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2020-05-03侯丹丹

公关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幸福观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侯丹丹

摘要:幸福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脚步去追寻的理想。从古至今,人们关于幸福观念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人们都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感,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存在差异的,幸福观念是一个长期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类对幸福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近年来,人民越来越重视幸福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幸福观的形成必然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幸福观体系。然而,由于人们的社会、文化、经济、地域、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幸福的体会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并以此为指导人们健康有序的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 中心 幸福观 价值

随着经济和社会逐渐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收入不断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物质的满足,使得人们逐渐得到把生活重心转移到精神文化追求上,这就为民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幸福的内在因素在国家软实力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对幸福的话题进行研究,要明确幸福感、幸福观、幸福之间的关系。首先,幸福就是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物质条件以及精神需求,在和预期的目标逐渐靠近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内心的满足的感受。其次,幸福感,又可以被理解成为人主观上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觉,主要是依据个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其想要实现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对比效果,两者之间的价值指数成反比。同时它也是当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一种情感状态,与情感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由于每个人价值观不同,相应的幸福观也就不同。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概念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幸福观的科学内涵符合当今社会的理念,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观更有利于人们理解幸福的价值所在和探求幸福的终极目标。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幸福就是在享受中实现的一种满足感,但是实际上幸福并不是仅仅来源于享受,而是来源于人们的通过个人努力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它与劳动密不可分。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本质

人是幸福的享有者,幸福产生的对象,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一切围绕人民的幸福,为了人民的一切,一切为了人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关心最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就要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创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发展的成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价值取向

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这个核心的主体是人民,人民的幸福就是党的幸福,国家的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人民走向幸福的道路上有着引领的作用,将这种幸福观融入到爱国主义的理念中,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幸福观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幸福观,是人生观在幸福问题上的重要表现,由需求和欲望组成,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要求我们在获得幸福的同时也要达到幸福的主客观的统一。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客观条件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幸福体验也就越强烈;幸福也是一种主观感受,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物质是精神产生的基础,而精神又是物质的外在表现,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人首先应该有理想,其次才是物质;没有理想的社会注定会被瓦解。当然,不能说物质条件越好,幸福感就越强,物质幸福是最浅薄、最初级的,精神幸福才是永恒的,长久的。物质是满足一切精神需求的前提,离开物质谈精神是虚无的,离开精神谈物质是肤浅的。

(三)创造性劳动与自觉选择的的统一

从幸福的创作性方向看,我们可以把人的幸福分成实践劳动和自觉选择两大类,幸福需要客观条件,这种条件需要选择和创造,共产党的发展史也是选择在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而追求幸福的历史。结合前两个点我们可以得出,创造幸福的首要条件是有物质基础,而物质基础是建立在劳动上的,每个人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意味着他选择幸福的方向不同。当然,这并非绝对,从事个人感兴趣的劳动意味着主体获得的幸福感就越高,反之就会越低,人们常说,能在自己喜欢的兴趣上发展事业是最幸福的。

(四)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个人是社会存在的条件,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同样社会幸福离不开个人的幸福,作为社会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要求重视个人发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个人角度促使社会各方面稳定发展,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中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做到个人、社会幸福的统一。

三、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的价值体现

从中国共产党幸福观的层面来讲,人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内涵。价值是人创造的,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创造价值,并通更好的发展来实现价值。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无产阶级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然,人的价值是通过自由来维护和保持的。

(一)中国共产党幸福观与政治价值追求

政治制度、权利、义务等方面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价值的追求。政治文明建设为人创造价值提供前提条件,只有政治环境稳定,人类文明稳定有序的发展,才能够为人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礎。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幸福观的政治价值的认可,与他们所参与的政治活动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社会呈现出多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且各种价值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共产党幸福观的政治价值追求,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目标,坚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幸福观与经济价值追求

要保持社会的稳定,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要合理分配社会中的财富和利益,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因素所涉及的利益分配。幸福与财富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这里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实现幸福生活的过程。市场经济要发展就要充分保障个人的利益,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个人实现幸福价值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和谐社会需要人们积极主动创造财富,保障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及精神价值的实现就需要积极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幸福观与文化价值追求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幸福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幸福观理论追求的文化价值是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积极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在把握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文化创新,努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文化动力,也为人民在文化价值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新时期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是提高我国综合软实力和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也是提升我国人民在国际幸福感中的必要选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社会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念,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才是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观。中国共产党的幸福观主要是受到国家发展综合情况的影响,并随着实践与认识进行不断更新与调整,有着深厚的底蕴和艰难的历程。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幸福观思想的解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在当今社会中的与时俱进,要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保忠,徐丽丹.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下)[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26(02):9-16.

[2]杨贵颖.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研究现状及趋势[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06):19-24.

[3]杨竞业,曾学龙.论“幸福广东”概念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J].南方论刊,2012(03):4-8.

[4]宁晓菊.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之历史轨迹与现实担当[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82-87.

[5]陳成志.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先进性及其时代价值[J].世纪桥,2012(11):32-33+62.

[6]刘国成,惠晓峰.从“数字十年”看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观”的践行[J]. 新西部(理论版),2012(Z6):1-2.

[7]罗军伟.新时期共产党人幸福观的精髓与实现路径--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视角[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02):18-21.

[8]于亚南,刘华.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4-7.

猜你喜欢

幸福观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