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5-02侯晓斌

生产力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消费

侯晓斌,闫 琪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2)

夜间经济是20 世纪70 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心化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夜间经济一般是指,在当日下午6 点至次日凌晨6 点之间以餐饮、旅游、购物、休闲、文化及健身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消费,消费主体是市民和游客,是一种新生消费业态。当前,夜间经济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我国在消费内容、消费方式、消费人群、消费市场格局等方面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深刻变革(王青和刘涛,2018),夜间经济有望成为带动城市消费升级的经济增长点。

一、夜间经济发展背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消费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2019 年8 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加大力度鼓励夜间经济发展。

(一)消费势头强劲但增速持续放缓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47 万亿元,占GDP的52.2%,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2%,比上年提高18.6 个百分点,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但与此同时,消费呈现出放缓趋势。2018 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 万亿元,同比增长9%,比上年下降1.2 个百分点。2019 年1—8 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 万亿元,同比增长8.2%。在消费增速逐年放缓的形势下,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持续增长成为普遍共识。

(二)城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需要

2017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则是城市管理水平精细化程度的直观反映。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够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夜间经济更是实现城市经济“翻倍”的机会。夜间经济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城市活力和魅力、吸引投资与人才,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全新着力点,对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大众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获得感及满足感,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近年来,以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体消费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消费增长迅猛,消费对象以工业产品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产品为主。这一消费升级的鲜明特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不断增强,消费体验获得高度重视。经过白天紧张的工作,消费者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在夜间释放,发展夜间经济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二、太原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夜间消费业态多元。本质上讲,夜间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由白天延伸向夜晚。近年来,太原市服务业发展形势良好。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前3 季度,太原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最快,增速为7.7%,快于第一产业7.4 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1.0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幅与上半年(7.9%)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64.0%;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84 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占比20.2%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81.66 亿元,增长2.5%。前三季度,太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454.77 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 381.05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3.72 亿元,增长25.4%。由图1 可知,近五年来,太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与全国总体趋势一致。

图1 太原市近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走势

(一)积极推出夜间产品,增加城市吸引力

目前,太原发展成熟的商圈主要有:柳巷商业区(食品街、铜锣湾)、亲贤北街商圈(百盛广场、王府井购物中心、茂业商场)、长风街商圈(沃尔玛和信、长风百盛、北美新天地)、学府街商圈、万达广场商圈、北美N1 商圈等。每逢节假日,太原各大商圈都会自发组织夜间促销活动,特别是圣诞节前后,夜间促销活动最能吸引年轻消费者。随着近几年夜间购物人流量的增大,太原市也不断增派夜间警力,夜间安保能力得以提升。以购物餐饮为主的传统夜间消费持续增加的同时,太原市积极打造多项夜间文旅产品。《如梦晋阳》水上演绎项目自2019年6 月首演便成为“夜太原”的新地标,广受太原消费者的喜爱。在调查中,16.5%的受访者表示观看过《如梦晋阳》演出。同在2019 年6 月,太原市推出汾河夜游项目;9 月,山西省博物馆首次开展夜游活动;10 月,推出国庆联欢活动焰火表演、晋阳湖公园音乐喷泉秀、长风文化商务区五大场馆内“锦绣之旅”灯光秀、长风文化商务区场馆外“喜迎国庆”大型水景艺术展示等,这些夜间文旅产品的推出吸引着民众夜晚走出家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夜间消费需求,同时大大提升了太原的城市魅力。

(二)夜间消费需求旺盛,夜间经济发展空间大

2019 年10 月初,笔者在线上发布《太原市夜间经济问卷调查》,截止10 月底共收回有效问卷458份。其中,本地居民占85.1%。67.8%的受访者表示夜间游玩活动一般在2 小时以内,29.3%的受访者夜间游玩活动安排2~4 个小时。32.2%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几乎不参与夜间游玩,太原市夜间经济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待挖掘。

在夜间消费方面,每晚平均消费100 元~300 元的比例最高,占到44.3%;消费在100 元以内的占28.7%;消费300 元~500 元的占18.4%。整体夜间消费水平较低,这与太原市商户夜间营业时间短有直接关系,很少有晚上十点后营业的商户,夜间营业商户供给不足不利于城市夜间经济发展。

夜晚游玩活动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放松身心(79.3%),其次是品尝美食(58.6%),最后是文化体验(29.9%)、消费购物(28.2%)、观光旅游(27.6%)。现代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结束了白天劳累的工作后,放松身心和品尝美食是对工作者辛苦付出的犒赏。夜间游玩场所中最受太原市民欢迎的是休闲娱乐类(59.8%),其次是餐饮聚集区(50.1%)、旅游观光类(40.2%)、实景演绎类(39.7%),这与夜间活动目的中的“放松身心”和“品尝美食”相互印证。

最受太原人民欢迎的夜间活动是品尝特色美食(59.8%)和观赏夜间街区景色(57.5%),其次是实景演绎活动(38.5%)、民俗节庆活动(35.6%)、剧院夜间节目(33.9%)、音乐喷泉(32.9%)、博物馆夜游活动(32.7%)。期待在夜间游玩的文化场所是:影院/剧院(66.8%)、图书馆/24 小时书店(43.1%)、博物馆/科技体验馆(39.1%)。太原市文化场所很少在夜间开放,24 小时书店仅有咪咕的店、岛上书店两家,博物馆、美术馆、科技体验馆一般仅在白天开放。

笔者通过调研数据与实地走访发现,不论太原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对太原市夜间消费、文旅、体验等各类活动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太原拥有巨大的夜间经济蓝海,唯有加大夜间经济各类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才能实现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整体认可度高,夜间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受访者对太原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满意度高,除“旅游厕所”一项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受访者占比为56.9%以外,其他各项均超过60%。其中,“社会治安环境”和“灯光亮化”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93.6%和89.6%。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受访者对“景区物价水平”的满意度较低,满意的受访者占比为61.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总体来看,太原市城市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夜间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表1 太原市夜间经济满意度

三、太原发展夜间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2019 年10 月,笔者就太原夜间经济发展情况对太原市民进行了调研和访谈,结合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梳理,太原发展夜间经济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业态不够丰富,夜间产品供给不足

目前,太原夜间消费业态以购物和餐饮为主,博物馆展览、文艺演出、游船、灯光秀等优质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太原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传统小吃夜市有柳巷食品一条街、义井夜市、桃园二巷、老军营、体育路、文兴路、许西小吃街等;新兴美食广场近几年发展较快,大型购物商场,如王府井百货、茂业广场、万达广场、北美新天地等购物中心的某一层或几层都设有美食广场。但夜市不仅是夜食和夜购,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夜节、夜秀、夜展相结合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山西省博物院2019 年9 月举办首场“博物馆之夜”,首次在夜间向公众开放,吸引上千市民和游客入园参观。2019 年6 月正式开演的《如梦晋阳》水上演绎项目在太原异常火爆。这表明太原市夜间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较少,大众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正如一位受访的00 后大学生所说,“晚上游玩就是啤酒烧烤灯光秀,好像没别的可玩的”。能够吸引大众进行夜间消费的演艺、体育、文化、旅游、剧场、俱乐部等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夜间产品供给不足。90 后白领告诉笔者,“下班后很想逛逛博物馆、泡泡图书馆、看场话剧表演。但是等到下班,图书馆、博物馆也关门了,可以选择的文艺演出也非常少”。因此,夜间经济还应在丰富消费“菜单”、提供多元产品方面下功夫。

(二)存在同质化问题,商旅文融合不足

包括太原在内的各个城市发展夜间经济都面临着同质化问题,存在盲目跟风、模式雷同等现象。如各个城市都在举办夜间灯光秀、灯光节,天津、重庆、深圳、西安等地都在著名城市景区或城市CBD办灯光秀,太原是在长风商务区举办水幕灯光秀。又如,各沿河沿江城市夜间游船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如重庆两江夜游、夜游黄浦江、夜游珠江,太原在2019 年也推出了夜游汾河项目。但这些灯光秀、夜间游船项目大同小异,没有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和地域情怀,缺少基于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

同质化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在夜间经济中将商业、旅游、文化三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太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发展夜间经济过程中并未积极发掘当地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没有打造并推广城市夜间经济品牌,没有实现商业品牌、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以《如梦晋阳》为例,该剧场能够将历史文化元素放置到演艺项目中,是一个叫好又叫座的夜间文旅产品,但受限于附近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与之相呼应的商圈和商业链条。剧场附近既没有丰富多彩相关的文创产品,也无法满足观众除观看以外的吃饭、住宿、购物等消费需求,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仅能以门票为主要的营收来源。只有将商旅文全方位融合起来,才能带动夜间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前期系统规划,配套服务供给不足

发展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营商环境、城市管理、公共交通、安全保障等,牵扯面广、涉及部门众多,仅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快速发展。近两年,夜间经济快速兴起,培育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缺少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前期科学规划。

第一,夜间管理不到位掣肘夜间经济发展。白天的生产消费活动有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才能实现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同样是生产消费活动,夜晚缺少管理服务人员。酒吧经济是夜间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人喜爱的夜间消费方式,但同时容易滋生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因此需重视城市夜间管理问题。

第二,公共交通不便利制约夜间经济发展。在公共交通方面,太原市大多数公交停运时间是晚上十点,少数经过车站的公交车停运时间最晚到晚上十一点半。连接太原各大商圈、文化体验中心、餐饮街区和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停运时间较早,公交车停运后的交通出行依赖于自驾车、出租车、网约车。在节假日或雨雪天经常出现打不到车的情况。与此同时,停车资源较为紧张,王府井、茂业、北美新天地等购物中心都存在停车难问题,极大影响夜间消费体验。

第三,安全保障不抓紧无法实现快速发展。安全保障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基础。太原夜间安全情况总体较好,但大众对夜间的安保顾虑多于白天,抓紧夜间安全保障工作才能给夜间出行的民众充分的安全感。

(四)季节周期影响显著,公共资源开放成本大

太原是典型的北方城市,11 月至次年3 月天气寒冷,54%的受访者表示冬季夜间不愿出门游玩观赏。受季节周期影响,11 月至次年3 月的夜间消费大幅低于其他月份的夜间消费。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夜间开放受限于运营管理成本,如何平衡公共场所夜间开放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四、太原发展夜间经济的对策建议

夜间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太原市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夜间消费场所大多集中分布在城市商务中心区域,市中心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域,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夜间文化旅游区域等。繁荣发展夜间经济,要围绕“食、游、购、娱、体、展、演”在内的夜间多元消费市场,做好统筹规划,加强监督管理。既要规划好夜间商圈的空间布局,平衡好居民居住区与夜间消费密集区的关系;也要理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加快对城市现有管理体系的梳理和调整,综合考虑夜间交通、安全生产、垃圾清运、噪音问题等,为发展夜间经济、提升城市夜间管理水平打好基础。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应加强监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健康完善的政策环境。

2018—2019 年,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济南、西安、南昌等多个城市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措施和实施意见,对推动当地夜间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成效。目前,太原市发展夜间经济的当务之急是结合太原经济发展现状,出台促进夜间消费的政策和指导意见。通过完善政策制度,规范有序发展夜间经济,针对不同季节推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夜间消费的政策措施。成立夜间经济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各项硬件、软件的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夜间消费配套服务效能,创造便捷高效的夜间消费环境。

(二)优化管理制度,完善配套保障功能

夜间管理制度有很多可供借鉴的方案。如上海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夜间区长”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则由各区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截至目前,上海市已有黄浦区、杨浦区等区相继选出近20 位来自商业企业、具有行业管理经验的企业负责人作为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各区“夜间区长”工作。日本则是让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夜间管理中,发动民间安防志愿者,商家、街区居民、警察、地方公共团体、安防志愿者团体相互配合,确保安全放心。太原也可采取设立“夜间市长”“夜间区长”的管理制度。

在公共管理方面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延长运营时间、增开夜间公交线路等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夜间运营服务能力。优化公交夜间行驶线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可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提高市民、游客前往夜市和商圈的通达性,方便夜间通勤和紧急疏散,解除人们夜间出行的后顾之忧。引导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加强消费需求研究,着力开发夜游项目,释放消费潜力。第二,运用政府补贴和市场化激励的方式调动商户积极性,延长餐饮、购物商户的营业时间。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积极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第三,建立二十四小时旅游热线投诉处理机制,完善城市治安、食品安全、消防等配套管理服务,做好节假日人员疏散预案。

(三)促进商旅文融合,塑造夜间经济品牌

只有通过积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塑造地方独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质,才能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夜间经济品牌。首先,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太原的特色产业是煤炭产业、新能源产业、醋产业,可以将这些产业特色发展成为夜间工业旅游、沉浸式戏剧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夜间消费项目。其次,与地域传统历史相结合。以太原的大院文化、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为源泉,开发具有纪念和收藏意义的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品牌感染力。再次,与城市夜间休闲资源相结合,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太原最具特色的娱乐项目是听晋剧,将晋剧演出和晋剧元素穿插到城市灯光秀和餐饮街区中,在休闲放松中体验到浓浓的“晋味儿”。最后,与夜游产品相结合,打造精品夜游线路。例如,将汾酒文化元素添加到汾河夜游项目中,精心烹制出城市文化盛宴。使消费者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

(四)加强示范引领,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

加强商业街区改造升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太原需要通过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来提升一批城市级消费体验中心,打造一批生活体验型特色后街,推广一条夜间经济带。示范商业街区以商业步行街为主,一个城市的示范商业步行街不仅能满足消费需求,更是一张城市旅游名片,如北京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子等。示范商业步行街需要具备六大功能:(1)重塑人文活力,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传承人文印记;(2)多元业态组合,聚焦特色文化、体验类旗舰品牌;(3)优化空间结构,主街、支路、后街等形成的立体游线;(4)激活夜间消费,通过灯光秀、展演项目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5)构建公共活力,植入节庆活动、社交功能以聚集人气;(6)智慧商业引领,智能设备与大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能。在示范街区的带动下,加强重点街区改造升级,实现整体区域协调打造,优化区域商圈格局,形成夜间经济新地标。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夜间消费需求

运用便捷的网络技术,发布太原夜游地图,编制太原夜间消费指南,线上线下联动进行宣传,便利夜间消费。通过微信、大众点评、美团、抖音等电子服务平台宣传夜间活动信息,使优秀文旅消费项目第一时间被大众知晓。搭建夜间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公交线路、停车位信息、公共文化场所开放时间等有效信息,方便大众查询相关配套公共服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激发线上夜间消费需求,如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繁荣夜间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消费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除夜太原寒甚
40年消费流变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