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116例分析

2020-04-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横纹周径淋巴

许 靓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乳腺癌作为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4.0%左右。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切除腋窝淋巴结治疗,但因在进行手术切除时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因此会造成上肢淋巴水肿[1-2]。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在20%~30%,此病的病发会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对此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乳腺癌术后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筛选出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纳入标准:经家属和本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年龄>18岁。排除标准:重要脏器损伤,合并其他疾病,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等不配合医生等。其中,研究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1±13.7)岁,平均病程(7.6±4.3)月;对照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7.4±12.9)岁,平均病程(6.9±5.1)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防水肿治疗,具体如下:观察引流管、皮瓣、切口等,维持、管理导管负压,定时清除渗出液,知道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对患者实施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预防措施、术后注意事项、功能恢复训练注意事项、上肢淋巴水肿危害等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按摩和皮肤护理。(2)专业护士根据淋巴系统的回流方向和途径对患肢进行轻柔按摩,并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3)引流后,采用凡士林擦拭,保证患侧皮肤完整、无炎症、溃疡。(4)在仰卧位下进行空气波加压治疗,即裸露肩部以下,套上护套,采用反复性加压模式进行治疗,时间为30 min。(5)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功能恢复训练计划。

1.3 观察指标及评标标准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水肿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上肢(腋下、肘横纹上6 cm、腕横纹上6 cm、肘横纹下6 cm、虎口)周径水肿的变化情况。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术后3个月,患者主诉患侧上肢有酸痛、沉重、肿胀等不适感,切患侧上肢较健侧肿胀增粗>2.0 cm[4-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段水肿发生情况

统计研究对象乳腺癌术后不同时间段出现淋巴水肿的例数是否存在差异性。统计发现,术后1个月出现水肿的例数差异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患者出现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不同时间段水肿发生情况[n(%)]

2.2 两组上肢淋巴水肿周径比较

统计研究对象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周径是否有差异。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腋下、肘横纹上6 cm、腕横纹上6 cm、肘横纹下6 cm、虎口的周径结果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均下降,但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肢淋巴水肿周径比较(±s)

表2 两组上肢淋巴水肿周径比较(±s)

腋下 肘横纹上6 cm 腕横纹上6 cm 肘横纹下6 cm 虎口研究组治疗前 3.04±2.46 3.23±2.96 3.81±3.23 2.38±2.05 1.84±2.25治疗后 1.18±0.83 1.14±0.89 0.71±0.84 0.67±0.52 0.38±0.37对照组治疗前 3.11±2.87 3.30±2.79 3.87±3.08 2.41±2.37 1.82±2.23治疗后 1.96±1.21 2.01±1.16 1.79±0.92 1.61±0.97 1.03±0.86

3 讨 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因手术治疗具有适应症选择性高、手术难度大、远期效果不确定等缺点,因此在临床应用较少;且由于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能根治,因此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6]。而保守治疗中的手法淋巴再联合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弹性绷带包扎等的淋巴水肿综合治疗法(comprehensive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是近些年来临床治疗淋巴水肿应用较多的方法。与常规的预防水肿治疗方法相比,CDT法中通过向患者生动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及其意义;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指导后,可帮助患者减少水肿的发生率[7]。CDT法还具有安全、无痛苦的优点,可避免手术创伤、溃疡、淋巴渗漏等并发症;且对于较晚期的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可显著缩小患侧上肢周径,疗效佳[8]。

就本次实验结果而言,术后1个月出现水肿的例数差异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患者出现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腋下、肘横纹上6 cm、腕横纹上6 cm、肘横纹下6 cm、虎口的周径结果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均下降,但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几项指标结果说明研究组的治疗方法效果佳,可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患侧水肿情况。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淋巴水肿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因本次实验的样本量小,需要做多次大样本实验进一步探究淋巴水肿综合治疗在乳腺癌术后治疗的意义及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横纹周径淋巴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横纹树蛙墨脱雨林湖畔的精灵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