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传承视野下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0-04-29王春桥全思平万霞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导处国学教材

王春桥 全思平 万霞

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学校,2018年以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路小学一直关注国学教育在校园的传承,着手开发国学教育传承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与改进。

一、 立足本校,为课程开发创设条件

早在2001年,以教师冯中先为代表的一群国学爱好者就将古诗品吟引进了课堂。同时,学校每周的社团活动都开设了书法、国学吟诵、武术、民族乐器等国学课程,国学教育更多地走进芙蓉路小学师生之间。

2017年开始,各班级尝试在语文课上引入古诗吟诵,并且利用早读和小广播时间全校吟古诗。2017年6月1日,学校举行了大型的“诵经典 读人生 扬美德”经典诵读活动,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节目视频上传至优酷网站,点击量高达数十万次。这些前期的摸索让学校的国学特色声名在外,传统文化的浸润也让芙蓉路小学的“幸福”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彰显。

为了让国学教育在校园的传承更具系统性,学校决定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并从师资培训、课程开设、开发教材三个方面,为课程开发创设条件。

二、 规范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1. 师资力量有保障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为了确保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2018年,芙蓉路小学加入湖南省“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学校”联盟,同一年分4批次赴长沙国学教育基地对老师进行“国学种子教师”培训。在为期一年的培训中,通过现场听课、线上学习、校内交流等形式,老师们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等国学经典都基本熟知,掌握了其主要内容和吟诵方法。2019年至2020年,老师们又进一步学习了更多国学课程,如《二十四节气》《万物识字》《诗经》等,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课程设置做支撑

在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同时,学校意识到要在学校长远地传承国学教育,必须有系列课程的支撑。学校决定开设国学校本课程,让国学经典读物成为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学校将每周的校本课定为国学课,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各班严格按照课表组织每周一次的校本课。

3. 教材开发有特色

为了保证后续课程实施的质量,学校组建团队开发教材。2018年上学期,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后,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试行《三字经》和《论语》两本国学教材。《三字经》作为蒙学经典,内容相对简单,三字成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校决定在一至三年级试行。《论语》一书,作为儒学经典,内容相对深奥,需要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于是学校决定在四至六年级试行。

与此同时,学校正式组建“芙蓉国学”团队,成员为各班语文老师,老师们不仅要在班上试行《三字经》和《论语》的授课,同时还要注意收集课堂反馈。经过一期的试行,“芙蓉国学”团队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不同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课堂效果判断,经过再次的研究与讨论,在众多国学经典读本中,开发出适合各年级实施的“芙蓉国学”系列教材: 一、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百家姓》,四年级《声律启蒙》,五年级《千字文》,六年级《论语》,各年级同步学习《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选读本》。

三、 明确职责,加强教材和教学规范管理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全校范围迅速铺开,为了保障课程的实施,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

教学上,要求国学老师按照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学年教学计划,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并且,教导处会在学期前,组织所有国学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案与课件,由教导处整理打包形成资源包,让全体老师共享。平时,老师们要严格按照课表,使用课件上课,教导处每天进行巡视和抽查。学校近几年一直在对国学老师进行培训,一方面让老师继续参加国学教育基地的“种子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在校内以旧带新,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力量。学校还注重以研促教,在省级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小学校本课程研究》的帶动下,要求每位国学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形成一个经典案例和一篇高质量论文。

四、 建立评价机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1. 教师评价机制。通过听课、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 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通过随机抽查和每周升旗仪式上各班轮流进行国学表演展示,检验班级教学成果;二看听课,每周教导处巡堂时看老师有没有按照要求组织教学,以及组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导处做好记录;三看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学校每年对国学老师的授课情况、学生对国学课的喜爱程度等,在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四看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论文等;五看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情况。

2.学生评价机制。首先,每学期由各班国学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整体评价,教导处下发等级表,国学老师对学生学期整体表现进行考核。其次,利用各级活动对各班学生进行评价: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以班为单位进行展示,要求全班学生参加,检验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每年一度的国学经典吟诵会,以班为单位,结合吟诵、书法、武术、古筝等多项传统文化项目进行表演,展现班级文化素养,学校评选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班级;对于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节目,学校推荐参加校外各级的展示活动。

五、 总结反思,为课程发展明确方向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在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有效经验,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实施过程中继续改进。

首先,在教材上,我们选取的各个国学经典读本都是完整本,但在实际授课中,《声律启蒙》《论语》这类内容较多的教材无法在一学年完成,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要考虑到实际的实施情况,对经典读本进行精选,节选出对优秀传统文化保留较多的章节,或者在教材上进行重新编排,保证每本国学经典都能学完学透。其次,校本课程内容目前主要以经典读本为主,旨在挖掘传承经典读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显得单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亟待提升,如果在课程中加入书法、茶艺、剪纸等文化项目,将大大丰富课程内涵。

其次,我校没有专门的国学校本老师,而是语文老师担任国学课老师,因此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新进教师跟不上有经验的老师。学校今后将选取国学根基深厚的教师作为国学教师,组建专业的国学老师团队,进行国学教学、课程研发等工作。

学校将继续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滋养师生的心灵,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路小学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小学校本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XJK18CJC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教导处国学教材
教材精读
“垂”改成“掉”,好不好?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教导处在哪儿
加强教导处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