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贫困乡村文化建设 夯实农村全面小康基础

2020-04-29王荣国

山西农经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

摘 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收官阶段,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还有些贫困村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集中在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上,文化小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贫困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夯实农村全面小康基础。

关键词: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农村全面小康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01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的冲刺之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到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据调查了解,一些贫困乡村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点还是聚焦在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方面,而文化建设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忽视了乡村文化建设在保障持久脱贫、乡村发展繁荣方面的支撑与动力作用,致使这些乡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立持久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就必须重视这些地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强化这些地区的文化建设举措,针对现实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施策,抓紧抓实,扎实工作,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新文化,增强贫困群众持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进而夯实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考量,巩固精准脱贫成效,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应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提出了必须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要求。对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保障贫困群众持久脱贫的长效机制,必须高度重视这部分贫困乡村的文化建设,以及其在脱贫攻坚中的动力支撑作用。要建立精准扶贫与乡村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筑牢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持续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创新乡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新文化。

1  乡村文化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

乡村文化小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难点也是全面,物质方面小康和精神方面小康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直接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没有贫困乡村的文化小康,也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贫困乡村的文化建设是乡村摆脱贫困,实现持续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进一步强化贫困乡村文化建设,补上贫困乡村全面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这也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性要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3]。”而现在有些贫困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些落后,长久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致富的基础还需要增强,要补上这些弱项,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就需要在精准扶贫中坚持扶贫大格局,强化举措,以文化人,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扶志”与“扶智”作用,集中力量补上全面小康文化建设方面的短板,加快推进这些乡村的文化小康建设,固本培元,才能持续创造贫困乡村的美好未来,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贫困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

2  乡村文化建设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推进

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乡村各个方面充分发展,适应新时代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4]。”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繁荣的根和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的引领。一方面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内在动力和精神引领。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有助于重塑农村群众对乡村文化情感和认知,促进乡村文化的兴盛繁荣。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个振兴”,指出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方面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促进乡村繁荣发展的系统性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目标都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实现乡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也更加需要乡村文化发展繁荣。贯彻落实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增强农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就需要着力补齐这些贫困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3  强化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夯实农村全面小康基础

3.1  建立精准扶贫与乡村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底线目标。扶贫实践证明,要夯实精准扶贫成效,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贫困乡村全面小康基础,除了保障贫困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要以“文”化人,在思想上“扶志”,激活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脱贫致富能力上“扶智”,掌握自立自强的致富本领,才能不断激发贫困乡村持续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乡村整体发展的基础,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这就必须提高对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的作用。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要在脱贫攻坚的同时,强化乡村文化建設的责任意识,将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到本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标准和要求,并且要把贫困乡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到脱贫攻坚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贫困乡村群众为主体,社会文化力量积极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加快振兴乡村文化,夯实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5]。

3.2  筑牢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

推进贫困乡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落实和保障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以农村群众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的真实需要为突破口,建设和完善贫困乡村文化软硬件基础设施为抓手,加快改善贫困乡村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创新乡村文化产品,丰富文化服务内容,扩展文化服务方式、渠道,提升文化服务水准,为贫困地区群众学习科学知识、技能培训、卫生健康指导、体育健身提供便利。要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加快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贫困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扶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培育文化能人,充分调动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村镇设立推进文化建设、文化服务管理、文化发展等有关人员岗位,确立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探讨出台合理的顶层机制、政策措施,激励和吸引城市文化人才扎根乡村,深入乡村。

重塑新时代的乡贤文化,引导有经验、有学识、有专长、有技艺的离职公职人员、学者、工商界精英等新乡贤群体反哺乡村,推动传承乡村固有的优秀文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文化资源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把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乡村,促进城乡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服务队伍,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不断增强贫困乡村的文化发展动力,提高文化服务能力[6]。

3.3  持续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贫困乡村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瑰宝,它可以润物无声地淳化人们的灵魂,赋予人们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在贫困乡村弘扬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时代新内涵,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通过在贫困乡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程,可以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良好的乡村道德风俗,培育文明的乡风。

在精准扶贫脱贫实践中,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老弱病残比较多,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应在贫困乡村传承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大力倡导敬老扶弱、和睦邻里的优秀传统,教育引导群众以孝老助困、崇德向善为荣。广泛开展养老互助、慈善救助等养老助困活动,培育守望相助的良好乡风,进一步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注重培育倡导优良的家风、家教,挖掘和整理勤俭持家、重义守信的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让乡村的新一代留住乡村文化记忆,存续乡村文化情感,做好优秀乡村文化的代际传递。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提倡传统的健康养生文化,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群众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的概率。在精准扶贫中结合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可以有效增强广大群众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涵养文明乡风,激发贫困群众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7]。

3.4  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新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生活在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对就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等抱有更大的希望。十九大作出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的要求,这都为建设好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服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8-9]。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新文化。首先,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贫困乡村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其次,要统筹文化资源,创新乡村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文化为民和文化惠民作为做好文化服务工作的主线,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引导城市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用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乡村开展文化服务活动,让群众能够及时知晓并理解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10-11]。再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引导教育贫困群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到乡村推广科技新成果、实用新技术,加强贫困群众的市场营销、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丰富群众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贫困乡村文化内涵,推动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新文化。

参考文献:

[1]环球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EB/OL].[2019-11-05].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   9CaKrnKnC4J.

[2]杨鸥.温儒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自信大家谈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1-14(07).

[3]呂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精神食粮[EB/OL].[2018-03-16].http://sn.people.com.cn/GB/n2/2018/0316/   c378311-31351136.html.

[4]骆郁廷,刘彦东.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N].光明日报,2018-05-08(11).

[5]涂可国,赵颖芳,李玲.加快推进山东省文化小康建设[J].人文天下,2017(10):8-17.

[6]时啸鸽.试析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的文化小康[J].兵团党校论坛,2018(5):105-108.

[7]肖伟英.农村文化小康与设施建设[J].文化月刊,1996(11):27-28.

[8]王荣国.巩固精准脱贫成效应加快乡村文化小康建设[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1):125-128.

[9]韩美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文化境遇[J].社会主义研究,2003(6):127-128.

[10]周尚意,龙君.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J].河北学刊,2003(2):72-78.

[11]解松.乡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兼谈苏南地区乡村文化建设[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3):    53-57.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
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的认知与实践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