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2020-04-28白佳辉王司琪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开腹结肠癌结肠

白佳辉 王司琪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第3的癌症,一般多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病率最高的为40~50岁人群[1-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逐年上升。结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便、脓血便,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较晚期患者可有贫血、低热,晚期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腹水等[3-4]。临床在治疗结肠癌上以手术为首选根治方法,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也开始广泛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结肠癌患者分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切除右半结肠及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研究,深入探究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在治疗结肠癌中的短期疗效,以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病理检查等均确诊为结肠癌,且已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结肠癌伴远处转移患者、须行急诊手术患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4例。其中,实验组有24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3.95±1.32)岁;病灶位置:4例横结肠,14例结肠肝曲,26例升结肠;Dukes分期:13例A期,14例B期,17例C期。对照组有2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3.76±1.40)岁;病灶位置:5例横结肠,15例结肠肝曲,24例升结肠;Dukes分期:14例A期,15例B期,15例C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切除右半结肠,即:完成相关检查,并提前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插入胃管及导尿管;患者行全麻后,于右上腹正中行20 cm左右切口,并逐层切开至腹内,把小肠向左推进左腹部后,将升结肠提起,将右侧腹膜切开,从后腹壁游离升结肠、结肠肝曲,接着讲病变肠段切除,将横结肠断端缝合,再采取回肠断端、横结肠断端吻合术即可。给予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具体做法为[5]:①术前准备:完成相关检查,并提前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完成插胃管及导尿管工作。②术中:患者行全身麻醉,呈截石位,将脚部抬高30°。接着行脐部穿刺,建立气腹,确保腹内压保持在10~15 mm Hg。主操作孔位于脐窝左侧5 cm处,3个辅助操作孔位于脐下水平的右侧腹直肌外缘、左右侧麦氏点。将腹腔镜以斜视30°的方向置入,全面扫查腹腔内情况,掌握肿瘤位置、大小、性状及与周边器官关联情况和肿瘤转移情况等。将肠系膜切开后,用钛夹夹闭、剪断回结肠血管、结肠右血管、结肠中血管右侧,将胃结肠韧带分离并切断,沿着结肠外侧切开腹膜,使右半结肠处于完全游离状态。于右上腹行切口,将病变肠段提出,按常规手术操作进行体外肠管切除吻合术,反复冲洗腹腔,将引流管置入,并将切口由内而外逐层关闭。再一次建立气腹,检查患者出血情况,确定未有出血情况后即可。③术后,叮嘱患者禁食,进行2~3 d的胃肠持续减压,以免肠胀气,确保水电解质平衡,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年生存情况及术后1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术后12个月时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中42例生存,生存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中36例生存,生存率为81.82%。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4.062,P=0.0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中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结肠癌是指大肠黏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目前,结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升高趋势,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结肠癌病例约有40万,年增长率达5%左右,一线城市发病率已超过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首位[6-7]。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多数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导致大多数右半结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8]。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结肠癌,而自1991年出现首个通过腹腔镜行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已为临床所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关键在于切除病变部位及清扫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是其中重要的一步,通过清扫淋巴结一是可以清除肿瘤细胞,二是可以明确肿瘤分期情况,利于术后进一步的治疗[9-10]。

本文研究以术中手术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不良反应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此判断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经研究发现,相比采取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对照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术中各种指标更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由此再一次证明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对腹腔脏器影响小,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多原发肿瘤一次切除等优点。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切除右半结肠,给予结肠癌患者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升高淋巴结清扫数目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短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应用。

猜你喜欢

开腹结肠癌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