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04-28李一源王军明

云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院校信息化

李一源,王军明,郑 琳,张 蔚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为配合疫情防控,响应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云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从2月中旬就启动了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3月初,正式实施了线上教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既是防控疫情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学”成果的展示,还是师生信息化素养的一次集中检阅,将很好地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改革、“金课”打造等工作的推进。随着线上教学工作的逐步推进,通过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发现之前认为较难突破的技术问题,在当前教师不得不直接面对的大背景下其实只是一只“纸老虎”,各个院校通过技术培训完全可以化解掉。反观教师从现实场景搬至网络场景后,教学内容形式创新不足却成了主要问题。当然,在适应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框架构建、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表格化等问题出现的同时,与之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困难、学生刷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此情况下,学院如何及时面对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成为考量高职院校系统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情况下,无论高职学院还是其教学管理部门,还是广大教师及学生都要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将挑战化为促进学校综合治理水平和促进信息化水平提升的“机遇”。

1 高职院校不惧挑战,积极构建网络教学框架

在“停课不停教、不停课停学”大背景下,线上教学得到社会普遍认可。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和积极准备,同时不断崛起的高校信息化服务商也为该项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1.1 学校精心组织培训

云南省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 《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云应疫指办发〔2020〕7号)精神,针对线上教学工作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了培训工作,组建了技术支持团队和咨询服务团队。例如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由教务处牵头迅速研究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实施方案》,通过直播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了为期1周的线上教学专题培训(见图1),参与人数达7000人次;又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在线教学工作群和技术团队24小时为教师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组织有建课、用课经验的老师成立在线教学指导组全力做好示范工作。

1.2 平台应用全方位服务

对于提供线上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产品的企业,延迟开学这个阶段是一次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时期,参与各学校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契机。因此,大部分企业都迅速优化、更新迭代产品,推出各式各样的增值服务以满足学校线上教学的刚性需求。例如智慧树网制定了《疫情应急教学保障分层解决实施方案》,增设了在线服务中心帮助师生远程快速解决问题,编制并提供了《直播培训和操作手册》帮助老师快速掌握和适应。又如学习通平台的提供企业——世纪超星公司派出专人入驻学校教学工作QQ群,为教师提供线上教学技术问题的解答和支持,协助教师在平台上建课、上传资源。

1.3 铺天盖地的指导教程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上的知识分享大咖、微博大V、知乎高分答主、10W+公众号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异常敏感。因此,在“停课不停学”的大势下,对于如何上好直播课、怎样选好直播平台的内容铺天盖地涌来。例如在百度网以“停课不停学”和“线上教学”为关键词,搜索近一个月的网页信息有150万条结果。又如笔者对所关注的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等8个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粗略的统计,从2月15日至3月5日(20天)8个公众号一共推送了142篇与“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直播课程”“网络教学”等内容相关的文章,平均每天每个号推送0.89篇。

为了进一步验证“教师掌握技术的情况是否制约了线上教学工作的推进问题”,笔者依托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技术,面向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发放了《线上教学准备和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截至投稿之日,收回有效问卷34份。从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有67.65%的教师是“初次尝试”线上教学(见图2),仅有14.71%的教师认为开展线上教学最大的困难是“所用的教学平台和app太多,无法迅速上手”(见图3),由此可见,线上教学的开展在教师层面技术问题并不是难点。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学生普遍都接触过“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再加上 “抖音”“B站”“知乎”等app在学生中广泛流行,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技术更是驾轻就熟。

2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让教师各显神通

从准备到实施线上教学的这段时间,笔者通过网络和身边的教师了解到线上教学工作,广大教师真是煞费苦心,教学准备和组织工作更是各显神通,大概可以归纳为五类(见图4)。

2.1 “借”——线上资源整合

2月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并同步发布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信息。这22个在线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基本上覆盖了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全部课程,教师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所承担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并免费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微课、课件、电子教材、教学视频、课后测试题、试题库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的老师直接将课程资源链接发给学生,这是“初级放羊式”;有的老师会对课程进行简单的甄别,挑选出比较适合学生群体的网络资源,这是“进阶放羊式”;更进一步的老师,在对比资源的同时还会对比平台,选择好平台后要求学生利用该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教师通过平台与学生开展互动和教学效果评估,这是“初级圈养式”;还有的学校之前就使用了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师生也都习惯并熟悉了特定平台的使用,顺理成章的直接选用该平台的资源,这是“精准圈养式”。

2.2 “传”——线下资源上传

有一些学校在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如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了多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和大赛,大部分教师都积累了一些拥有自己版权的教学资源,例如自己制作的课件、微课、授课视频等。这次“停课不停教”的要求提出后,这些老师就把自己手中的资源上传到网盘、云盘、群文件等网络载体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其中有的老师会根据教学进度逐步上传学习资料,并利用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工具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有版权引导式”;有的老师则是将课程的所有资源一股脑都上传,然后扔给学生一张学习进度安排表,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自学,这是“有版权自学式”。相对于以上两种教学组织形式,还有“无版权引导式”和“无版权自学式”两种形式,顾名思义,即老师所上传的教学资源是通过网络收集而来,也没有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没有自己的版权。一般来讲这样的资源普遍质量比较差,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2.3 “录”——得到广泛应用

所谓“录”的教学组织方式,是指在上课前通过“录音”“录屏”“录人”三种录播模式完成线上教学资源的准备,这三种方式是逐一递进的。“录音”即整个授课过程中没有画面,只有老师的声音,这是“语音录播式”;“录屏”是在视频录制过程中教师不出镜,视频中主要呈现课件或软件操作演示、实习实践示范动画等,这是“画外音录播式”;“录人”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录制整个教学过程,简单的可以在教师家中、实训场所或学校多媒体教室自行录制,高质量的需要在学校专门的录播教室中多机位完成录制,这是“完全录播式”。后两种录播模式是目前主流教学视频经常采用的模式,有时在同一个教学视频中两种模式都会用到。

2.4 “直”——致力成为网红

有极少数的教师或致力于成为网红教师会采用直播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用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和直播团队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教学直播的顺利推进。按照直播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实践教学直播”“理论讲述直播”“混合式直播”三种形式;按照与学生互动的频度,可分为“无互动直播”“弱互动直播”“强互动直播”三种形式;按照教师是否出镜,又可分为“语音式直播”“演示式直播”“出镜式直播”三种形式。

2.5 “转”——翻转课堂改革

翻转课堂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一个重点,热度非常高,职教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在此笔者不再对这种方式进行赘述。

3 存在问题

在研究线上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对参与线上教学的部分学生发放了《线上教学评价调查问卷》,截至投稿之日,共收回有效问卷188份。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86.7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资源质量一般,缺乏吸引力”是“影响他们线上学习积极性的原因”(见图5)。由此可见,为什么现在大部分网络课程出现学生“刷课”现象,线上教学“形式内容仍需创新”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从“钉钉”app在各大应用商店被疯狂评价为“一星”的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因为线上教学“形式内容仍需创新”,通过技术手段(钉一下)来强迫学生学习,必然造成学生对其APP的反感。

4 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高职院校在下一步“互联网+教学”的项目推进中,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唯技术论的观点,投资重点要从硬件和平台建设向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和高质量教学资源库建设转移,要把软实力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有效突破口重视起来。着眼当前,各教学管理部门将面临更重的任务,在为广大师生做好信息化网络平台对接服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教职工的信息化网络交流平台,介绍优秀经验案例,群策群力交流技术心得。着眼未来,一方面,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参与各级别的教学能力大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做菜”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校校联合,跨区域、跨行业组建资源库开发团队,引入新资源、好资源,不断改善“食材”质量。最终让线上教学资源“香起来”,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时更加“有滋味”。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