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农户 促进棕丝纤维产业发展

2020-04-28马义发张同华

云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棕榈红河龙头企业

马义发,张同华

(1.红河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云南红河 654400 ;2.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棕丝纤维由于其优良的特性,所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云南省红河县是中国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产区之一,该地区棕丝纤维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带动产业优势、技术欠缺、产业体系尚不完整、科技开发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发展对策:建立“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助力红河县精准扶贫,建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依托科技开发实现产品技术提档升级。

棕榈,是我国普遍生长的棕榈科植物,广泛分布在秦岭以南、长江流域、华南地区,不仅是优良的观赏树种,还是重要的经济林木。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境内群山起伏,96%以上的面积为山地,海拔在259~2745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为棕榈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红河县的棕榈树种植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特的棕榈文化,被誉为“棕榈之乡”。红河县棕榈树种以红河山棕为主,是采剥棕片、加工棕丝的优良树种(见图1)。红河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产区之一。

一、棕丝纤维产业状况

红河县有13个乡镇91个行政村820个自然村种植棕榈树,种植面积达1.8万hm2,其中采剥棕片面积 0.8万hm2,有红河粗棕、红河毛棕、红河马尾棕和红河山棕四个品种(品系),涉及5万农户16万农民,年产棕片8000 t、棕板(棕骨)12 000 t、棕丝 8700 t。

目前,红河县拥有棕榈加工企业 50多家,其中棕丝纤维加工企业45家、棕丝纤维床(枕)垫加工企业3家,全县棕片(棕板)年加工能力达5万t以上,棕丝软床(枕)垫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1.2万t以上,年总产值 1.6 亿元。以红河县佳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设施农业百亩棕榈育苗基地;以红河棕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的棕丝纤维软床(枕)垫系列产品加工;以红河县万玉棕机械厂为代表的棕丝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带动了红河县棕丝纤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棕树育苗及种植—棕片采集—棕片、棕板抽丝—棕绳制作—棕丝软床(枕)垫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成为国内唯一具有棕榈树规模化种植和纤维加工的特色产业县。

二、棕丝纤维的特性及其利用

据文献记载,棕丝纤维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唐书·南蛮传》有“诃陵在南海中,以木为城,虽大屋亦覆以并榈”,意为在建造房屋时,屋顶覆以棕皮作为辅助材料,起到避漏增强的作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称棕榈“皮作绳,入土千岁不烂。昔有人开塚得之,索已生根。”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棕丝纤维的耐腐性、良好的韧性等特点并加以利用,传统的棕丝纤维制品有蓑衣、绳索、床绷、垫材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棕丝纤维的认识逐渐深入,更加科学地解释了其利用价值高的原因,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研究表明,棕丝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独特,具有中空度高、弹性好、韧性好、耐老化、高吸湿等特性。由图2可以看出,棕丝纤维截面为类似蜂窝状空腔结构,经过对棕丝纤维部分脱胶后发现这些空腔为棕丝纤维内纵向排列的单细胞截面,这一结构使得棕丝纤维具有较低密度。

与苎麻和竹纤维相比,棕丝纤维单细胞具有高达40%的断裂拉伸,而竹纤维和苎麻纤维的伸长仅有5%左右,图3表明棕丝单细胞纤维的拉伸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一拉伸特性赋予了棕丝纤维良好的弹性性能。

图4为棕丝纤维的吸湿放湿平衡回潮率曲线,由图可知棕丝纤维的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为16.65%~23.83 %,其指标明显高于棉纤维7.48%~9.26 %和亚麻纤维8.51%~10.34 %,因此棕丝纤维吸湿性能强,具有很强的涵养水分的功能。

与竹纤维和苎麻纤维对比可知,棕丝纤维具有较强的紫外线吸收性能,这使得棕丝具有较强的抗老化性能。

正是由于棕丝纤维的这些优良特性,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目前已经在土木、水利、建筑、环境保护及弹性材料(床垫、座垫等)方面得到应用,随着科技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三、存在问题

红河县棕丝纤维产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制约着红河棕丝纤维产业的发展。

(一)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带动产业优势

虽然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大、棕片产量高、棕丝纤维品质优良,但仍然存在着棕榈种植分布相对分散,棕树老化,棕片采集、收购、运输困难的问题,加之产销信息不畅通,棕片价格较低,限制了棕农的积极性。另外,红河县棕丝纤维大都限于初加工,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缺失,未能形成“龙头企业+科技+基地+种植农户”的棕榈产业体系,致使红河县棕榈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未形成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二)应用技术欠缺限制棕农脱贫致富

作为云南省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红河县棕榈产业的发展将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契机,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切入点。然而,棕农缺乏专业的棕榈种植技术和专业的采棕工具,如爬树设备、采棕刀具,也没有专业的棕丝绳加工工具等,影响到棕农的种棕、采棕、卖棕的积极性,脱贫致富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科技研发力度不够,影响长足发展

红河县棕榈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高技术棕丝纤维产品开发滞后,深加工技术缺失。另外,棕丝加工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棕丝产品没有统一的技术指标,棕丝纤维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从而影响了红河县棕丝纤维产业的长足发展。

四、发展对策

针对红河县棕榈资源优势未能充发挥,缺失应用技术限制棕农脱贫致富,产业体系不完整以及科技研发力度不足的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建立“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促进资源优势整体发挥

依托红河县林业重点项目发展棕榈纤维产业,加大在育苗基地、集中种植等方面的引导和政策资金扶持,推广棕榈集约化栽培技术和规模化种植经营。通过种植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建立专业的采棕、收购、运输队伍,调动农民种棕、采棕、卖棕的积极性,实现红河县棕丝产业的高效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红河县的棕榈资源优势。

(二)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和多元就业方式助力红河县精准扶贫

目前,红河县农村棕农留守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劳动能力偏弱,脱贫致富难度较大,政府应针对这一状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采取积极引进新型爬棕、采棕工具和棕丝纤维制品多样化开发工艺设备,吸收和安置农民到龙头企业务工,并进行专业工具使用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使棕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式,依靠自身劳动实现增收,助力红河县精准扶贫工作。

(三)推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棕丝纤维产业体系全面发展

针对红河县棕丝纤维加工产业体系不完整的现状,政府对现有的棕榈制品企业要给予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以招商引资或扶持培育的方式,整合现有资源,推进棕丝纤维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汇集棕榈生产、技术、营销方面的各种人才和实业者,带动棕丝纤维收购、初加工、精加工及产品推广各环节发展,实现棕丝纤维的全产业链贯通和棕丝产业体系的整体优势发挥。

(四)依托科技研发实现产品技术提档升级,促进产业长足发展

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建立红河县棕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棕丝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投入研发轻量化的采棕设备、棕绳加工设备,研发棕丝深加工技术,制定完善棕丝纤维的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制定技术规范和生产标准保障产品品质的提升,促进红河棕榈产业长足发展。

总之,红河县棕丝纤维产业的整体发展必须依靠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结合扶贫工作建立棕丝纤维产业体系,依靠科技开发实现长足发展,实现红河县棕丝产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猜你喜欢

棕榈红河龙头企业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in L1 and Writing in L2
棕榈树
棕榈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