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呈贡区花卉产业发展分析

2020-04-28杨媛媛李梦迪

云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昆明市花卉昆明

杨媛媛,李梦迪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2.昆明市呈贡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昆明 650500)

通过分析昆明市呈贡区花卉产业种植及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呈贡花卉产业发展新的思路和方向。

呈贡区是昆明市市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南方向的滇池东岸,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鲜花常开不败、草木四季常青,是全球鲜切花生产气候条件最优越的四大宝地之一。

一、种植历程及发展现状

(一)种植历程

呈贡花卉种植始于1982年,由当时的县科委从福建省漳州市(白花村)、浙江省杭州市和上海市引进唐菖蒲、小苍兰、水仙花、晚香玉在呈贡县良种场试种获得成功。随后,呈贡县良种场场长化忠义于1983年在斗南村自家0.02 hm2的责任田里种花,总收入3000元,引起全村村民强烈反响,争相效仿,均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斗南种花拉开了的序幕。至1990年,最早开始进行花卉种植的几家农户逐步扩大规模,成为花卉种植大户。花卉种植生产开始从零星种植向连片规模发展,许多农户开始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花卉种植生产性经营。生产方式从露天种植,到竹竿大棚种植,再到水泥柱大棚,进而发展到现代化的钢架大棚、连体玻璃温室种植。呈贡生产的满天星、康乃馨、情人草、玫瑰等鲜花品质上乘,畅销全国,成为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呈贡花卉产业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发展初期(1982-1992年)。种植面积未突破66.67 hm2,种植品种相对单一。

2.发展高峰期(1993-2006年)。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剧增,花卉种类、品种丰富多样,生产方式由传统种植向设施农业发展,各花卉品种也形成规模化或一村一品生产模式(2003-2006年种植面积突破2000 hm2,其中2003年种植面积最大达2166.67 hm2;2006年产量最高达14.51亿枝;2005年产值最高达3.03亿元)。

3.逐年递减期(2007年至今)。随着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区建设的推进,呈贡花卉种植面积、产量均在逐年递减。

(二)发展现状

1.种植现状。据统计2018年呈贡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372 hm2,其中盆花及园林绿化苗木面积288.67 hm2;鲜切花种植面积83.33 hm2(占全昆明市7853.33 hm2的1.06%),产量0.91亿枝(占全昆明市67.9亿枝的1.34%),综合产值37.57亿元(包括一、二、三产业,占全昆明市187.1亿元的20.08%)。但呈贡花农在昆明周边县(区)和云南其他州县租用农田种菜、种花面积7666.67 hm2,其中常年花卉种植面积2000 hm2余,呈贡花农的种植技术、经验和营销理念在当地起到了极具成效的示范带头和推广作用。

2.市场现状。经过30多年发展,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从最初的“以路为市”到现在的“花卉产业总部园区”,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约 70%以上,持续 21年在交易人次、交易量与交易额中位居中国第一。如今,斗南花卉出口到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拍卖交易中心。2018年,斗南鲜切花市场的交易量增长到82亿枝,比2017年增长了7.6%;交易额增长到68.64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7.5%;盆花苗木的总交易量达1.55亿盆,交易额9.18亿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鲜花交易市场,被称为中国花卉市场的“晴雨表”“风向标”。同时,市场还聚集了电子商务、电子拍卖交易、电子统一结算和对手交易四种交易模式,这也是全球唯一。现如今已实现由种植生产型向市场服务型转型升级的花卉产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聚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程度低

在呈贡撤县改区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花卉种植面积正逐年递减,各街道、社区花卉生产种植零星分散,碎片化现象尤为突出,小而分散的生产方式直接导致生产设施难以提升、附属设施用地难以保障、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普及推广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产量稳步提高和品质有效提升的根本因素。

(二)花卉产品缺乏品质支撑,游客购物体验较差

目前,呈贡区范围内花农种植的大部分花卉种类及品种仍然是普通玫瑰、康乃馨、洋桔梗等中低端产品,高品质产品的种苗,如帝王花、空气凤梨等,仍需从国外引入,难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优质花卉产品的需求。此外,斗南花卉市场的配套旅游服务设备简陋,四大市场各自为市,存在交易环境较差,花卉产品缺乏包装、档次不高,直接摆放在地上进行交易等问题,均造成游客购物体验较差、愉悦感不足。

(三)基础配套设施不足,交通问题突出

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有高速、地铁,有彩云路、环湖路,但进入斗南片区后,道路通畅性变差。规划中贯穿园区的5条市政道路,仅有鲜花大道正常使用,龙兴路、花都路只有园区段建成,古滇路正在建设,瑞香西路尚未开工。目前连接园区外部只有迎宾路和鲜花大道2条道路,而且都较窄,通行条件较差,容易造成拥堵。此外,斗南作为全国知名的花卉交易集散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物流以及各种车辆进出,车位不足、停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四)市场发展缺乏统筹,同质竞争现象明显

目前的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中缺乏花卉市场应有的高端定位以及世界一流顶层设计;在市场发展中缺乏高位协调统筹,出现了在原有花卉拍卖市场的基础上建设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已有的盆花市场基础上再建同样的盆景生态园,且并未做市场细分,更没有细化各自市场定位,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园区管理机构小,工作人员少,缺乏专业人才,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管理和发展需求。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种植种类和品种结构,高位统筹发展

积极推进呈贡区“十四五”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前期工作,引导花农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种植种类和品种结构,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小、精、尖花卉种类。同时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宣传、鼓励从事花卉产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找准各自市场定位,形成各具特色、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基础建设,解决制约因素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对市场园区部分道路实施改造,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停车场,漆化停车位,全面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规划建设旅游步道、走廊等游客专用服务设施,并就近设置快递服务网点,让游客旅游购物既舒心又安全,增强游客购物的舒适感和愉悦感;配套完善金融服务设施,为花卉市场和花卉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三)推动多产融合、补齐发展短板

依托呈贡辖区内四大花卉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昆明盆花苗木市场、昆明斗南盆景花卉生态园),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争取国家重大政策和项目支持;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创新的助推作用;引导、培育和扶持产业联合与技术协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补齐花卉产业发展“短板”,建立“智慧花卉”产业创新平台,改造传统花卉产业,实现花卉产业融合升级,加快花卉信息网络化,推动花卉产业现代化。

(四)打造国家一流特色小镇

2017年6月,昆明斗南花卉小镇入选云南省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之列。到目前为止,小镇聚集了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000多家花卉经营和物流等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呈贡区应立足“斗南花卉”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花卉物流、技物配套服务、花卉文化创意、花卉餐饮、旅游观光、花卉会展等业态。建成集科技研发、种植示范、信息发布、会展旅游、包装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亚洲花卉产业基地及花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以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为要素,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积极整合并盘活斗南的“产、城、人、文、旅”资源,打造具有斗南特色标签的“AAAA级”景区,全方位打造斗南花卉小镇。

猜你喜欢

昆明市花卉昆明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昆明市延安医院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