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价值

2020-04-27黄瑜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情境信息技术

黄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能快速有效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作用与意义。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问题解决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非常重要,但很多教师会忽略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缺乏探究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纸质教科书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书中内容严重滞后,很多教师还是照本宣科。如信息技术课程由理论课与实践课组成,虽然理论知识浅显易懂,但学生缺乏知识体会与总结提炼,对于实践课往往是说明书式被动完成。又如很多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教科版中《文本信息的加工》的知识,word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设计简单,学生缺乏挑战性

由于学科地位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程不受校領导的重视,学科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所以教师容易懈怠,教学设计严重偏离学生的发展方向,以简单、快速为主,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做、学生模仿,课堂中以学生少犯错或不犯错为目标,以追求所谓的高效课堂。苏联著名教育家卢那察尔斯基说过:“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二、问题解决式学习的含义

所谓问题解决,不是教师简单运用一套理论方法和固定程序,使用说明书式的教学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而是教师把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融入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问题、探知问题的主人,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分析问题,学习或吸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最终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协作等素养。这种方式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才能实施基于PBL的教学策略。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类求知的内在驱动力,它能让被动获取变为主动求知,化低效为高效。问题解决式学习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单纯知识点的讲授和教条式的控制,教师需要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把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的课堂。同时,教师要将本节课的知识点隐藏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挑战任务,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就把课堂变成不断挑战的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课堂。

2.有利于建构学科知识

如果把整个学科知识比作一座房子,知识点就是垒起这座房子的一块块砖,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知识,质疑、思考、主动探索实践遇到的问题,获取新的有意义的知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也与西方教育家一直提倡的建构主义思想吻合。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四个要素,即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他说:“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问题解决式学习就是利用旧知促进新知的获取,让整个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形成坚不可摧的知识网。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课堂中,学生举手的次数和参与人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反向倒退的情况。如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举手最积极,但能主动思考、回答问题的高中生就寥寥无几了,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机械式地接收教师给予的知识。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中生更趋于成年状态,思想和想法更成熟、全面和理性。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式学习是让学生从课堂的被动遵守、复制教师实践操作到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思考某一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解决课堂的实际问题,实现新知的获取,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4.增进师生关系,生成和谐课堂

知识灌输式、死记硬背的课堂也许能从短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扼杀了学生的本性,让学生变成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也如死水一般沉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界线化与生疏。问题解决式学习需要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才是课堂应有的原生态现象,表现出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学生是课堂思考、发声最多的人,教师起到指导、配合的作用,学生与教师不再是两个界线分明的对立面,而是课堂共同的参与者、合作者,课堂呈现出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教师观察指导,双方配合共同解决问题的和谐场面。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式学习能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梦想课堂,让毫无生机的课堂变得更加积极活跃,让知识之间通过学生的分析与思考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构建高效、和谐、有生机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张紫萍.论问题解决的教学论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7,(9).

[3]张新军.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技术与应用,2013,(5).

[4]刘维全.PBL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2,(1).

(作者单位: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点情境信息技术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