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瓷艺术创作下的传统吉州窑木叶天目工艺(釉药)研究

2020-04-27聂慧梅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吉州窑陶泥天目

聂慧梅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1 历史上的吉州窑的基本发展脉络

吉州窑为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始烧于晚唐,经五代,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末终烧,延续时间较长,其产品种类丰富,其中天目系列中有少量的兔毫,油滴外,还有独创的玳瑁,剪纸漏花和木叶天目,而木叶天目是其中最为独有和特色的,目前发现的吉州永和窑遗址占据了永和镇西侧约两公里长、一公里宽的范围,紧紧相连有24座窑址,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等,因隋代至宋代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是全国陶瓷历史文化中少见的规模庞大而集中的遗址之一。宋周必正撰写《辅顺庙记》“皇朝景德中,瓷窑始制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者半延之……窑焰竟日夜,”而天目釉类瓷器在北宋时期开始烧制,在元末,吉州窑终烧,3万多窑工流失.吉州窑天目瓷的古老传统工艺也随着时间慢慢失传。[1]

2 木叶天目釉药工艺的实践研究

研究的前期准备釉料的研究需要科学性与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以及坚持不懈大量的尝试,但枯燥无味的研究会给予你回报,只有通过这样不懈的研究实验才最终可以揭开具有神秘魅力的木叶天目的面纱,一睹木叶的美丽。

(1)研究计划第一步,田野考察2016年1月第一次到吉州窑考察,3月第二次与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驻地考察,前后两次的产区考察中搜集当地的原矿材料,为实验做对比测试和驻地“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对现存的吉州窑古窑址的考察,于当地的吉州窑研究者交流。

(2)后期的实验工作从产区回来后开始在自己的工作室展开,通过实验解决随时可以改变釉药的变化控制调节适应不同产区的原料带来的差异,还确定自己是必须适应长时间的失败和整理经验,还必须理解这项研究和学习令人着迷但永无止境,确定坚持的态度和面对失败的信心

(3)釉药实验预定达成目标

第一阶段:纯粹实验阶段,寻找稳定的釉药,基于传统天目黑釉工艺釉药配方,整理出木叶天目釉药的基础范围测试。

第二阶段:釉料应用的测试,把相对稳定的釉料和树叶、泥料、坯型、烧制温度、烧制方式的应用实验

第三阶段:把釉药的研究结果应用自己的创作中

3 木叶烧成的原理以及实验过程

3.1 木叶原理概述

吉州窑木叶工艺是放置天然树叶(吉州窑传统的以桑叶为主)在施釉(铁发色)黑色釉料的胚体上,胚体的泥料选自吉州窑附近瓷土,(在当时运输不发达的古代,拥有丰富的原材料是发展的必须条件),在高温1280°左右(氧化烧)烧制过程中通过树叶中矿物与釉中所含矿物反应在黑色的底色下形成清晰叶片纹饰脉络,产生了强烈的装饰效果。

釉料实验中我选用了吉州当地原矿原料和现代陶瓷生产矿物原料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传统生产中就地取材的釉料原料矿物成分是复杂和多变的(现代工业用原料成分相对稳定),釉料的组成包括瓷土(长石),傍生有铁和锰的锰矿石,植物灰(着色剂)三种类型的原料。在吉州窑古陶研所的期间。我收集了一些矿样,土料(当地的锰结石),红土山包的红土1号和2号,土料里的锰成分和微量元素极为丰富,在实验中对比用工业原料氧化锰和使用土料的效果,用这两种矿的任一种配釉其结果都是有利用叶子的理想获得,也是理想的天目釉的着色剂,我采集的2种红土矿里面氧化铁的含量波动很大,使用中有较大的不可控性,所有在大量的实验后改用工业氧化铁的直接加入,由4%~8%的氧化铁的不同加入的实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例如从褐色到黑色。工业矿物原料为主要原料的实验主要选用钾长石、高岭土、石英、骨灰、土料和氧化铁作为着色剂。

3.2 实验一:工业原料配方

MY1重量百分比钾长石碳酸钙滑石高岭土碳酸钡碳酸镁着色剂1.氧化铁MY1-1%55.665 6.790 7.028 4.964 3.00 2.00 8

3.3 实验二:传统泥浆釉

N2

images/BZ_417_173_347_1206_560.png

3.4 实验三:烧制曲线

素烧温度范围700-850℃,釉烧的温度范围1250-1300℃烧制工艺为从室温开始3-4h慢火升温,使窑温达到600℃,然后用3-4h升温到1100℃保温30Min。胎内有机物充分发挥,最后用1-2h升温至1280-1300℃并保温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相对应的Y系类的烧成温度在1230-1280℃之间,而两种泥浆釉的烧成温度则较高,适合在1280-1300℃的温度。

图2-8 菩提叶的实验

图2-9 Y10 1280℃

图2-10 Y9厚釉效果

图2-11 N1薄釉/1280℃

3.5 实验四:泥料对于木叶呈现效果实验

(1)佛山红泥(陶泥)、紫金土(陶泥)和景德镇中白瓷泥1:1,景德镇的中白(瓷泥)、高白(瓷泥)泥的实验效果。实验确定设计的釉温度从1200-1300℃范围,其中选择了佛山的红泥(含铁较高,沙较少,相对细腻),紫金土(含铁和金红石,泥质细腻烧成后胎体为褐紫色)和景德镇中白瓷泥1:1混合,景德镇的中白(瓷泥烧成温度高材料细腻)、高白(耐高温泥质细腻紧密胎体白)实验,佛山红泥的含铁量较高,适合的烧成温度应在1200-1250℃,实验结果优势的地方是佛山红陶泥氧化烧坯体为黄褐色,还原为黑褐色(还原强度由弱到强为深褐色到黑色,建盏的特色黑胎就是含铁较高的泥料还原出来的)在裸露胎色处搭配黑色光釉比瓷泥的灰白色更恰当,并却釉的质感会相对哑光质朴些,(佛山的陶泥超过1280℃会出现气泡,不适合高温的釉料配方使用)紫金土(陶泥)和景德镇中白瓷泥1:1的混合的实验对比单纯使用陶泥来看,陶泥的处理和选择要考虑到木叶的特点,合理的选用加入沙和熟料的陶泥,并可以考虑和瓷泥适当的比例调制,以达到最少的影响树叶的清晰呈现和又具备陶的质感,中白和高白泥都适合高温,瓷质细腻很适合木叶的清晰呈现,黑色釉也表现为更加滋润和亮泽,所以泥料的选用基于使用的釉料和个人的不同创作习惯和爱好来决定。

3.6 实验五:施釉厚度变化的影响

木叶叶纹的形成关键是底釉和叶子微量元素的作用,合适的底釉厚度(不大于1毫米)才能保证因釉层厚在高温下釉的流动性过大,而使得叶子不容易成型,底釉薄在高温下也更容易熔融,这样釉层的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时间长,Fe离子在较长的反应时间能够较多的进入面釉中,有利于叶脉的清晰呈现,较厚的釉因结晶较多,烧制叶子的难度增加,但厚釉的釉色会稳重和润泽

3.7 实验六:烧成气氛

氧化烧和还原烧的情况对于底釉的发色影响较弱,并没有太明显的需要要求

图2-12 工作室的釉料

图2-13 釉料配置

图2-14 试验用釉料

图2-15 球磨 图

4 结论

现在完整存世的吉州窑木叶盏世量稀少,传统形制是宋代典型的斗笠碗盏形、普通小口圆盏、束口盏、钵型盏等造型,同时代更加普及流行还有建阳的建盏,木叶天目和建阳(兔毫、油滴)天目的黑色契合宋时代茶文化方式—点茶,而木叶天目是吉州窑创新的富有独特艺术魅力,朴实自然,不经意间巧夺天工、当之无愧成为古陶瓷的经典之作。从存世的木叶茶盏上树叶形态来判断应是桑叶(根据我个人判断),桑树在吉安也有大量的种植,(实验过程中也尝试如菩提叶、枫叶等,效果都不如桑叶灵动和飘逸)桑叶的质地脉络清晰,叶身厚重,叶子所含微量元素较多,在传统的泥浆釉和使用现代工业原料配方釉的实验中,千变万化没有止境,充满惊喜和挑战,很难确定我当下的实验结果不是最完善的结论,“陶海拾贝”对于迫切希望了解中国陶瓷传统工艺的我,会是个重要的学习经历和学术研究的经验累积。

猜你喜欢

吉州窑陶泥天目
摹古不为终点,出新才有未来
——浅谈天目窑传承与创新,黑与青
陶泥魔法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陈磊作品
怪兽奇想
千年窑火耀庐陵
——吉州窑传承异彩齐放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ILFE智意扫地机 天目X660
可爱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