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普通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04-26周海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任课教师教学模式

周海燕

[摘           要]  当前网络背景下,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任课老师上课讲授、学生记笔记为主线的“知识灌输型”“填鸭式”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加强普通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网络环境;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016-02

一、普通高校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大学课堂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舞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课堂教学一般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传道、授业、解惑是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比如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三尺讲台为天地,“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春风化雨般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获取知识,在老师提纲挈领的引导下,结合课下阅读,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优点,任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诚然,站好讲台,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然而,在普通高校,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相应的缺点:

1.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主动性很弱,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主要等待任课教师“喂饭式”教育,缺乏主动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任课教师“满堂灌”似的传授知识,面对课堂提问,学生只是被动应答,甚至很多时候需要靠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强烈,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发挥好课堂主人翁的作用。

2.普通高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尤其是知名学校交流甚少,交流与合作不多,信息闭塞,他们对其他学校尤其是名校同专业的本科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积累程度、问题的把握程度十分茫然。长期生活在本校校园的小圈子里,对同行业的其他高校同学的学习状况十分陌生,这就导致就业导向的偏差,很难在四年之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胜利。

3.在网络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冲击,那种“埋头教学、不问江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网络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使许多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教育行业亦不能例外。众多的网络优质课程资源正在以免费的形式在各大网站公开,学生听课的渠道多样化,获取知识便捷化,这些都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压力,迫使高校教师尽快做出调整,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网上慕课、网易公开课、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等资源不胜枚举,许多学者就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在线课程均对外开放,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方便快捷地点击学习。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更好组织自己的课堂,成为普通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网络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教学观念的改革

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学生轻而易举便可在网上获得学习资源。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网络录播课程种类繁多,学生轻而易举便可以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在这种环境下,有些教师害怕诸如北京大学等名校的资源会抢了自己讲课的风头,害怕学生将自己与知名教授比拼,甚至害怕由此而引发学生评教考评的效果,从而隐瞒、甚至抵制优质的网络资源。笔者以为,教师不仅不应隐瞒、敵视这些优秀的网络资源,相反应该积极向学生推荐这些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打通学生学习进步的网络通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不应惧怕,而应端正态度,抱着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多接触这些优秀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优秀网络资源,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上课之前对将要学习的问题有直观、清晰的认识。其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学生可能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缺乏甄别网络课堂与自己契合程度的能力,同时亦缺乏一堂一堂听课、甄别、选择课程的时间。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做好网络优质资源的筛选与甄别工作。比如,讲建安文学,网络上设计建安文学讲述的课件很多,有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全程视频公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掌握程度,选择一两个课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跟听,并结合线下教材预习,做好笔记,了解魏晋时期大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建安文学的特点、代表人物、以及主要人物的作品等,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对建安文学有较为系统的认知与理解。

(二)网络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如果说学生在上课之前便通过网络听课,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较为清楚的理解,那么任课教师的作用何在?笔者以为,网络环境下,知识的获得相对容易,而思考问题的能力却需要深入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新意,教师也应该正视角色的转换,由原来主要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为此,任课教师要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教师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根据预习的知识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带着问题上课,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任课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些任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授课全程基本是自说自话;有些教师有课堂提问,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被动问答模式,甚至许多情况下需要教师就问题自问自答。学生这种被动学习模式由来已久,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其不利。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话语权交付学生。教师应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职责则是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教师将发言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提问,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一个一个不同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串成提纲。通过提纲,教师采用讨论式、辩论式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商讨式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分析与运用。这样,任课教师更容易掌握学生对相关论题的掌握广度与深度,更加有的放矢地讲授与指导,真正起到引领指导作用。

3.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期间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根据这些作品,结合第二课堂,将这些作品以诗歌朗诵、话剧、小品、戏曲等各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展示,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内容及其特点与意义。比如,讲授《史记》历史散文的时候,可以将其中的鸿门宴、霸王别姬等故事搬上第二课堂,分角色润饰,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揣摩、体会项羽、范增、刘邦、张良等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语言艺术,以及鸿门宴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网络背景下教学实践的推动

网络环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也是师生共同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如果说各大高校的网络在线精品课程为学生听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课下辅导的工作却要由任课教师高质量去完成。加大教师教学辅导的比重,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通过课下辅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加强课下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辅导模式是以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展开,基本以纸质作业的模式进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许多教师设置了qq群、微信群、电子邮箱、论坛等网络平台模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上述平台十分重要,达成了师生互动交流的目的;但是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师生之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笔者以为,开发与利用有针对性的学习型网站对提高课程教学有重要意义,已有学者对此有所关注,但就网站的设想没有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教师通过网站,将系统的课程辅导分为知识型、辩论型、探索型、创作型等不同的模块。在网站定期发布适合学生的练习,布置课下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完成答题的各种模式,以此积累学习信用与学分绩点。在辩论区,学生可以挑选感兴趣的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观点,直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对话。这样因势利导,就可调动学生网络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创作区,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与体裁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間就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增强了学生写作兴趣,相比一学期交一两次纸质作业,或者QQ群等的模式,效果更直接、更便捷。

三、结论

当前网络环境下,普通高校教师应正确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改变教学方法,跟进与加大课后网络辅导力度,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填鸭式”学习为主动自主学习,这是一个相对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普通高校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卫东.地方性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慕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8(5):21-24.

[3]韩宁,于东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模式[J].内蒙古教育,2016(1):7-8.

[4]于东新,张小侠.基于中国数字大学城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改实践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4):80-83.

◎编辑 郭起珍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任课教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