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教育充盈儿童的精神世界

2020-04-26季燕

教育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燕子儿童生命

季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重新看待教育的意义。

人是自然的存在,学会敬畏生命

有一本儿童读物,上了热搜,因为它是这样介绍果子狸的:“果子狸全身都是宝,肉可吃,属于山珍,皮毛可做手套。”后来出版社道歉,书也下架了。是的,我们人类一直把自己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认为它们应该为我们所用,“人类中心主义”让我们盲目。其实,人也仅仅是生物的一种,是自然的存在,每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我们要培育儿童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儿童的“泛灵论”正体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蹲半天研究、守护一只小蚂蚁,不让大人踩死它。“踩死了,妈妈就找不到它,会很伤心的!”这就是纯洁童心对生命的珍视。

我们要告诉儿童,在所有生物中,人类的生存能力并不是最强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生存的目的,并不是生来就给人类吃的,它们要活下去,抗病毒能力和生存能力比人类强得多。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互相伤害。

既然人是自然之子,就会经历生老病死。我们应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是“生”“死”“衰老”“疾病”,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会面对的。

我们应该告诉儿童,童话、神话故事中关于神丹妙药、死后复生的描述,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人生病是正常现象,需要预防和治疗,治疗有一个过程,没有速效药。我们的幼儿教师以手绘漫画的形式,帮助儿童认识病毒来源、传播途径,让儿童懂得珍惜健康。有的人或者动物老了、生病了,救治不过来,就会死亡;一旦死亡,就会永远地离开。让儿童了解死亡的不可逆性,他们就不会随便结束生命,面对挫折的时候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同时,应该让儿童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终结的自然过程,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优秀的绘本让我们更好地向儿童解释生死。比如英国作家艾伦的绘本《小威向前冲》,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一个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儿童在阅读中明白了生命的孕育是一段爱意浓浓的旅程、是一个永不放弃的过程。英国作家苏珊·华莱的绘本《獾的礼物》,用温暖、平和的语气讲述獾临死前的心理感受,以及獾死后朋友们的怀念和最后的释怀,它让朋友们明白生命是美好的,活着的人应该继续创造美好,死去的人会继续活在我们的回忆里。

人是精神的存在,学会欣赏生命

“人就是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具有和动物一样的肉体生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人和 “神”的主要区别;二是人不同于动物,人能思考,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由此可见,人是具有“双重存在的复杂生命体”。 作为精神的存在,儿童只有体验了生命的快乐、感受了生活的美好,才会珍惜生命、成就生命,才会快乐生活、幸福生活。

充盈儿童的生命,让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和欣赏生命的眼睛。像克莱尔·莱斯利那样去做自然笔记,留意四季的颜色,仰望太阳、月亮和星空,观察了解每个月大自然的变化;像法布尔那样诗意地和昆虫做朋友,充满爱心地在田野里观察它们,跟它们亲密无间,尊重生命、探究生命。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自然角,栽种了各种植物,有的还饲养了小金鱼、小乌龟、小仓鼠;有的幼儿园在户外用笼子圈养了鸡、鸭、鹅、兔,甚至还有孔雀……这些都是生命科学启蒙教育,本意是让儿童有一颗探究的心,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把动物圈养起来,让儿童时不时去喂养一下,就是认识动物了吗?

对幼儿的生命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如果可能,我们还是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记录动植物,還它们本来的面貌。

有一位老师带着班级的孩子认真观察幼儿园旁的梧桐树。每个孩子都图文并茂地做了自然笔记,记录了一年四季之中梧桐树外形的变化,花开花谢,成熟结果,并思考了生活环境对它生存的意义。孩子们特别自豪,都说梧桐树的四季太美好了。

又一位老师发现幼儿园大门口的电箱上出现一个燕子窝,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每天近距离地观察燕子的成长变化,开展“燕子”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燕子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孩子们对燕子的习性、体态特征、繁衍、生长过程与死亡有了真切的认识,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尤其是当一只小燕子不小心从窝里掉出来摔死,孩子们一起埋葬了它,并立了一块写有 “萌萌小毛绒”的“碑”,经常来看望这只死去的燕子,送野花、树叶给它,还对它说祝福的话。这些都是对生命的理解和爱惜。

所以,每天中午散步时带孩子看看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蜜蜂,雨后蠕动的蚯蚓,还有那栖息在树上的小鸟,也许比我们把动物圈养在笼中更能起到生命教育的作用。遇物而诲,相机而教,让儿童知道每个生命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所有的生命都能依照它本来的面貌活着、自在的成长,才是最美的。

人是社会的存在,学会保护生命

呱呱坠地只是“生物我”的诞生,“社会我”的成长需要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生命是美好而脆弱的,儿童要掌握生存的技能,学会自我保护,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应有之意。

生活能力、安全教育是关爱生命、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让儿童从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有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鼓励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接受基本的生活安全教育,掌握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活动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形式。比如,每年到了11月9日前后的“消防日”主题活动,师幼参观消防中队,了解各种消防知识,或者请消防员来幼儿园做演示,带领儿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逃生,同时也培养儿童积极、乐观、勇敢的个性品质。日常生活中,加强“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比如:“遇到陌生人要带你走,如何应对?”“在商场里和爸爸妈妈走失了,怎么办?”“看到小伙伴被欺负了,怎么办?”……引导儿童说出各种各样救助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并进行演习,提高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也是一个生命教育的契机。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以及怎样帮助他人,并了解这样做的原因;让儿童明白,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强健体质,平和心态,才能更好地保护生命。有了生命,才有爱,才有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生命教育应从儿童开始。生命教育从来不是对伤害生命的行为消极防御,而是在激发生命意识的过程中,化解伤害生命的行为,丰沛生动活泼的生命。这是儿童期生命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燕子儿童生命
燕子
燕子叫
留守儿童
燕子一家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