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2020-04-26祝凤云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核磁共振

祝凤云

【摘 要】目的:对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入治的共1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分别通过CT及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分析最终的诊断结果,探讨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结果:MRI 阳性检出率为94%,CT的阳性检出率为82%,MRI的检出率明顯更高,MRI在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检查中存在优势,明显较CT检出率更高(P<0.05)。但在椎间盘积气、钙化等征象检出率与CT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结论: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较于CT检出率更高,能够形成良好的征象显示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57-01

作为临床常见病症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是由患者的腰椎在外力的影响下,出现腰椎间盘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等部位的功能退行性改变,从而出现骨质破裂,多在椎间的后方或者是椎管中出现,会造成相邻的脊椎神经受到挤压,影响正常的躯体功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受到危害[1],因而需要通过必要的方式进行干预,此次为了探讨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共1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现就研究结果作如下内容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入治的共1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中,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所有患者进行MRI、CT 及查体等综合检查,对照最终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中共包括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30-78岁,平均年龄分布为(46.32±6.32)岁,患者病情持续时间分布为1-5年,平均时间为(3.42±2.12)年,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P>0.05)。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对患者进行CT 扫描,选择Philips Brilliance 型 CT 扫描仪作为扫描仪器,患者采用仰卧位姿态,对患者的病变位置进行确定,同时选择合理的仪器参数,电流设置为600mA,电压设置为120kV,螺距设置为0.516:1,层厚设置为0.625mm,对患者的椎间位置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各项基础数据,了解患者的情况。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仪器为德国公司生产核磁共振扫描仪,应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扫描,其中横轴位应用T2WI 序列,矢状应用 T2WI、T1WI 序列,在扫描时,对患者的椎间盘信号性进行观察,判断椎间盘位置功能及组织情况。

1.3 评价方法

对照两组诊断方法对腰椎间盘诊断的阳性率,以及突出症的征象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应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1.0,其中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通过卡方进行验证,所涉及的计量资料以标准差形式表示,结果通过t进行验证,如果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数据差异,则有P<0.05表征。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对比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可见,其中MRI 阳性检出率为94%,CT的阳性检出率为82%,MRI的检出率明显更高,组间对照呈现统计学数据差异,有对比分析价值(P<0.05)。

2.2 两种方法检出征象对比

对照可见,其中MRI在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检查中存在优势,明显较CT检出率更高(P<0.05)。但在椎间盘积气、钙化等征象检出率与CT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相对较多,通常为外力引发,出现椎间盘的损伤,如果发生髓核的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的纤维也会发生病变,从而导致髓核的组织发生破裂,而在后方的椎管位置集中作用,患者在腰椎间盘的影响下,会出现生活及工作的较大程度的损害,因而需要通过必要的措施干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2]。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包括CT及MRI诊断方法,其中CT法能够对全身的各个位置进行诊断发现患者病情状况的灵敏度更高,也有较高程度的辨识度,能够呈现清晰的影像,而MRI是通过对人体施加某个固定的射频脉冲,从而对人体中的氢质子进行作用,共振作用下产生刺激,而如果脉冲消失,则MRI信号能够对图像进行重建,通过对空间编码的形式处理接收的各项MRI数据,从而形成对于病情表征的判断,MRI能够对硬膜囊神经根和突出物完全显示,辅助分析髓核及其周围组织状况[3]。此次研究中,MRI 阳性检出率为94%,CT的阳性检出率为82%,MRI的检出率明显更高,MRI在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检查中存在优势,明显较CT检出率更高(P<0.05)。但在椎间盘积气、钙化等征象检出率与CT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由此可见,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较于CT检出率更高,能够形成良好的征象显示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理华.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150-151.

[2]胡晓东.浅谈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146-147.

[3]石艳.探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7,7(14):202-203.

猜你喜欢

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核磁共振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