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2020-04-26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群体影响疫情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将负面影响最大限度降低,关键是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约请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稳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快速蔓延对湖南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期的到来,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凸显,第三产業的就业增长将变得相当困难,外出务工人员、小微企业员工和弹性薪酬制员工受到影响比较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湖南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尽量减少失业。全省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维护就业稳定。一是对受到冲击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由政府安排资金支付一定的工资补贴(或生活补助),或按照一定比例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用;对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允许其在非常时期采取减薪不减员的办法。二是对鼓励、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合格证书的企业,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对按规定复工的企业,根据企业规模给予一定的疫情防护补贴。三是对受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办理社会保险缴费业务的企业,可延期至疫情解除后予以补办;在疫情期间逾期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且不影响缴费个人的权益。

对受冲击严重的困难群体实施紧急援助。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紧急援助,在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就业帮助。一是对受疫情影响未能按时返岗的困难务工人员,由企业申报,给予一定的延迟复工补助。二是对原已实现再就业而在这次受到冲击较大的人员,可适当延续原来享受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鼓励他们重整旗鼓。三是对受疫情冲击再失业人员,要纳入再就业工程统筹规划,给予再就业援助。

积极探索新的就业服务方式。一是大力倡导“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加强与大型招聘平台的合作,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空中宣讲会、线上双选会、语音视频面试等线上模式开展招聘工作。二是协助招工。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复工及就业动态数据图等信息,重点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展岗位发布、互联网招聘、岗位匹配推送等线上招聘求职对接服务,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三是做好职业培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开展远程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针对疫情稳定后可能产生的就业需求反弹,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事先的培训工作。

积极为恢复原有岗位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做好准备。有关部门要加紧制定重振计划,为疫情过后迅速恢复原有就业岗位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做好准备工作。如根据旅游业、餐饮业、商业、社会服务业的重振规划,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工作;研究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市场需求较旺盛的行业、职业,向社会及时公布;政府出资,动员企业和社会,联合组织开发社区新的公益性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让人民在疫情期间安居乐业

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被调查居民大多认为疫情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或非常大的影响。为降低疫情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我们基于调查结果给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稳定居民工作收入“安”民。一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共同渡过难关。尽快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二是严格控制疫情的同时有序恢复生产。政府努力做好复工前期工作,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依照中央指示按首先恢复困难企业资金流、其次恢复交通物流、再次恢复人流的顺序做好复工工作。三是缓解疫情对居民群体收入的影响。针对受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发放不同类型的消费券。倡导企业、大众在劳工关系中签订集体合同,以此减弱疫情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减轻疫情负面影响“利”民。一是尽快解决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供应。加大生产和扩能,保障口罩供应,允许口罩等防疫物资适当涨价。二是做好生活物资供应的保障。政府将前期滞销的可供应生活物资情况和城区生活物资主要销售业户情况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引导市场根据需求情况开展产销对接工作。三是针对特殊群体建立全面摸底和热线驰援机制。针对低收入群体、就医群体、就学群体、孕产妇群体等特殊群体采取政策帮扶。全面摸底社区内特殊群体情况,开通居民热线,精准帮扶。四是倡导网上办公、办理缴费等业务。倡导网上办公、远程办公以及实行网上办理业务和缴费,加大电子政务办理力度。

做好社会心理帮扶工作“暖”民。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保障力度,增强安全感。对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对蔬菜和肉等食物供应增加消毒环节认证。同时加大宣传,坚定民众信心。二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增强信任感。政府要通过各媒体渠道及时发布消息,公布确诊人数及其活动轨迹,提高信息发布频次,提高声誉与公信力。三是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消除焦虑感。给抗疫一线工作者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引导居民不歧视、不排挤特定人群。畅通心理援助渠道,鼓励群众接受心理辅导。

发动社会组织力量“助”民。一是积极动员社区物业力量。鼓励社区物业统一采购医疗和生活物资,提供送菜、送货上门服务。加强社区的消毒防范工作,可以考虑在疫情期间对物业公司给予一定补贴。二是组建湖湘抗击疫情基层志愿者队伍。动员具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经过专业辅导后,参与到社区排查疑似病例、照顾隔离人员以及宣传防疫知识等活动中来。三是引导和壮大慈善组织。引导建立公益和慈善组织,加大对公益慈善组织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

“五个推进”促进湖南外贸健康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湖南一批外贸企业面临交货困难、资金紧张、客户流失、订单转移和贸易壁垒等各种风险,对湖南外贸带来冲击。为缓解突然严峻的外贸形势,降低湖南“稳外贸”的压力,我们提出“五个推进”的应对措施,力求把疫情对湖南外贸的影响降至最小。

推进保障订单。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骨干外贸企业的出口,赢得出口主动权。充分发挥机电产品、装备制造出口等传统优势,实现更宽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保障进出口合同顺利履约。对可能造成的延期,动员企业与主要客户做好沟通交流。

推进复工复产。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鼓励弹性工作制,推行线上办公和远程办公。对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全球供应链进行梳理,保障零部件供应安全性与稳定性。支持紧缺疫情防控物资进口,保障生产和恢复生产必需的原材料进口。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采取更加积极的减税降费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给进出口企业提供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政策性担保和财政贴息支持。

推进物流发展。物流行业在当前疫情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落实“进出口企业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外贸企业及全产业链配套物资供应不断档。对防控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和专用窗口,确保防控物资通关“零延时”。预约加急通关,全天候保障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推进贸易便利。实施原产地证书申办即时申请、即时开通、自助打印,实现全流程“不见面申领”。针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外贸争端,政府部门、贸促会、行业协会要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免费为涉外企业提供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实施滞报金和滞纳金减免政策,适度延长汇总征税缴款期限。充分发挥海关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方面作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推进服务出口。尽量减少海外工程中方工作人员数量,变劳务输出为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本输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要及时关注疫情影响和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管制措施。鼓励开展信息化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和新领域探索,强化服务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支持涉外服务业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服务贸易交付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群体影响疫情
疫情中的我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调查
中间群体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