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2020-04-2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肌间臂丛罗哌

王 琼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湖北 恩施 44530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对麻醉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其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为常见,尤其配合超声引导,利于保证麻醉效果[1]。而麻醉药物选择也极为重要,其中罗哌卡因作为常见麻醉药物,选择何种剂量以确保获得良好的臂丛阻滞效果、起效和维持时间成为研究重点[2]。为此,本次研究对手术治疗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64例作为资料,均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组各32例,ASAⅠ-Ⅱ级。低剂量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0岁~62岁,平均(44.52±2.72)岁;高剂量组男1 9例,女1 3例,年龄2 0岁~60岁,平均(44.49±2.71)岁;排除患肢神经损伤或感觉异常患者等。经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低剂量组

给予咪达唑仑2 mg镇静,采用便携式超声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扫描,明确目标神经干,利用7号注射针头,连接注射液与延长管,依据超声图像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将针尖推进至臂丛后外侧,注射50%局麻药,退出后再推进前上方贴近臂丛神经,注射剩余局麻药,麻醉药为0.3%罗哌卡因30ml。术中镇痛不全可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等静注。

1.2.2 高剂量组

方法同上述低剂量,麻醉药为0.5%罗哌卡因30ml。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 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分析表1可知,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存在差异,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优势明显,P<0.05。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min,±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min,±s)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 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高剂量组 32 11.21±1.03 9.82±2.53 9.44±2.03低剂量组 32 16.47±1.24 7.02±1.15 7.11±1.06 t-- 18.45 5.69 5.75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如今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较为普遍,其具有定位准确、创伤程度轻及麻醉效果好等优势,但麻醉药物浓度与麻醉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还需重视加强对药物可靠浓度的研究[3]。罗哌卡因作为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其作为长效酰胺类药物,具有起效速度快、阻滞时间长等优势,能够对神经元钠离子通道阻断,抑制神经传导,即阻滞感觉神经效果较好,但为阻滞运动神经,需合理控制剂量,避免引发不良反应。根据相关研究可知,0.3%-0.5%罗哌卡因属于安全浓度,本次研究对0.3%和0.5%浓度罗哌卡因进行了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存在差异,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优势明显,P<0.05。表明0.5%浓度罗哌卡因虽然加快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也相应延长,而0.3%虽然相对起效和镇痛持续时间段,但符合需求,相对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取0.3%浓度罗哌卡因的作用较好,且安全性高,但仍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浓度,研究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肌间臂丛罗哌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彩超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