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毛遂自荐”到“毛遂自刎”

2020-04-24段奇清

华声 2020年3期
关键词:毛遂自荐毛遂平原君

段奇清

毛遂最初只是赵国平原君门下一个极为普通的门客。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拟挑选20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毛遂认为是“锥出于囊”的时候了。可平原君挑来挑去,已挑中19人了,仍然没看上他。毛遂眼看自己又要没戏,再也沉不住气了,急切地对平原君说:“这最后一个人应该是我!”

尽管平原君尚不认识毛遂,但毛遂相信自己“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他也终于为自己爭取到了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凭着这股自信和勇气,毛遂一举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震古烁今的壮举,反倒引来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毛遂自荐出使楚国建立功勋的第二年,燕国忽然派大将军栗腹领兵大举进攻赵国,让谁率军去抵抗呢?此时平原君对那些能征惯战的将军们全都视而不见,心中只有毛遂,他力荐毛遂任前敌总指挥。然而毛遂口才虽好,是第一流的外交人员,却并非是能统帅三军御敌的将才。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羞愤万分,便抽出了佩剑,抹了脖子。

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仅仅一年时间,令人不禁感慨万端。

很多人会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某人一方面很出色,他就是一个通才一个完人。而对当事人来说,自荐立功当然是好事,若对自我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便硬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自荐”与“草菅”自己,也只不过是一纸之隔。

摘编自《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毛遂自荐毛遂平原君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