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手段上的空间

2020-04-22何其灼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时政融合策略民生

何其灼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民生;时政;融合策略

一、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当代框架模式

2020年元旦,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作为重大时政新闻发布的重要窗口和主渠道,600平方米、360度全景演播室,炫酷的大量虚拟动画的应用,大数据可视化呈现新闻现场,VR技术虚拟还原,交流式主持人出镜,同时对节目包装、字幕、版式以及色调字体配音全面升级,视听效果耳目一新,让新闻更鲜活更直观更具视觉刺激,达到了广东卫视、东方卫视等具国际风范的国内省级卫视台新闻直播节目的趋向配置,引起轰动。同时在新闻栏目设置内容上不断更新,设置了《新闻眼》《黄金时间》《政风热线》等版块,增强互动服务功能。既紧跟省里重要政策发布,又及时回应群众所思所盼。强化“说新闻、聊时事”,以更贴近的语态,更鲜活的报道,让新闻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二、电视时政记者报道的创造性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和手机使用的普及,伴随了新媒体的崛起,电视时政新闻受到很大挑战。专业与非专业,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电视时政新闻的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不断下滑,时政新闻手法风格偏于模式化,使群众的观看兴趣也开始降低。对此,时政新闻必须要进行创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即统一。变是永远!如何立足自身长处、与互联网媒体、报纸杂志平面媒体、同时与社会动态新闻形态建立对立统一的共存并竞争,各媒介之間如何进行交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当前时代的重要话题。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多是站在国家大局的层面上,对于群众来说,他们难以搞清楚其中的关系,时政记者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报道的时候,还需要与群众的生活相结合,多说一些他们经常接触的语言,要简单易懂,将政策方针表述出来。同时将更多的新元素添加到报道中。需要记者对政策与方针有正确的解读,并从中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目前主持人播报“说新闻”语态已经实现,它强化了报道的亲近感,并提高新闻报道的趣味性。让群众对相关政策方针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政策方针的贯彻提供条件。

时政新闻记者自身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嗅觉,教育、食品、出行、环境等公共话题背后往往伴随着政策问题的显现,粗看像新闻监督报道,实则是时事政策在现实社会的反馈和影响,恰是时政新闻的报道范围。如何进行新闻背后的挖掘,透过新闻表面找到缘由和原理,树立问题意识,给新闻创造“为什么”“怎么办”的空间,留下延伸思维的空间,可以体现“民生”与“时政”的有效融合。

手机高清镜头录像功能、手持稳定器的问世为视频生产提供了新便利和高质量,智能手机加5G信号传输也为视频解决了信号传输,电视视频产生不再必须围绕着摄像机,视频软件也可以完成对视频的任意更改。而时政新闻历来镜头运用规范,规矩不越雷池,在新形势下,在非事件性时政新闻报道时,要勇于在时政新闻中尝试移动长镜头表述。并戏剧化地进行情节描述,体现接近性,解决故事化不够的问题,同时领导同期声的大量采用,背后也映射着政治传播的新导向。多用画面和同期声说话,营造现场感和贴近感,进行事件化处理,提高新闻关注度和厚度。

另外,电视现场直播在时政节目中的运用已被观众熟悉,5G的横空出世解决了电视直播技术上成本高、装备多、技术延时等复杂的专业问题。我们能看到的电视直播内容基本是内容已确定且程序化,除了中央级偶见著名记者进行评论性表述,其他大多不敢现场发声,现场性的表面化也影响了电视直播的真实性效果,大多数时政类电视直播都有导和演的痕迹,缺乏真实感,与人性直觉不符。在镜头花哨、内容繁长、程序模式等方面围绕,无法向其他方面拓展。

强化权威解读的同时,如何提高群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是对时政新闻记者转变工作思路方法提出的挑战。寻找机遇,好上加好还要与众不同,就看谁敢于先,拓展广度接地气,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时政融合策略民生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时政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