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幕课堂”: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和美育效果

2020-04-22李延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电视节目文化

李延源

摘要:本文认为拥有优秀教育理念的“荧幕课堂”等文化类节目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对美学中真、善、美统一的价值判断,还将中国现代的教育理念与电视媒体艺术相融合,以电视为桥梁联结了美育与教育。

关键词:电视节目;文化;教育功能;美育效果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对教育和美育的影响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区别于传授知识、重视理性的传统课堂,“荧幕课堂”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理性相协调的感性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黑格尔曾言,教育是塑造人性的艺术。健全的心灵与人格需要理性与感性相协调的教育,当前形式多样的“荧幕课堂”从传统文化与优秀艺术中汲取养分,以非正式教育的方法实现感性塑造的美育功能。这些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使观众体会到美,让美育补足了传统知识课堂的不足。

(二)“荧幕课堂”等文化类节目崇尚美育

传统课堂以美育丰富正式教育的作法早有传统,中国古代教育所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中,乐为纯粹美育,书尚美观,射、御态度娴雅,礼之作用在远鄙俗,自数以外、六艺几乎都含有美育的成分。“荧幕课堂”吸收了更多现代内容,突出科技的價值。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以现代文化让传统教育中的美育内容焕发新貌。

教育什么样的人?“教会儿童从周围世界的美和人的关系的美中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恳,并在此基础上在儿童自己身上确立这种美”,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让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浙江卫视《同一堂课》中,主持人孟非借助作品《峨眉山月歌》的解读联系起南京、西安、重庆三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引导台湾学生借助说唱艺术、朗读古谣等方式发现传统之美,欣赏这些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之美,让孩子们主动表达出“想去北京”“想去重庆”的愿望。

二、多方式提升电视节目的美育效果

(一)应用真人秀、访谈、舞台表演等电视表现手段

真人秀、访谈、舞台表演等多种表现形态的运用,使得“荧幕课堂”提升了自身的感召力。浙江卫视《同一堂课》在文化传承表达方式上就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节目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将摄像头引入大陆与台湾的小学课堂,邀请孟非、濮存昕等嘉宾与台湾小学生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互动,以作诗、排戏、民歌等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课堂作业唤醒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脉”的情感。

(二)应用朗读、讲故事等传统课堂教育方式

朗读、讲故事等传统课堂常用的文字演绎方式,也有助于“荧幕课堂”提升感染力。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广东卫视《大师课》中回忆了自己八年的北大荒生活,谈到当时的革命文化对自己艺术理想的影响。他认为艰苦的环境可以砥砺人的品质,有助于幽默感的培养,能怀揣着善意并给身边人带来欢乐。嘉宾在荧幕前分享个人故事不仅提升了节目的故事性,还融入了动人的情感。

(三)利用舞蹈、音乐、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舞美方面,“荧幕课堂”多样的视觉设计是对电视艺术声画语言的合理运用,营造出深厚幽远的审美意境。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与《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以优美的舞台设计改善了视听表现,将原本承载于诗词、典籍、文物等文化遗产中的厚重文化,借助科技手段以更为现代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音乐表演、朗诵文学作品、舞台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杂糅无疑将“荧幕课堂”升华。17岁摘得国际小提琴艺术大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奖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在广东卫视《大师课》录制现场将自己的经历与《傅雷家书》相联系,将自己与父亲、傅雷与傅聪两对父子的情感融入《梁祝》的演奏中,长亭惜别的恋恋不舍,“英台抗婚”的激烈情动,梁祝“化蝶”的凄美绝伦……乐曲在文字演绎与个人经历的前述铺垫下,演奏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觉悟处细腻、委婉,激情处坚决、有力。

三、结语

“荧幕课堂”等文化类电视节目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以美育改善人的言行举止,引导人感知和认识美。以《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电视节目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依托“课堂”的形式建立健全的审美观,引导教育回归本心。以美育人的“荧幕课堂”是对重视知识的智育课堂的补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教育对健全人格的塑造。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电视节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