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不完美女性形象

2020-04-22徐悦悦任强

关键词: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

徐悦悦 任强

摘要: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独特的一部“传奇”,在她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宏大的普世题材,而是关注于对个人性命运的揣摩和解读。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新时代女性,每个人都处于无尽的挣扎和矛盾中,在新旧时代接轨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葛薇龙从单纯走向堕落,体现出她不完美的意志品质。曹七巧的逐步走向扭曲,体现了她不完美的心理特征。白流苏作为一个奔向时代潮流的旧式女子,用她不完美的反抗激起了一点点涟漪。这些人物没有丰满亲情,没有动人的爱恨,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张爱玲用尖锐的笔触刺破一件件华丽的外袍,赤裸裸的揭露了一个凄怆悲凉的文学世界。她通过塑造这些不完美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现代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不完美主义

一、引言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独特的一部“传奇”,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里撰写了自己精彩的一生。她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宏大的普世题材,而是关注于对个人性命运的揣摩和解读。她笔下的人物没有丰满亲情,没有动人的爱恨,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用尖锐的笔触刺破一件件华丽的外袍,赤裸裸的揭露了一个凄怆悲凉的文学世界,表现出现代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

与同时代的五四女作家群不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没有以完美的新形象和被新思想武装的头脑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管是《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葛薇龙,还是《金锁记》里心理畸形的曹七巧,又或是《倾城之恋》里孤注一掷的白流苏,她们不是世人眼中“完美”的新时代女性,都没有能力带领时代前进,反而处于无尽的挣扎和矛盾中,在新旧时代接轨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在残缺的世界里挣扎徘徊。世俗命运犹如一把把枷锁,困住了万千无法逃脱的女人。

二、不完美的自我意志:从单纯走向堕落的葛薇龙

所谓文学创作的“不完美主义”,换句话说就是“真实的缺憾”。同期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带着神秘的色彩滤镜,不论出于什么腌臜的环境,都可以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拥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定品质。而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却是随波逐流的典型,甚至于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变成了什么模样。这种真实的缺憾贯穿于人性的方方面面,于葛薇龙而言,主要体现在她逐渐泯灭的自我上。

(一)不坚守自我

葛薇龙的出场在那个半山腰的花园别墅中,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向我们走来。初到这个迷乱人双眼的世界中来,她也曾想要坚守自己——不能不念出些成绩来。她单纯的想要找姑母去寻求经济帮助,可就在踏入那所豪华的洋房时,一切都变得不再单纯了。在俯仰由人的环境中挣扎求生,就连丫鬟也给她脸色。当她热脸贴了梁太太的冷屁股之后。她只是默默地留下两行泪,可依旧低眉顺手的留下了。她一边给自己警醒,一边又听从姑妈的安排踏入灯红酒绿的交际圈。在那个犬马声色的权钱世界里,她终是开始动摇,开始放纵,最终再也出不来了。【1】

葛薇龙的堕落,展现了人性中真实的脆弱和缺憾,一个女子在那样阴森可怖的环境里,既没有家庭支撑,又没有经济基础,如何才能立足?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又多少人能坚持住自己的本心呢?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张爱玲曾说过,“比起悲壮,她更喜欢苍凉。没有美,也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如大红大绿的配色。”【2】她用锋利的笔法撕裂了一个镜花水月般的美好外壳,把瑟缩在黑暗里劣根性统统展露给人们看,更增加了小说苍凉的意味。

(二)不独立自主

连张爱玲自己都认为:“如果男女的知识程度一样高,女人在男人面前还是会有谦虚,因为那是女性的本质,因为女性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3】所以她笔下的女子都带有浓重的男性依附心理。葛薇龙的从一个纯情的少女走向堕落的深渊,造成她悲剧的原因自然与黑暗的社会自然是脱不了干系,可是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心甘情愿。正如她的婚姻,她甘愿用出卖身体这种卑贱的方式来维系,也不愿意自己独立潇洒的生活。倘若葛薇龙不嫁给乔琪乔,她甚至可以为自己存下一大笔钱。那么她为什么执意要让自己陷入另一个深渊呢?从社会地位可以看出,女性自始至终都处于弱势群体。一方面在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极度匮乏。另一方面,这种生命体验的空白导致了她们需要生活的极度恐慌,所以要寻找有力的庇佑,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找个男人。这不仅是为了情欲的满足,更是因为女性自身力量的薄弱而造成的普遍现象。张爱玲用“冷眼旁观”地态度描写了葛薇龙的一生,赤裸裸的展现出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很多女性甚至甘愿主动放弃她们的自尊,自由,自强。

三、不完美的心理品格:逐步走向扭曲的曹七巧

約翰.奈斯比特在《女性大趋势》中指出:“女性需要三样东西:自尊、经济能力和生育自由。” 【4】倘若女性的正常需求完全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在种种压迫下沦为畸形的奴隶。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就是在无尽的苦闷中挣扎度日,所以逐渐形成了扭曲的病态心理。

(一)过于虚荣好胜

曹七巧的婚姻就是她人生悲剧的开始。在市井生活摸爬滚打多年,她早就厌倦了这种低下的生活。虽然表面上她是被兄嫂以丰厚的彩礼为筹码卖进了那座宅子,可最后这桩婚事的成功,也不乏她对金钱强烈的渴望以及想要进入上流社会的决心。可是曹七巧错误地认为,嫁到那个森严的府邸,就真正成为了上流的贵太太,殊不知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在面对兄嫂的时候,她也极尽大方,馈赠了装不下的礼物。这使得她的脸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就连最后分家产时,七巧一个足不出户的少奶奶,竟也能把姜家的底细打探得如此清楚。她深知,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孤儿寡母绝不能因为没钱让人欺负了去。最后她如愿得到了家产,终于变成了“有钱人”。可七巧也变得终日疑神疑鬼,提防这个,提防那个,老是怕被人算计了去。她没有成为一个强者,而是整日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担忧里,活成了一个可悲的疯女人。

(二)过于离经叛道

曹七巧性格泼辣,过于离经叛道。而这种性格使得她既不能适应封建大家族的规矩礼教,也无法跟上时代洪流中的前进步伐。她不顾及人伦常理,执意想和自己的小叔子在一起。过度的压抑使得曹七巧对于情爱的渴望甚至于大过了对金钱的渴望,她太着急想要得到欲望的宣泄。当姜季泽因为计划败露而狼狈逃走时,曹七巧没有怪他试图骗自己的钱,而是不住地责怪自己,责怪自己永远的丢失了得到“爱情”的机会。当她最后一丝喜悦也化为乌有,这也成为了逼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曹七巧以扭曲的心态追求病态的“自由”,她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空虚和空白,犹如当时众多女人一样,被“金锁”囚禁在黑暗的牢笼里,逐步走上疯狂的道路。【5】

(三)过于自私狭隘

傅雷曾对曹七巧有这样的评价:“爱情在一个人身上得不到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曹七巧扭曲的性格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甚至导致了儿女的悲剧。自己病态的婚姻导致她对儿女有极强的控制欲。曹七巧一生中承受了太多的压抑和苦闷,逐渐变态的心理导致曹七巧无法作为一个正常的母亲去关爱自己的儿女。在欲望时时得不到满足的黑暗日子里,只有通过痛苦转嫁,才能让曹七巧得到心里的慰藉。所以她的一双儿女都成为了她情绪的宣泄口。对于女儿长安,曹七巧企图将她复制为自己的翻版。因而强迫她裹脚,哄她吸食鸦片,甚至最后还破坏了女儿的爱情。儿子长白更是曹七巧生命中唯一的男人,为了抓住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曹七巧不惜逼死了自己的儿媳,把儿子的一生都禁锢在自己随处可抓的脚边。张爱玲用细致的语言刻画出一个病态的心理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自私狭隘的母亲形象。这一不完美的女性形象,却完美的展现了在封建男权社会下女性被奴役的麻木甚至精神的畸变。【6】

四、不完美的反抗:奔向时代潮流的旧式女子白流苏

在众多女性形象中,白流苏是颇受张爱玲偏爱的一个。张爱玲赋予了她明显的反抗意识,让她主宰自己的命运。可白流苏所能想到的方法却是想要利用自己属于女人的“最后一些资本,吃一次倒账,去寻求一些新鲜,找寻一些温存”。[7]这无疑是一种不完美的反抗,而这种卑微的反抗也造就了最后悲哀的结局。

(一)卑微的反抗形式

女性主义代表人物玛格丽特·芙乐认为女性有追求内在自由的权利,女性必须超越特定的家庭关系去实现自我成长。因此,女性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就必须勇敢地跳出家庭的关系的束缚,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却无一不沉溺于家庭婚姻世界。例如典型的反抗派代表人物白流苏,她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清楚地知道女人的劣性——只有嫁的名正言顺才不会遭人诟病。而众多女性也正是在这种无形的道德文化壓力下被贬为社会第二性的存在,她们对自身不明确的认知,对自我本体行为的种种蔑视以及对同性之间的相互排斥表现的十分明显。【8】所以在白流苏为了不遭人诟病,她勇敢地跳出了原生家庭的卑下地位后,又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另一个虚假地婚姻世界。白流苏的反抗是富有独立女性精神的,可她的反抗实质却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张爱玲赋予白流苏反抗意识的同时,却让她保留了封建思想灌输下的对男性崇拜依附心理。诸如白流苏这种不完美的反抗也体现了张爱玲自我认知中对女性自身力量的怀疑和对低下的女性地位的嘲讽,

(二)悲哀的反抗结局

白流苏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段新的婚姻和在所有人看来都十分安定的生活。她身上带着浓厚的老派宅院的气息,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了必须依靠男人的烙印,所以她的反抗显得那么无力,充满了命定的悲哀和苍凉。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去,一眼就可以看到那个独自坐在床沿的女人。一切战乱过去之后,日子开始逐步走向平淡安稳。白流苏却不由得开始怅惘,她意识到范柳原再也不和她说些俏皮话了,再也不和她闹着玩了。范柳原把那些都留给了外头的女人。可她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至少他是把自己当成家里人的,当成名正言顺的妻子。白流苏的故事结束了,连同名利,财富,和战乱的年代仅存的温情,都结束在她笑吟吟地踢翻的那盘蚊香里,结束在那咿咿呀呀的胡琴声里。这种悲哀的反抗结局透露出女性自身的劣性,卑微而又不彻底的反抗只能带来虚假的光亮,如同大海投石,溅起了一个微小的水花,又归于平静。这也使我们对女性自由和解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确立,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女性自身问题。

五、张爱玲小说的不完美主义探源

张爱玲构建的《传奇》世界,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传奇世界里无情无爱,有的只是令人怅然的悲凉。无论是自甘堕落的葛薇龙,还是逐渐扭曲的曹七巧,又或者是以爱谋生的白流苏。每一个人都带着残破的内心,从鲜活走向僵化。每一个人都在封闭的自我空间里摸索,带着浓郁的华洋混杂的时代气息,艰难的寻找救赎。这种不完美主义形象的构造,更能直接触碰我们的灵魂。在无限放大的残缺里,或多或少可以看见时代的影子,甚至自己的影子。

(一)家庭残缺

看向张爱玲自身,这种充满着矛盾和悖论性的不完美构造,和张爱玲自身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出生于一个高门巨贵的家族,却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家庭的温暖。她见证了父母爱情的失败,和封建大家族的种种荒唐情事。父亲冷漠古板,母亲自私冷酷,继母更是奸诈冷漠的典型。这一切都使得张爱玲觉得亲情离她遥不可及。所以她的小说中,描写的也大都是冷漠自私的亲情关系。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都是被新时代精神影响的女性,可这并未让她感受到新时代女性身上高贵的品格。恰恰相反,因为她们经常放纵在男女关系之中,这对张爱玲爱情观的形成,产生了更加负面的影响。家庭的残缺让她的童年充满不堪的回忆,所以她的文字中总是充斥着物欲和情欲相互交错的复杂情感。

(二)爱情残缺

张爱玲的几段婚姻中,所找的丈夫都是年纪比她大上很多的人,或许是试图通过爱情弥补一些家庭的缺失。可是她的爱情生活也并不如人意。她曾说“爱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你大可爱他到尘埃里,但你记住没人会爱尘埃里的你。”[9]嫁给胡兰成之后,本以为可以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可因为胡兰成三番五次的有外遇而最后选择离婚。这也使张爱玲的创作中,塑造出很多卑微到尘埃里的女人。她是个明媚的人,心里也有团炽热的火焰,她相信爱情,守护爱情,却也觉得在这个时代里很难拥有相濡以沫的爱情。所以才有了为爱去谋生的葛薇龙,才有了疯癫痴狂的曹七巧,才有了为了谋生去交换婚姻的白流苏。这些人物形象,没有经历过圆满的爱情故事,却在遇见爱情的时候奋不顾身,最后只能以卑微的姿态面对现实。这些卑微的女性形象背后,充满了张爱玲对爱情的执着坚持和对真爱的怀疑。

(三)性格的残缺

张爱玲作为文坛独树一帜的女作家,被世人称为清冷孤傲的典型,有人用丹顶鹤来形容张爱玲的姿态,她每每仰视,人们都看不到她头顶的鲜红。她年少成名,生活上却一直颠沛流离,加上家庭的缺失和爱情的缺憾也导致了她的性格过于清冷。其文字中所表现的也是内心最深层的悲凉情感,甚至透露出阴暗的色彩。所以她的文章里没有多么华丽的技巧,随手拈来都是她个人真实的生活体悟。她笔下的女子所经历的痛苦迷茫更是她自己内心的反映。张爱玲将一切女性身上的不完美,包括自己性格的缺陷都视做理所当然,毫不避讳的展现给世人看。她不屑于去呐喊去呼吁,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深地质疑。她用冷漠的眼光看待这个黑暗复杂的世界,用尖锐的笔刻录下一系列让人不敢直视的故事,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完美形象的追求。

六、结语

张爱玲的小说中的不完美女性形象的构造,充满了批判讽刺的精神,也带着无尽的悲哀和苍凉。而葛薇龙、白流苏和曹七巧的形象正是代表了张爱玲小说中不完美女性的三个突出方面。在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中也或多或少的展现出这一人物塑造理念。例如《半生缘》中的顾曼璐所体现出的不完美的奉献精神。她为了家庭牺牲了自我,可又为了自己扭曲的婚姻牺牲了妹妹顾曼桢;《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展现出的自虐倾向人格,把自己和儿子都逼成了精神上的残疾者;再比如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为了嫁个好男人才提升自己的王娇蕊,赤裸裸展现出对男性的崇拜依附心理。张爱玲善于捕捉微小的细节,展現出千姿百态的不同人性。她用锋利的笔描写了一个个阴森可怖的黑暗世界,赤裸裸的展现了女性苦苦挣扎却无力解脱的悲哀的时代。这种文字的处理方式以及艺术表现力直到今天也给人巨大的震撼。其文字表现的思想内涵,给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以很好的启迪,关注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群体的发展更是延续至今的话题。读了张爱玲的文字,我们也不免感慨,她所塑造的那一个个鲜活的女子,若是生在一个像模像样的时代里,大概会有不同的结局吧。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名作欣赏[J] 徘徊在“有情”与“无情”之间 ——由葛薇龙与白流苏逐爱历程对照出发探视张爱玲的婚恋观2014(29):13-16

[2]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3]张爱玲.张爱玲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4]约翰.奈斯比特.女性大趋势[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5]张竹赢.论张爱玲小说变态心理的描写和意义[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7

[6]曾鸣.永未言尽的苍凉与美丽——曹七巧与顾曼桢形象之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79-80.

[7]张爱玲.倾城之恋[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8]沈丽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病态现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8

[9]胡兰成.今生今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文学小说
CAUTIONARY TALES
不在小说中陷落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