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喻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

2020-04-22刘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习得者二语母语

刘芬

内容摘要: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发展,隐喻理论越来越获得学者们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二语习得领域结合隐喻研究还比较少。隐喻是利用已知的概念知识去映射未知的概念领域,对二语习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分析隐喻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隱喻理论帮助二语习得。

关键词:隐喻 二语习得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随着隐喻研究进入认知范畴以来,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隐喻也开始进入双语现象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开始关注隐喻在二语中的处理问题。1999年,英国学者卡梅伦和洛在《隐喻的研究和应用》中指出应该在应用语言学范畴中研究隐喻。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隐喻更是人类谈论抽象认知的一种思维工具。Derrida认为隐喻是语言系统的标志,普遍的认知活动和交流的活动,Ortony认为所有的语言本质上都是隐喻的(王寅,2001)。

隐喻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个方面影响着二语习得者们。由此可见,分析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产生的影响对于帮助二语习得者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2.隐喻的本质

西方对于隐喻研究的历史比较悠久。对隐喻问题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修辞学。随着柏拉图学派对隐喻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认识机制,在此基础上,美国生成语义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合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指出概念隐喻反映了人类概念系统中的源域到目的域。源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情景和语境,而目标域则是指需要用隐喻来概念化的抽象概念。这两个概念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能够将目标域中的抽象概念转换为源域中可理解和可解释的隐喻。通过这种认知方式,运用已熟悉的知识和词汇去了解未知的语言,理解和习得未知的概念。

3.隐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3.1隐喻对二语词汇习得词汇的影响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但是,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由于母语和二语的差异,想要记住大量的词汇拼写,读音和意义具有很大的难度。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词汇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之间的意义。比如这些中文短语:

(1)黑心肠;(2)血肉之躯;(3)牵着鼻子走;(4)拖后腿

在(1)中,源域为心脏,红色的心脏代表健康,这是人类的普遍认知,当心脏变成黑色,代表心脏有疾病,进而隐喻为坏的思想。在(2)中,血和肉是组成人体最基础的组织,所以,用血和肉来隐喻人体这一概念。在(3)中,鼻子在人脸这一相对的平面上是最凸起的部分,被人牵着鼻子就是牵住了脸上重要的部分,隐喻为受人支配的意思。(4)中腿的作用是走路,代表前进,被人拖住了腿,就是后退的意思,由此汉语的目标域都有了不得前进的含义。

3.2隐喻对二语文化的理解

影响二语习得的学习者外部因素包括很多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概念的产生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概念(蔡龙权 2003)。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一个系统整体,并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关云长和“败走麦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不同,这些不同反过来又通过隐喻语言来反映文化差异。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的某些国度也可以达成某些相同文化的共识。比如在英汉隐喻中,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等。但是不同根源的文化,对于隐喻的使用有各自的独到之处。比如对于中西方“龙”的隐喻使用。中国受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影响深远,而西方则深受圣经、古希腊神话影响。在中国,“龙”是吉祥尊贵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dragon是恶魔的化身。在《圣经》中撒旦就被成为dragon。这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隐喻表达方式也不同,要想准确理解目标语所表达的含义必须运用二语文化环境下的隐喻思维加以解决,否则就会产生误读。因而掌握好目标域的隐喻概念将极大促进目标语的习得。

4.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学习过程,由于母语的先入为主的影响,二语习得明显受到母语的制约。这种制约是如此强大和长久,以致塞林格断言只有5%的二语习得者可能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其他人的目标语始终处在一个带有母语痕迹的中介语状态(蔡龙权,2003)。虽然这个定量评价惊人,但是他提出的中介语状态被合理地接受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存在。当我们注意到中介语的存在,并进一步注意到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受到语言、社会和中介语认知系统本身的制约,我们就应该为在二语习得中应用隐喻理论而构建框架的时候考虑二语习得的学习目标、隐喻处理方式和可学性三个问题。

4.1学习目标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按照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普遍存在的观点,隐喻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习以为常的工具,因此可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基础性目标。根据海姆斯的交际理论,二语习得者对隐喻的掌握可以被视为流畅或得体的目标。根据文秋芳的观点,如果仅仅追求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而忽视了语言的多样性使用,二语习得者们会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而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文秋芳,2001)。由此可见,隐喻应该被列入二语习得的高级性目标。虽然这三种目标设定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建议把隐喻能力的习得纳入二语习得的目标。合理综合这三种目标设定,我们可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4.2隐喻处理方式

隐喻处理方式包括识别、理解和制作。普遍语法和概念隐喻理论都认为母语和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处理方式的核心是相同的,所出现的差异是不同语言参数对特定语言进行设定所产生的结果。所以这种观察要求我们至少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文化影响思维和语言。母语和第二语言在文化和思维特征上的差异可以构成其特定的隐喻思维和表达。其次,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典型特征,语言转移和规则概括都依赖类推。通过转移和泛化对不同类别目标语言中的隐喻进行的处理会随着母语和目标语言中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的相应程度而变化。第三,概念的形成和表达受到词汇能力的限制。词汇能力的差异会影响目标语言中不同类型隐喻的处理。

4.3可学性

目标设定和处理方式是可学性的前提,影响学习过程中可学性程度的因素有信息输入、学习者心理准备和诱导。信息输入既涉及作为主要信息源的教材对隐喻性語料的设计,又涉及作为辅助信息源的教师在授课和讲解中使用隐喻的程度。学生的心理准备显然受到学习的阶段差异特征的约束。而仅仅满足生存性交际目标的选择是功能性的。不同的心理准备制约甚至阻碍对目标语隐喻的处理。诱导是一种教学技术,既针对学习者对隐喻学习的消极心理准备,也适用于维持和加强学习隐喻的兴趣。

5.结语

当代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本质上是运用已有经验解释说明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可帮助我们用形象、生动、具体的知识领悟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总是以母语基础上的旧知识理解体会新知识。通过分析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将隐喻理论与二语习得结合起来,实行一种隐喻式二语习得,既能推动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也会推动隐喻理论的深入。希望能在习得二语过程中充分发挥隐喻思维,研究隐喻机制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发展并寻得更有解释性的二语习得理论。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 Interlanguage[A]. J. C. Richards. Error Analysis[C]. London: Longman, 1972.

[2]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92.

[3]Cortazzi, M. & Jin, L. Bridges to learning: Metaphor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language [A]. Cameron, L. & Low, G.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4]Hymes, D. H.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J. B. Pride and J. 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C]. Harmondsworth: Penguin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6):38-45.

[8]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04):24-28.

[9]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02):60-64+88.

[10]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06):140-143.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习得者二语母语
母语
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母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文化义的习得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知觉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