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中小银行抱团发展路径分析

2020-04-22张吉光陈舟楫

银行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微供应链金融

张吉光 陈舟楫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小银行积极行动,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从加强线上金融服务、安排利率优惠、延长贷款期限等方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但受经济增长预期影响,部分中小银行在业务拓展、营收增长和资产质量等方面也面临较大挑战,疫情催生的服务线上化、智能化,也给中小银行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考验。

中小银行地域分布广、数量多、发展差异大,部分银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搭建了发展网络、业务资质较为齐全、业务产品丰富、机制体系较为健全,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部分银行在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行业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与品牌影响力,金融服务能力较强。但仍有较多中小银行存在发展区域受限、业务资质不全、人才及科技资源短缺等问题。在受疫情影响,发展压力加大、能力要求提升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应加强联盟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取暖,实现互惠互享、共赢发展。本文结合中小银行的发展特点与难点,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小银行实现抱团合作发展的四个領域,为中小银行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加强传统业务合作

推广展业模式与技术应用,做强普惠小微金融

面对疫情冲击,国家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支持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更是加强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求对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另一方面,积极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贷款成本,完善续贷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提供绿色服务通道。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政策更多地支持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如在再贷款额度方面更多地倾向地方法人银行,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在此利好政策下,中小银行应抓住机遇,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加强互助合作,促进小微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

业务模式方面。部分中小银行常年深耕小微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了高效可复制的展业模式,可以供其他中小银行学习借鉴。如多家中小银行对泰隆银行的小微金融模式进行学习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疫情背景下,部分未能在小微金融领域形成自身拓展模式的中小银行,可以向具有小微金融专长的银行学习借鉴业务拓展模式、人员队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在进一步完善展业模式、优化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更好落实服务小微的政策导向。

风险防控方面。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清偿债务能力下降,对中小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带来挑战,也倒逼银行通过更新风控模型、升级技术系统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有的中小银行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形成了良好的风控技术,且在不同地区的应用也具有较好效果,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如台州银行将小微风控技术复制到其位于北京、深圳、重庆、江西等地的村镇银行,截至2018年末,7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350亿元,贷款户10万户,不良率仅为0.62%,保持了较好盈利能力,成为各地小微金融的标杆。有小微风险防控技术专长的中小银行可进一步强化开放银行建设,将支付及账户管理、风控技术模型等开放给其他科技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小银行,深化大数据在风控与营销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小银行整体小微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

联动发展供应链金融,破解异地客户服务问题

供应链业务是小微普惠业务的重要业务分支,在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供应链金融能够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企业的整体可控风险,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大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提升服务效率,更具有现实意义。较多中小银行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战略方向(如南京银行、兰州银行、昆仑银行、珠海华润银行等),探索“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加快拓展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探索小微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由于中小银行普遍机构较少,而上下游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会存在借款企业为异地客户现象,需要客户跨地建户、用印,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此类业务的拓展营销、客户服务、贷后管理等方面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技术能力有限、供应链系统功能不健全,单家银行无法完全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客户业务需求,不能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因此,中小银行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开展合作,提升供应链金融发展合力。

一是,联合搭建普惠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接核心企业供应链平台,加强客户及信息共享,将产业链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进行整合,深入挖掘应用信用信息;二是,共同研究新技术解决方案,将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手段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应用新技术提升行业透明度、提升交易效率;三是,实施联合授信,为合作名单内的异地客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解决单家中小银行难以覆盖异地客户的服务难题,增强全链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加强创新型业务合作

共享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业务服务联盟

疫情对旅游业、传统商贸物流等行业产生较大冲击,在此领域具有特色优势的银行一方面应积极发挥作用,加大金融服务支持,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增强合力,共同研究疫情冲击对策,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巩固特色优势。

旅游金融方面。部分中小银行(如焦作中旅银行、富滇银行等)依托当地资源或大股东优势,打造旅游金融特色方向。本次疫情对旅游业形成较大冲击,具有对旅游特色金融专长的中小银行,可通过组成旅游金融的专业服务联盟,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开展联合授信,加强对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为疫情结束后的特色业务拓展做好准备,可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搭建旅游金融信息服务、旅游项目投融资及旅游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同时在旅游消费场景共建、信用卡增值服务等方面拓展更多的合作空间。

商贸金融方面。部分中小银行积极培育商贸业务特色(郑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等),如郑州银行聚焦商贸物流,成立中国商贸物流联盟,每年出台中国商贸物流研究报告,召开交流会议,加强交流走访,在资源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应对疫情对传统线下商贸物流行业产生的影响,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中小银行可加大经验交流、资源互换、技术共享,加大对商贸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升级转型。

此外,疫情也催生了智慧医疗、在线教育及办公的需求释放,对银行拓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金融带来新的业务机遇,也对银行在行业金融、养老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的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在上述领域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银行,可打造特色金融服务联盟,共享金融产品与服务,共同推进业务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促进特色业务做强做大。

加强新型业务合作,克服资质能力短板

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债”发行需求提升、债市走强,为银行投行债券承销、理财及自营债券资产投资,中小银行可以加大上述新兴业务合作,弥补资质能力短板。

债务承销业务合作方面。较多中小银行获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资质,但缺乏A类主承销资质,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承销业务。可建立业务合作联盟,通过以一家银行主承销发行,其他银行参团分销的方式,开展债券融资发行、购买和承销服务。

理财业务合作方面。不少中小银行自主理财开发能力较弱,在创设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方面缺乏经验与专业人才,在资管转型过程中,推出净值型产品难度大,理财产品不丰富。中小银行之间可开展理财产品代理销售合作,通过开发理财代销系统、建立联盟成员间的理财产品代销机制,为客户就近开展柜面风险评估服务等,实现在理财业务领域的合作共赢。

聚焦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发挥业务协同作用

为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国家将围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落地重大项目、加快战略实施,给银行带来较多业务机遇。处于相同战略区域的中小银行可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健全联动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深化合作深度与广度,在助力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推动自身转型发展。

以自贸区建设为例。全国已有18个自贸区,涵盖上海、广东、福建、重庆、四川等地区,地处上述区域的中小银行在自贸区业务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新突破,后续可定期就各地自贸区政策及创新业务等开展交流,联合开展自贸区业务产品培训,开展平台资源共享、客户联动营销等,更好地利用自贸区的政策红利,开展自贸区金融创新与业务拓展。

此外,部分省市,如辽宁、四川、河北等省份,中小银行数量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同,发展所面临的需求相同,可进一步加强联盟合作。如通过组建省域内中小银行发展联盟,在银团贷款、联合对接产业基金、共同组织银企活动,以及流动性互助、科技平台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更好切入战略重点产业和项目,服务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

强化科技合作

疫情催化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应用,为金融科技领先的银行带来先机。部分中小银行已建立科技引领战略,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机制、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领域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对于部分规模偏小的银行来说,金融科技投入资金量大,耗时长,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也普遍存在金融科技高素质研发人才缺乏,技术自主掌控能力,数据规模有限,数据应用能力不足等困难。因此,中小银行应加强科技领域的联盟合作,抱团取暖、资源共享,克服短板,打造科技竞争力。

技术系统输出。部分在科技领域领先的银行可践行开放银行理念,实施科技系统输出,如南京银行建立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开发智能风控催收模型,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苏州银行在与政府、公共事业单位合作搭建系统平台,实施技术输出、内嵌银行业务系统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相关领域取得先进经验的银行,可考虑技术输出与系统推广应用,供其他银行借鉴。

联合开展底层技术的集中攻关。针对中小银行普遍重点发展的小微普惠领域、供应链、政府业务等方面,围绕难点与瓶颈问题,通过联合设立实验室、项目组等方式,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区块链技术等在银行业务领域的应用研究,实现项目成果共享。

建立软硬件共享机制。部分银行规模小,在购买软硬件时,采购量少,话语权小,测试范围有限。可通过成立软硬件采购联盟,降低采购成本,缩短维护周期,减小维保费用。

开展科技人员的联合培养。通过人员派驻学习、项目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实验室、培训项目共享等方式,共同开展科技人员的培养。此外,在山东省内14家城商行联合发起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建立了全国唯一持有金融牌照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借鉴德国储蓄银行金融集团的发展模式,为中小银行提供多元化科技服务。其他一定区域范围内或具有业务共性的中小银行也可以此种方式加强金融科技的聯盟合作。

开展智力研究合作

疫情对于经济、行业、企业及银行业的影响较为广泛而深远,银行要及时对外部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做出策略调整,就需要对外部形势及政策有提前研判,需要有较强的前瞻性与敏感度。但部分中小银行处于地市一级,在经济金融政策传递上接收迟缓,对最新的金融动态、业务前沿等反应不灵敏,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外部环境变化对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此外,中小银行在诸如公司治理、资本补充、普惠金融等领域具有较多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产生较多共性研究课题。

部分中小银行高度重视研究工作,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或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而部分中小银行人员力量薄弱,自身没有开展前瞻性研究能力。目前,各家银行研究力量较为分散、研究成果不共享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精力浪费、重复劳动,不能使研究力量、研究成果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可通过建立中小银行联合研究院等形式,集中力量,对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调研、素材、经费等方面实现共享与支持,为中小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

猜你喜欢

小微供应链金融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