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停摆后,如何出行?

2020-04-21陈星萌薛雨霏谢婵高逸佳

南都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车队医护人员武汉

陈星萌 薛雨霏 谢婵 高逸佳

1月28日,市民走在空荡的武昌街头。摄影王效

需要上下班的医护人员、需要定时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急性病发作需要去医院的病人……亟须出行的个体四处求助,各种以前不曾考虑的出行问题,如今都成了问题。

此时,有不少人主动变成“司机”,承担起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任务。社会各界的及时反应和温情自救,给这个被疫情笼罩的城市带来一丝希望。对于一个公共交通已经停摆的城市,大家不敢想象,如果私家车被禁行、车队被停掉之后会发生什么。

急性肠炎患者艰难寻车

1月28日下午3点,窝在家里上网的周洁突然感到剧烈的腹痛。自从武汉封城之后,她不怎么出门,不过偶尔还是会出门买菜。一想到这里,再加上这几天一直嗓子疼,现在又浑身发热,她不禁怀疑,“我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肺炎?”

周洁赶紧戴上口罩,也让母亲戴好口罩离她远一些。

忍了两个小时后,腹痛却没有丝毫好转,一边的母亲干着急也没办法。她打了120想要救护车,却一直打不通,打110也没打通。

下午5点半,周洁已经疼得快没有力气打字了,步行或骑自行车去医院更不可能。事实上,市内交通停运、机动车中心城区限行,这座现代城市里,已经习惯了汽车、地铁出行的人们突然之间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慌乱中的周洁,只能请朋友帮自己发了找车的朋友圈,也有人建议她在志愿者车群里询问附近的车。很快,志愿者车群里不少司机师傅主动询问,但他们那个时间点正在高速口接送医护人员,距离太远暂时赶不过去。

下午6点,一位朋友发给了她社区的用车电话,社区在接通电话之后安抚她先不要紧张,很快就找车过来。就这样,经过了3个小时的生理和心理折磨,周洁终于坐上车踏上了去医院的路。

到了医院,已经烧到38℃的周洁先被派到发热门诊做了肺炎排查,然后在急诊做CT和抽血,折腾到晚上8点,医生初步诊断是急性肠炎,周洁这才安了心,拿了药回家休息。

两天饿瘦两公斤

40岁的尿毒症患者田磊,每周需要进行3次每次为时4个小时的肾透析。以前他都是去离家30公里外的协和医院做透析。虽然有点远,但步行10分钟、地铁一小时就可以到达。

然而1月23日那天,田磊从医院做完透析出来,武汉已经开始封城。公共交通停运,田磊靠着骑共享单车加上步行,经过晴川桥和长江大桥,前后用了5个小时才回到家。

這么走了一次之后,没有私家车的田磊决定到医院附近的酒店暂住。酒店房费一天120元,他说,这与平时价格差不多,可能因为没有外地人来住,价格甚至还降了一些。

对于大部分没有工作和收入的透析病人来说,在酒店住宿绝对是一个奢侈的选择。但现实往往还要更加艰难。大年三十刚刚在酒店住了一天,田磊就因为酒店停止营业,被赶了出来。他只能再去找一家住,“目前还在营业的酒店已经不多了。”

同样,饭馆、商店也都陆续停业。一个人住在酒店,一日三餐成了田磊最大的问题:“房间里没有冰箱,明天又没有饭吃了,只能找到什么吃什么。医院是重疫区,食堂只对医护开放。我每次透析都会量体重,大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我已经饿瘦了两公斤。”

像田磊一样因为交通问题导致无法定时透析治疗的病人还有很多,但是选择住酒店的病人并不多。

“有钱的多半有车,没车开的又多半没钱。住酒店的经济压力实在太大了。有一部分人靠步行和共享单车硬扛,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找社区帮助。”

田磊表示,现在有很多患者坐社区派的车去透析。但是不同社区情况不一,有些社区无法提供派车:“比如太远,说跨区不走。比如说二医院南京路可以24小时透析,但晚上又没车接送。各区情况不一样,资源不一样,态度也不一样。”这样的派车服务存在志愿者服务、社区派遣和自己付车费三种形式。

田磊还担心一些老弱的需要轮椅助行的尿毒症患者,他们往往没有什么社交,也没有加入信息灵通的病友群,如果是独居的话,可能会更危险。

民间车队集结出力

周洁回家的路上,开车的司机告诉她,自己是志愿者。当时,社区在微信群里发了用车求助信息之后,很多志愿者都抢着报名接病人,由于自己相对而言是距离最近的,于是“放下碗筷就出发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24日,李东集结的某民间爱心车队承担起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任务。社会各界的及时反应和自救给这个被疫情笼罩的城市带来一丝希望。据当地媒体报道,通过当地一些民间组织的号召,有4000多名车主陆续自发加入了各种民间爱心车队。

封城之后,司机志愿者帮忙给患者送药@可乐泡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然而,爱心车队仅仅运行了一天,25日16:00,武汉市新型冠状肺炎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9号通告,宣布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中心城区区域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

收到消息后,李东在名为“武汉接送”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通知,告知大家自明日起,爱心接送医护人员出行的车队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也许官方人力配备到位,不需要我们民间力量了,我们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了。”李东说。

群里的几个护士却开始发愁第二天如何上班。这个问题从武汉封城起就摆在她们面前。市内公共交通停运之后,如何出行似乎成了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的较量。对于没有私家车的医护人员和必须要到岗的其他防疫工作者来说,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步行和自行车。

1月25日深夜,武汉市交管局进行紧急解释:对非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机动车实行禁行管理,会通过手机短信形式提前24小时告知车主,未接到短信通知的机动车可以通行。对违反者从严从重处罚,直至记12分。

一些车主一直等到凌晨,没有接到短信通知,才放下心来。对于这个公共交通已经停摆的城市,大家不敢想象如果私家車被禁行、车队被停掉之后会发生什么。

张宇是李东爱心车队中的一名车主。在车队的群里,志愿者会更新整理需要出行的医护人员需求,他看到有能力帮一把的,就按照志愿者留下的信息去联系,一天里,他接送了3名医护人员,他们都是从武汉市外赶回来医院工作的。

大家约定好,搭车的医务人员会给车主提供手套、酒精,84消毒液和过氧化氢,帮助车主做好消毒。张宇说在接送乘客前,会用酒精擦拭座位和门把手,并至少留15分钟给车通风。

社区里还有好多待产的孕妇、要做透析的患者,都没有车,他们比我们的情况更紧急,所以还是把车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26日下午,滴滴App开发的仅供医护人员线上叫车的功能投入使用。截至28日18:30,平台已经接入武汉市7家医院9个院区的3713名医护工作者。

李菲是武汉某医院的护士,之前她根据单位休假安排正常回到襄阳老家。疫情暴发后她便想要返回武汉支援,可是如何回去成了难题。李菲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求助,希望能有顺路的车载她回武汉,可一直到了要回武汉上班的时间,她还没有找到车。

身处枝江市的护士宋红遇到了同样的困境。枝江市内也在实行机动车限行,她希望能找到类似运输物资的、从枝江市出发的公路车顺便将她带回武汉支援,可一直未能得到回应。

徐好和老公都在医院上班,今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一直等待调度,准备哪里需要去哪里。因为家在武汉远城区,本来想跟护士长申请协调在离家较近的分院上班,但是分院这边医护人员充足,现在总部人手不够,她必须去总部。

听说每个社区会配备3-5台车后,她已经给社区连续打了3天电话,得到的回应都是没有足够的车,就算有工作证和相关的证明也没有用。志愿者车队群无人回应,她在滴滴平台上的认证也还没有通过。徐好告诉记者,群里面没有通过认证的同事还有很多,为了找车,愁得她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1月24日,指挥部下达8号令,宣布为中心城区每个社区配备3—5台车,主要是为解决市民居家出行不便等问题。但在不同社区,这些车辆的使用情况却不相同。

汉阳区某社区书记告诉记者,这些出租车是为居民提供送菜、送药和送餐的服务,一般是不送人的,但在医护人员有接送需求的时候也会提供帮助。

另一位社区负责人则表示,社区分配的出租车主要是为辖区的困难群体以及不方便出行的人(比如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老弱病残的住户提供方便,或者作为应急使用的。这些车并不是用来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问题的,医护人员自身可能携带病菌,如果病菌残留在车上很可能会感染其他乘客。“医护人员应该有专门的接送车辆接送。”

最后徐好终于联系上一个有车的同事,她打算在家里收拾一下直接拖一个行李箱去医院,然后就住在那边不回来了。“住在家里当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我和老公一人一个房间也是足够隔离的。但是没有办法,克服一下吧。”说到这里她苦笑了一下。

“交通管制给我们市民造成很大的影响。社区里还有好多待产的孕妇、要做透析的患者,都没有车,他们比我们的情况更紧急,所以还是把车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冯洁、李叙瑾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车队医护人员武汉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美利达挑战者车队团队出征取得比赛开门红美利达挑战者车队团队出征取得比赛开门红
无独有偶 F1历史上另一支“黑马”Wolf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