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水计划”值得期待

2020-04-21杨森

南都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深圳生态

杨森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多数人都知道,罗大佑的经典之作《东方之珠》里的香江指的是香港;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条向南流的小河,其实是深圳河。

深圳,得名于这条主流仅37公里长的河流。望文生义,这座城市的名字意思就是“一条水深的田边水沟”。

在深圳崛起的历史上,河流没有扮演多少光鲜亮丽的角色,倒是承载了一部分痛心的记忆——工商业迅速发展,使得深圳淡水资源利用面临挑战。

一来是总体供应量匮乏。很难相信,这座因河得名的滨海城市,竟长期缺水。在1991年秋天,因东深供水工程停机检修,深圳甚至发生了水荒事件,最严重时,深圳有26个住宅区20万人断水长达一周,人民医院住院部因缺水取消了部分手术。

二来是污染加剧。沙井蚝曾经是深圳最有名的农产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沙井蚝养殖业几乎受到灭顶之灾——沙井没有蚝,成为深圳水质整体恶化的一个折射。

然而,考察深圳的当下,我们会发现,围绕河与水,深圳已经下了好几步大棋,事情正在起变化。

深圳市第一大河茅洲河,广东有名的“龙须沟”,2019年10月起水质达到了V类标准,治理成效录入央视《美丽中国》纪录片。茅洲河整治释放出15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相当于一个前海的面积。沿茅洲河的企业、居民,享受到了环境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优化的综合绿色效益。

1月7日,深圳召开治水成效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深圳水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

治水,是深挖城市潜力的关键一招。如何学会与水共处,是摆在全世界城市面前的难题——解决好这个难题,就有望突破城市發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深圳城市未来热门片区的规划,也纷纷大打“水”牌。为纽约打造了天线公园的景观都市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科纳,给前海设计了一份未来规划——“前海水城”。在与全球知名设计事务所角逐半年后,科纳充分利用前海既有淡水、海水资源的七号方案,拔得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国际咨询头筹。这意味着,被寄望成为下一个曼哈顿的“特区中的特区”,将紧紧围绕河流和滨海湿地展开规划建设。前不久,深圳决定启动千里碧道行动,计划在2025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这份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释放滨河土地资源,实施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布局的计划。

“水”也许会成为未来深圳的新注脚。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明确指出,“广东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补上生态欠账,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任务。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圳高位推动,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从长远看,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更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在治水过程中,依托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在治水过程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探索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等生态保护制度,亦是深圳需要担负的政治责任。

如今的深圳,在技术面上,创新全流域全要素治理与管控模式,积极引进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培育壮大本地水务产业,并积极为生态技术推广打造深圳标准,制定了一批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规范性文件。在生态产业板块上,深圳已经悄悄占领高地。在制度面上,深圳创新全民参与治水新机制,建立了“志愿者河长+检察长”公益诉讼机制,形成了全民治水新格局。技术和制度面上,深圳创新示范,为其他城市探索出了一条全新道路。

深圳率先提出了“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市民因水而乐”这一口号,将水资源当作城市发展的新资源、新动力。

面向未来,深圳的“水计划”值得我们期待。

猜你喜欢

深圳生态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回到深圳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深圳房价跌了?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