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环境下的非现场报道破局:媒体区块链新模式探析

2020-04-20玉颖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短视频区块链疫情

玉颖

摘要:在广西日报新媒体2020年的疫情报道中,短视频作品呈现出一种区块链的新模式,使疫情下的新媒体报道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时间、空间的二维限制,以非现场报道的破局,开启了5G时代媒体融合领域的一种新趋势。

关键词:疫情;非现场;短视频;区块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全球人民的生活,对新闻记者而言,这是一场重大灾难,具有新闻报道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凶猛,如何采访、报道成为横亘在记者面前的一大考验。

广西日报新媒体的疫情报道有两方面的尴尬,一方面,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并未安排记者随行采访,如何报道广西的抗疫力量,是难题之一。另一方面,广西各地严格限制人员流动,记者采访不能深入各地各单位,本地的疫情报道是难题之二。

记者不在现场的采访报道如何破局?经研究广西日报新媒体疫情期间的短视频产品发现,媒体区块链模式正慢慢浮现。

一、虚拟公有链:UGC模式启用

广西日报新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最早可溯源至1月20日。从广西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广西日报新媒体即以“快”为器连续作战,最早的报道以相关部门的权威发布为主。但随着疫情形势不断严峻,线下采访开始陷入困境。

1月27日,广西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与其他省份不同,广西并未派出记者随团奔赴湖北,救援一线的新闻采写陷入僵局。

1月29日,武汉前线的一名医生在微信群内发布了一个在酒店吃饭的自拍视频。广西日报科教部记者在获取这则短视频后转发给了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值班编辑,新媒体部值班编辑敏锐地意识到,不在现场的疫情报道有了突破口。经过紧急决策,广西日报新媒体当天开设了专题《驰援湖北VLOG——广西“最美逆行者”的火线救援》,啟用“UGC”生产模式,由前线医生提供图片视频,并通过微信语音、个人工作手记结合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由广西日报新媒体整合编发。该专题成为广西首家以短视频形式聚焦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专题报道,随后广西对口支援湖北十堰后,这一系列视频也在持续更新,截至3月底,该专题共发布了38期VLOG短视频,在广西日报新媒体各平台累计阅读量达244万,其中《“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夫妻携手出院  很高兴守护过你们的相守》《感人!90后护士小姐姐手绘漫画,图说“战疫”心情》等更被广泛转载或被内容援引,网友和各级媒体的关注度都很高。

近几年,有不少媒体开始探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文化传媒领域中,从而解决传媒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区块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构建一个公有链模式,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链条各要素的生产、分发。随着媒体融合走向深化,2018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以移动优先、技术赋能、平台共享的3大理念构建了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并通过广西云客户端这一先锋旗舰平台,推出不少融媒体产品,也多次斩获各级融媒体奖项。但大部分情况下,广西日报新媒体仍然延续着传统媒体的模式,即以记者、编辑视角为主导的“PGC”的模式。没料到新冠疫情来了一记重击:记者无法在现场导致重大报道随时可能缺位,“PGC”模式失灵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社会发声渠道增多。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呈现新闻产品的方式更多样,新闻生产里原先专业化的单一线性生产链被打破,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并且参与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新闻生产代入了“UGC”内容模式,造成了新闻生产链条渐渐裂变为分段式、放射式的状态,但又同时在同一新闻事件里,与专业生产的发展指向保持一致。广西日报记者在武汉疫情现场的缺位,最终被报道的对象、一线抗疫人员本身替补了,他们既是新闻主角,也是新闻要素的生产者,广西日报新媒体记者编辑,退居幕后成为主题策划及产品的呈现者、发布者,在疫情报道这条虚拟的公有链条上,记者和采访对象共同参与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最终达成了新闻事件的完成。

二、实体私有链:多方共建价值网络

私有链是区块链中相对中心化但效率更高的环节,在融媒体环境下,私有链更能保证信息确认和处理速度。在今年的疫情中,广西日报新媒体的短视频产品还明显呈现了区块链中私有链的特性。

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大力推进“四圈深融”,着力打造“全媒体航母”,2019年底,广西云客户端111个县级融媒体分端均已全部开通并正常运营。由于疫情突袭,广西日报新媒体对广西各地的报道丧失了现场主动权,却激发了另一种可能——在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的统筹主导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媒体产品迸发出异常鲜活的能量。

1月底,广西云客户端联手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众志成城联防联控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栏,把各县融媒体中心推上“C位”,“云报道”广西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其中的短视频栏目《八桂话防控 乡音入民心》,联动县级融媒体分端拍摄制作了壮语山歌、侗语山歌、方言顺口溜、快板、乡村大喇叭等花样防疫短视频。如《视频!合浦县各乡镇疫情防控宣传用本地土话,太接地气!》《女子二人组  | 凭祥壮语山歌——防控工作要认真  》等视频,以直观、接地气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截至2月5日,全区71个县(市)级融媒体中心在广西云客户端发布有关疫情动态报道超过1600条,总阅读量超过700万。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形成了繁星效应,与广西日报新媒体的融媒体报道互相映衬,多层次权威信息发布的格局明显。

互联网时代,技术赋权对UGC的大量涌入起了关键性作用,但主流媒体所坚守的社会正向价值观仍然是最重要的语境表达。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广西云客户端作为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的旗舰平台,技术、平台、运营私有,是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私有链之一,选择向县级融媒体分端授权,允许各地有相应资质的运营人员自主参与到专业的媒体生产中来,从选题、执行、审核到发布,都是相对独立的,是一种相对的去中心化传播。但在私有链的阈值限制下,这种相对去中心化的UGC内容,并不会产生离心率,反而能够让携带有主流价值观基因的信息流能更快速、更广泛地收集、传播。在专业记者不能到达的现场,起到了补位和共襄的作用。

三、生态链拓展:重新定义组织边界

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广西日报新媒体疫情期间的短视频产品,也呈现出多种区块链的层级效应,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专业化生产和非专业化生产的界限糅合,甚至呈现一种跨界的融汇,在共识层面上尤其突出。

2020年的疫情比以往的任何一次公共卫生健康事件都要严峻,在病毒无法溯源、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公众对于信息量的渴求度空前,对于正能量的鼓舞渴求度空前,这倒逼了媒体能力的一种新突破:除了关注纯新闻产品,还要有让公众社会情绪纾解的产品。广西日报新媒体疫情期间的短视频产品,有一部分是主动跳出记者身份去做的,这些非现场型产品主要是MV短视频。

广西首批抗疫医疗队驰援湖北,激起了广西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广西文化界人士向广西日报新媒体表达了想要给广西抗疫力量打气,给武汉加油,给中国加油的心愿。2月中旬,首支由各界人士共同完成的本土原创MV《这一刻相拥》在广西日报新媒体平台推送,网友反响强烈。随后,广西传媒人自发汇聚各方力量为中国加油。2月底,由广西日报新媒体和南宁广播电视台发起,23个国家与地区媒体参与制作并报道的特别策划《命运与共》系列MV重磅推出,共推出了国际版、菲律宾童声合唱版、印尼华人华侨版等多个版本,实现了7个国家音乐人共唱一首歌的盛况,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空前。3月,随着广西抗疫医疗队陆续返桂,广西日报新媒体推出新闻MV《归来》,并和卫健委等部門合作推出致敬广西白衣天使的MV《终于认识你》,大力弘扬广西正能量,感动了万千网友。

可以看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健康事件中,内容的生产突破了界别限制,向全域化、无边界化拓展,广西日报新媒体在抗疫的全社会共识中,拓展了传播链条的广度,一是拓宽了资讯的广度,新闻+文化“两条腿走路”,二是拓宽传媒生态的广度,传媒产业生态、外部商业生态、社会生态之间正呈现出更加无缝融合的态势,这都重新定义了新闻媒体的组织边界。

四、结语

疫情是考验也是催化剂,疫情下广西日报新媒体短视频案例呈现出一种区块链新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时间、空间的二维限制,以非现场报道的破局,开启了5G时代媒体融合领域的一种新趋势,即反应加速、融合加速、跨界加速。

猜你喜欢

短视频区块链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