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制造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索

2020-04-20周萍沈凯

科教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汽车制造自信爱国

周萍 沈凯

摘 要 针对汽车专业教学中要贯彻思政内容的要求和特点,本文以汽车制造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在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方式和方法。从爱国主义、大国自信、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四方面出发,阐述了四者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其与专业教学达到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汽车专业储备人才提供一些方式方法,也为相似专业课程的思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汽车制造 爱国 自信 工匠精神 工程伦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40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ZHOU Ping, SHEN Kai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allusion to the demands and features that it shoul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ineering courses in automobile teaching, it's taken Teaching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d the mode and method of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ineering courses. Base on patriotism, self-confidence, artisan spirit and engineering Ethics, this paper stated their effects of mutual promotion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in engineering teaching. Thus, it could provide some mode and method for cultivating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reserve tal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t could support some reference and mirror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imilar engineering courses.

Keywords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patriotism; self-confidence; artisan spirit; engineering ethics

0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2]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工科教育的发展,现工科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根据教育部2018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工学的本科生招生数达到了146万,工学专业在校生人数更是达到569万(数据来源:教育部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汽车制造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专业是工学中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涉及到机械、材料、计算机、化工、通信、电气等大部分工学专业,可以说是工学专业的一个缩影。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以汽车制造专业教学为例,如何加强和提高专业思政建设水平,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立学生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1 汽车制造教学中思政建设的特点

汽车生产制造涉及到工业各个领域,能带动各个产业链发展,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而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制造整车则是衡量和判断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标准之一。在国际上有资格参与著名峰会、论坛,如八国集团、G20集团等组织的,这些国家作为世界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大多数也都具备独立生产整车的工业能力甚至可以说是生产大国。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从长春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徐徐驶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2017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品牌汽车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达1478万辆(数据来源:工信部2017年汽车产业统计数据)。中国在短短60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发展成了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产销量大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果,正是国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求发展的历史见证。

车辆工程课程特点是涉及领域广泛,专业性要求高,且关联性强。人才培养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重视能力培养、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与国际化前沿接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育“才”重“器”,而对育人育德,爱国主义等不够重视。培养的学生往往成为工科男书呆子,少了些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现在车辆工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新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在接受现场教育的同时接触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这种海量的信息如果不加以引导,会使学生思想思维受到不良观念、不良风气影响,导致价值观人生观不健全。[3]

2 汽车制造教学中“课程思政”结合内容

笔者拟以汽车制造的教学为例,讨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增强思想政治观念,达到对学生思想启迪、知识传授、行动规范,政治引导。把学生们培养成为技术能力过硬,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充满家国情怀,具备政治担当的社会主义人才。

在汽车制造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四个方面:爱国主义、大国自信、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如图1所示。这四方面内容十分符合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又相辅相成。学生爱国主义、大国自信、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观念提升才会更加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会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制度等,从而实现文化自信。而四个自信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工匠精神、专业技能等,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 爱国主义

在汽车制造爱国主义教学中,不得不介绍中国造车的历史。1929年,在麦尔斯的指导下结合了国内外技术人员才试制出了第一辆国产轻型卡车,但是功能、速度等不尽如人意。更不用说坦克、内燃机车等专业要求更高的特种车辆。到了1956年,第一辆完全自主的“解放”牌卡车从长春汽车制造厂的总装线上徐徐驶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在传统汽车的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销量更是达到了世界第一。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占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这说明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和规模不仅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已经开始引领世界汽车制造的潮流。

在汽车制造技术课程中,除了突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增民族自豪感,更应结合部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汽车巨头手中这一客观事实,该现状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应为学生指明方向,教育学生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潮,努力投身实践,投身到国家汽车新技术的研发和制造中,为我国的汽车产业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这也是时代赋予个人的机遇和责任。

4 大国自信

大国自信的教育重要性并不亚于爱国主义,两者相辅相成。经过70年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自信的方面很多,比如中国航天,中国建设,中国高铁,华为等等,不得不说都是奇迹。仅从汽车制造产业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学生们骄傲的地方。从80年代桑塔纳一统天下到现在,我国的自主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开始影响世界的汽车生产局势。2010年,吉利汽车全资收购沃尔沃,2019年,收购奔驰;长城哈弗在俄罗斯图拉建成投产,是海外的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这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中国汽车自主掌控核心技术所收获的累累硕果。在汽车制造领域,“自主掌控”硬核科技不可或缺。作为推动大国崛起的重要力量,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经过近二十年来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的全面自主掌控,打破了过去长期由传统汽车强国把持的技术壁垒,并走向世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因此应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多介绍我国汽车产业的先进技术,先进制造等,让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汽车技术充满信心,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国自信,这样才能在以后的专业工作和国际交流中能做到不卑不亢,充满自信,认真尽责。

5 工匠精神

在上文两个方面基础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顺理成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4]因此,在高校培养汽车制造专业后备人才过程中,传播和培育工匠精神是专业教师授课中责无旁贷的内容。现阶段的中国非常重要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我们正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工匠精神正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法宝。在汽车制造的专业教学中,既培养学生们“四个自信”,又要能发现不足,要自信不要自满,给学生们灌输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为国家培育高素质高标准的高新技术人才。

在工科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而实践能力恰恰体现了“工匠精神”,其中可以结合相关工程案例,比如:一辆汽车制造出来后,认证体系非常繁多,由8700多项零部件级、1100多项系统级和500多項整车级试验组成,包含了16个试验验证领域。只有完成了以上所有的试验体系验证且全部合格的汽车产品才能投向市场,否则只能重新开发。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之一。汽车的高低温试验中,模拟极寒气候条件的是零下40℃的环境仓,模拟高温气候条件是50℃的环境仓,试验过程中都需要试验工程师进入环境仓记录车辆的状况。此外,甚至经常要去高原、盆地等极限环境参与整车试验。这些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工程案例让我们看到“工匠精神”在汽车制造中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对精品汽车的坚持和追求。

除了专业知识外,结合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效果更佳。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课外延伸,而是将体验式场景和实际工程案例学习进行融合,并以培养高素质、精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切入点,对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价值观塑造极为有利。同时,学生在了解本专业的“工匠精神”需求后,会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和大国自信,从而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为达到行业的“工匠精神”而努力。

6 工程伦理

2000年出版的《工程伦理导论》中提到:“工程伦理是工程实践中涉及到的道德价值、问题和决策。” [5]汽车制造是工程实践的代表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涉及到政治、文化、法律及生态环境等问题。汽车生产制造主要是为人类和社会服务,而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等都与汽车工程师的理念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汽车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汽车工程师的储备人才,必须拥有大局观。因此,教师需重视大学期间的工程伦理教育,要在汽车制造技术课程中引入相关内容。而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工程伦理的重要性。例如某车企在零部件供应商管理上不顾质量,只收好处费,造出来的汽车质量可想而知。不仅伤害无辜生命,对社会造成极大不良影响,而且害人害己最终导致了企业破产。大众汽车的排放事件中,为了应对排放法规,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从而使汽车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行驶时,实际排放是标准的40倍。这些事例无疑对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汽车制造技术是非常贴近工程实践的课程,除了专业理论课程外,还涉及相应的课程设计,更影响到之后的毕业设计。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对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工程伦理观念的灌输和影响非常重要。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工程师往往会因为其职位、人际关系、金钱利益等诱惑和制约,面对工程伦理问题很难进行协调和取舍。因此在大学阶段做好工程伦理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在以后实际工程中更多地从伦理道德层面去思考决策,将社会和环境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由于更多的考虑到工程师的社会使命,学生也将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追求“工匠精神”。

7 结束语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所需求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不仅要加强汽车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教育和提高,对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应该重视,两者并非毫不相关,反而相辅相成。面对现今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充分结合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专业过硬,爱党爱国,具备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汽车专业人才。

资助项目:上海市2015年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汽车制造技术重点课程建设”(1K-16-304-001);

上海理工大学“精品本科”2016年度教学改革项目;

上海理工大学“2017年度教師教学发展研究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CFTD17025Y);

上海理工大学“2018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以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进研究(5214113001);

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汽车专业教学中爱党爱国思政建设”(ZZslg19012)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华网. 20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促进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光明网,2019. http://theory.gmw.cn/2019-08/04/content_33051908.htm

[3] 彭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1):96-97.

[4] 杜玉帆.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分析——以央视《大国工匠》为样本[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2):36-38,54.

[5] 王远旭.工程伦理教育的三个维度及其目标[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43-47.

猜你喜欢

汽车制造自信爱国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浅析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智能制造控制与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