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州地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用开发

2020-04-20陈心童

价值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苏州地区农耕文化乡村旅游

陈心童

摘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结合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前景非常广阔,既可以保护增值传统文化,又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研究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利用情况,通过对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现状研究,分析苏州地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苏州地区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开发的策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farming culture formed in China's vast rural area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s rich in content and diverse in form, and has high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ombined with farming culture has a very broad prospect, which can not only protect value-added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tourism. This article takes Suzhou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arming culture in rural tourism.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status of rural tourism and farming culture in Suzhou,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arming culture in rural tourism in Suzhou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with farming culture in Suzhou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gions.

關键词:苏州地区;农耕文化;乡村旅游

Key words: Suzhou area;farming culture;r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9-0019-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尤其是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一些贫困乡村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农旅融合,反哺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加深旅游者们对绿水青山的了解和保护,而且还能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是一举两得的有效发展方式。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农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依然不够理想,存在文化特色不突出、文化内涵不深入等问题。本文旨在从苏州地区的农耕文化中挖掘文化特色,寻找一条能够促进农耕文化良好传承,乡村旅游凸显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孕育出了丰富的农耕文化。我国境内发现的大量农业遗存显示,中国的农耕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在五千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先辈们用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智慧为子孙后代创造了丰富绚烂的农耕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抚育了无数中华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农村范围和农业人口逐步缩小,但很多农耕文化被逐渐引入城镇,依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州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苏州通过规划和政治资金的总体定位,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城乡观念的变化,正在大力促进农耕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努力营造适合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引导各种资金投入发展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对各类地方非遗文化的认定和保护。目前,苏州已发布了三份相关的开发和利用文件,有效地促进了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有序融合和发展。

在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苏州一方面强调该地区乡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的特征;另一方面也重视提高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产品的水平和质量。发扬“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创新精神,使游客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拥有新的视角,新的情感和新的乐趣。在项目开发上,目前苏州从可参与性,科技含量,产业链扩展和农耕文化植入等方面采取了多种途径来提高产业价值。例如,苏州的农林大世界景区让游客下地干活,上树摘果,划船钓鱼,骑马射箭,极大的提升了旅游者的参与体验感;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科技农业,科学养殖”,在促进农业增效的同时也提高了乡村旅游景点的可观赏性;苏州沙家浜风景名胜区融合了粮食、水果、蔬菜、畜牧业、渔业、草木、花卉等许多农业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组合形式,进一步吸引旅游者并延长逗留时间,同时增加了消费水平。常熟蒋巷村的民俗文化馆以展览的形式保护和传承江南地区的很多农耕器具,再现了当年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场景,向人们展示了江南农耕文化的精髓。

2  苏州地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美丽的农村风光和朴素的农家生活是农耕文化的核心,也是厌倦了城市喧嚣和繁华、渴望寻求一份宁静闲适生活的城市人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因此,将农耕文化引入乡村旅游,让旅游者在乡村游山玩水、欣赏风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的劳动和生活成为了当前乡村旅游的主要卖点。目前,苏州地区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乡村体验旅游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旅游等几个形式。

2.1 苏州地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发展模式

2.1.1 农业观光旅游模式

这种旅游模式以让游客欣赏秀丽的乡村风光,观看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场景为主。例如,苏州太湖洞庭西山的缥缈峰景区以秀丽的太湖风光和层层叠叠的茶园景观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来这里一览胜景。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农耕历史区设计了二十多组雕塑,展示了苏州地区农业的发展历史、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土地制度的变革进程和历史赋税制度的演变。

2.1.2 民俗文化旅游模式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风情、饮食习惯、服饰民居等,这些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苏州地区也有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如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展示的农家谚语,苏州黄埭的冯梦龙山歌、甪直的水乡服饰、光福的民间工艺等,这些都是苏州地区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目前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

2.1.3 乡村体验旅游模式

主要是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种农家地、摘农家果”等形式,让游客亲自参与到农家日常生产生活中,感受农家生活乐趣的一种体验式旅游模式。这种模式让旅游者以普通农户的身份亲自参与到农户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让游客真正“过了一把当农民的瘾”。苏州周边举办的金秋采摘观光节、金秋捉蟹节等活动,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旅游、亲身体会。

2.1.4 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旅游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现代高科技农业成果。通过基因改良而种出的巨大的西瓜、冬瓜、倭瓜等农产品,上千亩的油菜、桃树,覆盖几百亩地的壮观的日光温室等,这些高科技农业成果,也吸引了较多旅游者前去参观。位于苏州阳澄半岛的枫彩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建设彩色的可供四季观赏的生态园,克服了乡村旅游季节性强的缺点。

2.2 苏州地区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2.1 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

目前,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在形式上与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大同小异,主要是以“农村观光旅游和吃农家菜”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太湖洞庭东西山的瓜果采摘、农家休闲、阳澄湖周边的大闸蟹品尝,西京湾的薰衣草花田等,基本走的都是这样的路线,除了在饮食上具有一定的本地特色之外,在文化主题、内容设计、游玩形式上都缺乏本地特色文化的提炼。部分提供务农体验的农庄也只是让游客体验现代的农耕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文明。这样的乡村旅游形式显然是不利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

2.2.2 农耕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苏州的古老村庄,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农耕实践世代相传。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反映出农耕文化的深远影响,其中许多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桃花坞木版年画、光福核雕,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绿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最早都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但是,如今在农村地区却难觅其踪迹。古老的村庄和传统建筑物也已很难找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俗也逐渐没落。在目前的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旅游经营者们一味迎合城市旅游者的需求,苏州的乡村旅游项目很少反映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上述传统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这使得乡村旅游的文化感受性大大降低,既不利于当地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3 现代元素过多,传统文化太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苏州大部分村庄的农耕文化痕迹在逐渐消失。传统的乡村古村落,农村的家用锅桌椅、马匹、牛羊槽头、手推车、耙子和其他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的建筑,现代化的炊具农具。显然,发达的经济使苏州的农村地区逐步现代化了,但也逐渐丢失了传统的文化特色,游客无法通过这些地区的旅游体验来感受有特色的农耕文化。

3  苏州地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用开发策略

3.1 加强统筹规划,建立许可制度

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之所以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千篇一律,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虽然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和资源优势,但长此以往下去,乡村旅游必将丧失竞争优势,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重视整体规划的重要性,乡村旅游也应该像苏州城区旅游一样,走先规划后建设的道路。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确立旅游经营的形式和数量。而且要建立许可制度,任何形式的旅游经营体都应该先向政府部门申报许可经营,政府部门再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给予审批。

3.2 挖掘农耕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形式

苏州地区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着力于农耕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融合发展,从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各方面提升旅游者的文化体验度,在立体全方位的文化氛围中给消费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以冯梦龙山歌为例,建议黄埭地区定期开展农耕文化宣传日,将我们苏州当地的农耕歌舞文化搬到舞台上来,同时开设山歌教学课程,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山歌的有关知识,寓教于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进行深挖,比如可以将原本比较单一的摘果、采茶、浇水、施肥深化为运用传统农具和方法对农作物进行全季度的种植和培育养护,从而丰富旅游者对传统农业种植和农村生活的了解和体验。春天的时候开展乡村旅游可以让游客在专业老师以及当地农民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如何耕种,秋天的时候再让游客过来收获果实,活动结束后可以带一些自己种植的粮食蔬果回家食用,既生态健康又有成就感。这样的方式既丰富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又增加了旅游者的旅游次数,同时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苏州地区农耕文化乡村旅游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苏州地区高校为中心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