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和老年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临床特征分析

2020-04-20李艺帆郭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脓疱银屑病皮损

李艺帆,史 飞,郭杰

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疾病,是一种易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eneralize ustula soriasis,GPP)作为银屑病中的一种类型较为少见,1984年全国性银屑病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脓疱性银屑病仅占银屑病的0.69%[1]。目前国内对儿童、老年GPP的报道较少,对于两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少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9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住院诊治的GP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儿童与老年GP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诊治的GPP患者53例,按照年龄分为≤14岁的儿童组28例,≥60岁的老年组2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赵辨[2]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对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临床表现的描述制订纳入标准: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基础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浅在的无菌性小脓疱,其表面覆盖不典型的银屑病鳞屑,部分脓疱可融合成脓湖或成为环形红斑,边缘部分往往有较多小脓疱,脓疱于数日后干涸脱屑又可再发新的脓疱。本研究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纳入标准。

1.2 研究方法与相关因素界定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伴发疾病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临床特点包括既往是否有银屑病病史、家族史、诱发或加重的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肌酐、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家族史阳性为患者一、二或三级亲属中至少有1例银屑病患者[3];感染因素为近1个月内有细菌(主要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病毒等感染[4,5];饮食因素为患者因食用虾鱼、肥肉、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等引起或加重[6,7];药物因素为因服用或突然停用某些药物引起或加重[5,8];环境因素为由患者居住环境或季节变化引起或加重[3,9,10];精神因素为近期有工作或学习过度紧张、过度劳累、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等[11,12]。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儿童组患儿的住院年龄为4~14岁,平均(10.18±2.92)岁;发病年龄为2~14岁,平均(8.71±3.48)岁;老年组的住院年龄为60~82岁,平均(65.60±5.24)岁;发病年龄为37~78岁,平均(62.40±8.26)岁。在性别组成、住院天数及既往有无寻常性银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表1)。

2.2 诱发或加重因素

两组患者的诱发或加重因素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感染因素方面,儿童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因素及精神因素方面,儿童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其他因素方面,包括家族史、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3)。

2.3 皮损表现及全身症状

两组患者在皮损初发部位方面,老年组初发部位在四肢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儿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部位在头皮、躯干、泛发全身及其他部位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相比,儿童组发热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指甲病变所占比例高于儿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表1儿童组与老年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例(%)]

表2儿童组与老年组患者诱发或加重因素比较[例(%)]

表3儿童组与老年组患者的具体诱因比较(例)

表4儿童组与老年组患者皮损表现及全身症状比较 [例(%)]

2.4 并发疾病

经统计分析发现老年组有并发疾病的比例高于儿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并发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部感染、中耳炎及泌尿系统感染,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表5)。

表5儿童组与老年组患者并发疾病的比较[例(%)]

2.5 实验室检查

儿童组患儿在白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减低、红细胞沉降率异常方面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酐降低方面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较高,提示GPP患者大部分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表6,表7)。

表6儿童组与老年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例(%)]

表7儿童组与老年组实验室检查比较[例(%)]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发现男童患儿发病率高于女童,这与国内外现有的报道相一致[13,14]。付芳惠等[14]和陈蕊[15]报道儿童平均发病年龄在6~8岁,而本次研究中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8.71岁,推测可能与地区差异及研究例数较少有关。老年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2.4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78:1,与谢博[16]报道的老年男女发病比例1.2:1基本一致。GPP可由寻常性银屑病发展而来,此次研究中儿童组与老年组均有60%左右的患者既往有寻常性银屑病病史,这进一步证实了GPP的发生与寻常性银屑病密切相关。

目前认为GP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感染、药物、妊娠、精神等[17,18]。本研究28例儿童中仅有3例具有银屑病家族病史,25例老年患者中仅1例有家族史,提示两组患者的遗传背景均不典型。儿童组有60.7%有明确的诱因,其中感染占比50.0%,这与既往的报道相一致[14,15,19]。感染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现多数学者认为这两者本身具有超抗原成分可诱导T 淋巴细胞活化从而导致银屑病[20],Tunus等认为这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引起的全身性同形反应[21]。与儿童组不同,老年组主要诱发因素是精神和药物,分别占32.0%、28.0%,主要包括劳累、情绪波动、注射或口服不明成分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维A 酸类药物减量不当或突然停服有关。

GPP的皮损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尤以四肢及皱襞部为多见,甚至累及到黏膜,同时可伴有指甲浑浊、增厚,关节肿痛畸形等。两组资料中儿童组患儿皮损初发部位以躯干部为主,所占比例为39.3%,这与王倩等[19]的报道相一致,但是部分患儿皮损初发在不典型部位,包括头皮、肛门、腋窝、颈部等,提示在临床中要警惕发生在不典型部位的GPP。而老年组患者皮损初发部位主要在四肢,比例高达56.0%。并且老年患者指甲损害更多见,这与倪锦锋和王雪松[22]的研究相一致,这可能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容易形成相关损害有关。而在伴发关节病变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明显的差异。Grozdev 等[23]提出应将银屑病作为一种多方面的疾病进行系统治疗,GPP为银屑病的其中一种类型,在此次研究中发现GPP患者中约有80.0%并发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在治疗GPP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并发疾病。

GPP患者除了典型的皮损表现外常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在两组资料中大部分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不同程度升高,因此对有上述指征,可能有感染的患者给予适量的抗生素利于皮损消退及缩短住院时间[24]。但儿童发热发生率高于老年,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另外本研究中发现老年组患者白蛋白降低发生率高于儿童组,儿童患者50.0%血肌酐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未来扩大样本量及增加其他指标及对照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儿童与老年人作为两个特殊的群体,其GPP的临床特征有所差异,在临床诊治工作中需要有不同的针对性治疗策略。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样本量较少,尚需要更大的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脓疱银屑病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优势分析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羊传染性脓疱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