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20刘怡然沈家平

口腔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牙周袋年龄组牙周

郭 岩,刘怡然,沈 红,沈家平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牙周炎是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之一[1],还会影响饮食、营养状况以及全身健康状况[2]。牙周疾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逐年升高,牙周疾病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2008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为14.5%,65~7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为14.1%[4]。为了解江苏省35~74岁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中老年人牙周疾病的防治提供信息支持,本课题于2015—2016年开展江苏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为“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1502002) ”的一部分。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2016年35~44岁、5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的江苏省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6个月以上,年龄按调查当月计算。本项目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调查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5]。第一阶段以区(县)为基本抽样单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采用概率比例规模(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样,在江苏省所有城区中随机抽取2个城区,从所有县级市中随机抽取2个县。第二阶段利用PPS法从4个调查点分别抽取3个乡镇(街道),再从抽中的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个村(居)委会。第三阶段,以距离村(居)委会最近的一户为调查起点,按照门牌号逐户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家庭中35~44岁、55~64岁、65~74岁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等信息。以样本量满足要求作为终止指标,在入户登记的同时,完成预约工作。共抽取447名受检者。

1.3 质量控制

由3名口腔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工作5年以上医生担任口腔检查任务,调查前接受统一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并做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1。现场调查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备的移动牙椅和光源,检查员及记录员固定不变。调查过程中随机抽取5%的受检者进行复查,Kappa值均大于0.81。问卷调查员调查前经统一培训,技术一致性达95%以上。

1.4 调查内容

口腔检查: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检查及计分标准[6]。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CPI)探针,检查全口牙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和附着丧失状况。牙周状况分类:牙周健康(牙周袋深度≤3 mm);浅牙周袋(牙周袋深度4~5 mm);深牙周袋(牙周袋深度≥6 mm);附着丧失异常(附着丧失>4 mm)。排除第三磨牙,缺失牙,不作记录牙齿。牙周炎分级标准[7-9]采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牙周病学会(AAP)的牙周炎分度标准:轻度牙周炎(≥2个非同一牙的邻面位点附着丧失≥3 mm和≥2个非同一牙的邻面位点牙周袋≥4 mm或≥一个牙邻面位点牙周袋≥5 mm);中度牙周炎(≥2个非同一牙的邻面位点附着丧失≥4 mm,或≥2个非同一牙的邻面位点牙周袋≥5 mm);重度牙周炎(≥2个非同一牙的邻面位点附着丧失≥6 mm和≥一个牙邻面位点牙周袋≥5 mm)。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学状况、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口腔就医行为等。由2名调查员一对一的对受检者询问完成。

1.5 统计分析

根据口腔调查表及问卷调查表利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同份资料双轨录入,经逻辑检查、核对,对极端值、有疑问的数据、缺失值及时核对、补充和修订。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定为双侧(α=0.05)。牙周炎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江苏省中老年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447人,其中35~44岁年龄组146人,55~64岁年龄组153人,65~74岁年龄组148人。平均年龄(56.09±12.55)岁,男性221人,女性226人,城市248人,农村199人(表1)。

2.2 牙周基本情况

2.2.1 江苏省中老年人牙龈出血、牙石情况 35~44岁年龄组男性牙结石人均检出牙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P<0.001),55~64岁年龄组女性牙龈出血人均检出牙数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P=0.003),65~74岁年龄组女性牙龈出血人均检出牙数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P=0.003)(表1)。其余各组男女城乡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江苏省中老年人群牙龈出血、牙石人均检出牙数及检出率

Tab.1Prevalence rates and mean affected teeth of gingival bleeding and dental calculus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Jiangsu

年龄/岁分组受检人数牙龈出血牙结石牙数 人数n(%)牙数 人数n(%)35~44城市8411.7±7.972(97.3)21.8±7.774(100.0)乡村6210.9±8.267(93.1)20.8±8.372(100.0)男7112.0±8.865(91.6)23.8±7.2∗71(100.0)女7510.6±7.374(98.7)18.9±8.075(100.0)合计14611.3±8.0139(95.2)21.3±8.0146(100.0)55~64城市8211.1±8.273(93.6)22.2±7.478(100.0)农村7111.6±7.973(97.3)20.9±7.874(98.7)男74 8.7±6.8∗69(93.2)21.5±7.573(98.7)女7913.8±8.377(97.5)21.6±7.779(100.0)合计15311.3±8.0146(95.4)21.5±7.6152(99.4)65~74城市827.0±6.666(86.8)17.0±9.074(97.4)农村669.7±8.263(87.5)19.3±8.371(98.6)男767.0±7.1∗66(86.8)18.3±8.974(97.4)女729.5±7.763(87.5)17.6±8.671(98.6)合计1488.2±7.5129(87.2)18.0±8.7145(98.0)

与同年龄组女性相比,*:P<0.05

2.2.2 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袋、附着丧失情况 55~64岁年龄组男性浅牙周袋人均检出牙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P=0.004)。55~64岁年龄组男性深牙周袋人均检出牙数和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P=0.04,χ2=4.31,P=0.038)。55~64岁年龄组男性牙周附着丧失人均检出牙数和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01,χ2=7.99,P=0.005)(表2)。其余各组男女城乡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牙周袋、牙周附着丧失人均检出牙数及检出率

与同年龄组女性相比,*:P<0.05

2.2.3 江苏省中老年人附着丧失计分 牙周附着丧失记分为0、1、2、3、4,分别代表附着丧失程度为0~3 mm、4~5 mm、6~8 mm、9~11 mm、≥12 mm。35~44岁年龄组农村居民牙周附着丧失记分为2的人均检出牙数高于城市居民(Z=-2.05,P=0.04)。55~64岁年龄组男性牙周附着丧失记分为1、2、3的人均检出牙数高于女性(Z1=-2.75,P1=0.006、Z2=-2.75,P2=0.006、Z3=-2.1,P3=0.036)。55~64岁年龄组女性牙周附着丧失记分为0的人均检出牙数高于男性(Z=-3.19,P=0.001)(表3)。

表3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不同附着丧失计分的牙数统计

与同年龄组女性相比,*P<0.05;与同年龄组农村相比,△P<0.05

2.2.4 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牙周炎情况 55~64岁年龄组男性牙周炎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 ,P=0.001)(表4)。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牙周健康、牙周炎检出率

与同年龄组女性相比,*P<0.05

2.3 牙周炎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学历和吸烟为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城乡、饮酒、刷牙频率和近一年是否洗牙无关(P>0.05)(表5)。

2.4 牙周炎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本研究447例资料为样本,以是否牙周炎作为因变量(1=牙周炎,0=非牙周炎),以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年龄、性别、学历、吸烟)纳入多因素分析,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为影响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的危险因素(P<0.001)。

3 讨 论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牙齿的松动和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降低生活质量,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10]。牙周状况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影响,近年来牙周病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约有30%~60%的成年人患有牙周炎[11-12]。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35~44岁、55~64岁和65~74岁人群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95.2%、95.4%、87.2%,牙石检出率分别为100.0%、99.4%、98.0%,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均高于江苏省2005年的调查结果[13]和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水平[14],牙龈出血是反映牙龈炎症的指标,牙石是反映口腔卫生状况的指标,说明我省中老年人群牙龈炎症较重,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牙周病流行情况较10年前没有明显改善。本次调查发现,牙石检出率、浅牙周袋检出率和深牙周袋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5~64岁达到高峰,在65~74岁反而降低,与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似[15]。这与65~74岁年龄组口腔内余留牙数目减少有关。55~66岁年龄组,男性浅牙周袋、深牙周袋、附着丧失检出率均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牙周病的发生常与生活习惯有关,男性由于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牙周健康状况较差。江苏省中老年人各年龄组牙周健康检出率均低于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水平,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宣教,定期口腔检查,减少牙龈出血、牙结石等危害牙周健康的刺激因素,提高牙周健康水平。

表5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牙周炎影响因素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学历及刷牙频率的比较采用的是秩和检验,其余为卡方检验

本次调查牙周炎的患病率为36.7%,低于2016年美国的71.5%[16]。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学历和吸烟为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为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大多数研究相符[17]。牙周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大,55~64岁达到高峰,随着年龄的增加,口腔内局部的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以及不良修复体等发生率逐渐上升,组织的代谢、免疫功能均降低[18],从而增加了牙周病的发生风险,中老年人群是牙周炎的高危人群,是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对象。本次调查中男性牙周炎的患病率(43.4%)明显高于女性(30.1%),可能与男性不良习惯有关。学历越高,牙周病的患病率越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接受的口腔知识较多,对牙周病的治疗及预防知识了解更多,依从性也较好,牙周炎的发生概率较低。吸烟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会加重牙周炎的病变程度[1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吸烟人群牙周病患病率(45.0%)高于不吸烟人群(33.9%)。吸烟者一般口腔卫生较差,牙菌斑容易附着并形成牙石。吸烟还会影响牙周组织血液循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炎症过程,使牙周组织受损而引起牙周炎[20]。

综上所述,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比较差,对牙周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正确分析引起中老年人牙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干预导致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进一步提高中老年人群对口腔疾病的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掌握基本的口腔保健方法,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从而降低牙周疾病患病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

鉴于本研究是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部分,样本量由国家统一确定,各年龄组样本量相对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适度增加样本量。

猜你喜欢

牙周袋年龄组牙周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