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分散式风电项目创新模式探索

2020-04-19闫春涛

风能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分散式村村通集中式

闫春涛

在我国,分散式风电概念最早出现在201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该文件提出,利用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分布广、离用电负荷近的优势,就近按变电站用电负荷水平接入适当容量的风电机组,并探索与其他分布式能源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实现分散的风能资源就近分散利用,使我国中部地区和南方遍布各地的风能资源都能得以利用,为风电发展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随后,国家相继出台多个规范和指导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政策文件:201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阐明了分散式风电开发的主要思路与边界条件。同年,国家能源局还发布《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接入电压等级和项目规模,并且对项目选址、前期工作与核准、接入系统技术要求与运行管理、工程建设和验收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2017年,《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布,要求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切实做好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2018年,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将接入条件放宽到110kV(东北地区66kV)及以下电压等级;鼓励试行项目核准承诺制;鼓励开发企业将位于同一县域内的多个电网接入点的风电机组打捆成一个项目统一开展前期工作,办理相关支持性文件;鼓励各类企业、社会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019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明确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分散式风电建设。2020年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项目用地“落地难”“落地慢”难题。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国内分散式风电虽然新增核准规模大幅增加,但是其累计装机规模占比仍然很低。为深入剖析分散式风电“叫好不叫座”的根源,本文将分散式风电与集中式风电及分布式光伏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村村通”“厂厂通”“路路通”的“三通”业务开发模式。

國内分散式风电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3月,根据各省已发布的分散式风电规划/建设方案(见表1),分散式风电总建设规模近20GW,基本符合行业预期。其中,民营企业开发商占比超50%,央(国)企开发商占32.65%(“五大六小”占19.50%),非能源类央企及地方国企占13.14%。具体到项目规模,规划容量在2万千瓦及以下的项目占47.60%。

由此可见,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市场逐渐转暖,核准规模快速提升。分散式风电开发逐渐降低的门槛,也使得更多民营企业进入该细分领域。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亿千瓦,历经10年发展历程的分散式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约93.5万千瓦(见图1),占全国风电装机规模的比例不足1%。而与分散式风电几乎同时起步的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占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30%以上。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从项目实际建成情况来看,首先,央企建成并网规模占比最大,达到52.60%;其次,以推广其机组为目的的厂商系开发商占15.20%;此外,地方国企与民企开发商合计占32.20%,约30MW,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等开发主体项目建成并网的转化率有待提高。从已并网项目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截至目前,河南、新疆、内蒙古的分散式风电装机规模位列前三,其地域分布与分散式风电的特征并不完全匹配,中东南部地区的分散式风电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实践来看,国内分散式风电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业务模式不清晰、资金融通不便利、二手交易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以上因素极大制约了国内分散式风电的快速发展。通过以下两个维度的对比,可以观其一斑。

一、分散式风电项目与集中式风电项目的比较

由表2可见,相较于集中式风电项目,分散式风电项目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项目风能资源的整体评估能力要求更高:与集中式风电项目相比,分散式风电项目无场内测风塔,只能依靠中尺度数据与周边测风塔数据或增加激光雷达进行短期测风验证,对评估的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项目整体的开发工作量更复杂:开发分散式项目时,不仅要先通过电网公司落实网荷情况,以及通过国土部门或建设用地所有权人办理土地手续,还要办理与集中式风电项目同样的前期审批手续,工作量不减反增。

三是项目单位开发成本更高:分散式项目的设备、工程、运维采购、招标规模不大,项目吸引力低,开发商议价能力弱,导致单位成本可能会高于集中式风电项目。

综上所述,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难度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比集中式风电项目更大、更多,而其开发容量却更小,也就使得分散式风电的规模效应严重不足,可以说单体项目规模或者体量的不足,是导致分散式风电项目性价比不高的主要因素。

二、分散式风电项目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比较

由表3可见,相较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分散式风电项目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于应用场景更多元化,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用地、电网接入、环评、开工等手续方面比分散式风电更加简化。

第二,分布式光伏的运维难度与成本都比分散式风电低,无人值守、远程集控等相关项目降本增效措施在分布式光伏项目上明显要更容易实现及推广。

第三,从项目前期投资来看,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可以根据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自行调节装机容量。分散式风电则需要根据核准容量去调配资金,主动性不及分布式光伏,资金门槛更高。

因此,尽管是与分散式风电几乎同时起步,但截至2019年年底,分布式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已占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30%以上,而分散式风电在政策推动下仍谨慎前行。

国内分散式风电创新模式探索

风电场的开发运营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技术储备、运营经验、开发资质等方面都对业主有一定要求。新进入风电行业的小体量开发商与风电行业的专业开发运营商在上述方面均有一定差距。从实际并网项目情况来看,这些因素无疑阻碍了新入局民企开发商的发展步伐。

分散式风电目前在规模、政策、利益分配上仍未能形成模式化的解决方案,这使得其与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相比,难以迈开步子,实现大跨越的发展。通过模式的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分散式风电“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一、“村村通”发展模式

(一)“村村通”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是指国内同一行政管辖区域内地理位置毗邻的自然村落与村落之间,通过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及并网,实现村落间区域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村村通”模式以相对独立的乡村行政单位为中心,结合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风电扶贫等经济振兴计划,为乡村居民解决实际用电问题。

(二)“村村通”模式给参与方带来的益处

(1)给项目所在地带来的益处

我国目前有约53万个行政村落,分散式风电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仅中东南部地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就达到10亿千瓦。在“村村通”分散式风电项目推动过程中,可以鼓励当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帮助其脱贫致富,实现分散式风电“村村通”模式的“风电扶贫”功能。

“村村通”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投资模式,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在建设、运维阶段可以通过就地招工,帮助当地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在“村村通”分散式风电开发模式下,可以在扶贫、就业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进而有效推动地方政府集中规划、批量核准、集中开发,提高“村村通”分散式风电项目审批的积极性。

(2)给项目开发商带来的益处

通过规模化开发,可以有效开发风能资源,降低技术性与非技术成本,便于集中管理,提高项目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打开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收购方,有效提升项目流动性。

(3)给融资方带来的益处

在“村村通”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期,融资机构介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由于项目互通后产生的规模效应,项目的后续管理相对简便,且有利于维护成本的降低。

二、“厂厂通”发展模式

(一)“厂厂通”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是指整合集团类企业的厂区资源,使得集团下辖的厂区与厂区之间,通过分散式风电项目的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以及并网,为包括集团分、子企业在内的各个生产单元提供整体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同一集团下辖厂区间区域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

(二)“厂厂通”模式给参与方带来的益处

(1)针对集团类型企业,便于其对项目的统筹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管理。

(2)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场区内未利用的建设用地,通过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降低用电成本。

(3)针对高能耗企业,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实现企业低碳、绿色、环保发展。

三、“路路通”发展模式

(一)“路路通”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是指整合同一管辖区域内的路网资源,使得道路与道路之间,利用沿途风能资源适宜区域,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并网后可以满足沿线服务区、充电站等用电单元的实际用电需求),实现同一路网区域内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

(二)“路路通”模式给参与方带来的益处

在我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背景下,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加油站均需配备充电设施,与分散式风电项目自然形成“风电+储能”的互补模式。夜间风力增大,行车少,风电可以为储能装置充电;日间风力小,行车多,储能装置可以为进入服务区、加油站的电动汽车充电。利用风电与商用电之间的价差,实现更高的销售利润。

四、“三通”模式经济性测算

以山东某分散式风电项目为例进行经济性测算,由于开发商体量较小,风电机组采购价格为4000元/千瓦,单位千瓦总投资达到8000元/千瓦。同样条件下,“村村通”项目风电机组采购价格与集中式风电项目价格相当,为3500元/千瓦,单位千瓦总投资为7500元/千瓦。“村村通”项目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明显优于传统分散式风电项目。

在全額上网的情况下,“厂厂通”和“路路通”模式的经济性与“村村通”一致。由于前两种模式中的开发商既是发电企业,又是用电企业,可以选择自发自用方式,按照电站全投资内部收益率8%倒推出自发自用电价为0.35元/千瓦时。山东大工业电价为0.6172元/千瓦时,则在保证电站自身收益率的情况下,相较于按照大工业用电向电网购电,采用自发自用可以为用电企业节约单位电价0.2672元/千瓦时。

总结

参照秘鲁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对资产转化过程的描述,可以认为众多的分散式风电项目资源就是蕴藏着资本潜能的“砖”。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三通”模式,将国内分散式风电项目的价值潜能挖掘并固定下来,使之产生甚至进一步放大价值。

通过该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零散分散式风电项目资源进行统一形式的整合及提升,从而有效规避分散式风电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升其规模效应:

首先,将分散式包装成“集中式”,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开发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综合成本,实现项目规模利好效应的集中释放。

其次,分散式风电项目资源经整合后,可以有效提升融资渠道以及后期转让渠道的多元性与便捷性,从而极大激活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内在金融产品属性,有效提升开发商以及诸多参与方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分散式村村通集中式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分析
刍议农村分散式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我国各地分散式风电发展规划概览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管理效果比较
国有企业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
遵义:顺利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
关于我台站将MMDS做为应急信号源的实际应用
集中互动式多媒体术前宣教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贵州省修文县东门分社 六措施促“村村通”发展 活机率走在信合营业网点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