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18蒋丽霞

林区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会展产教课程体系

蒋丽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职教先行。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大国工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的政策方针将职业教育引领到一个历史的制高点。

一、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挥棒,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为会展企业培养能够吃苦耐劳、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懂专业理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1]。但现在很多开办会展专业的高职院校,没有清晰的认知到这一点,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同质化,没有突出职业特色,限制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与展会联系松散

课程内容与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前大多数会展专业课程,都以自己的学科体系为主,各自为政,鲜有按照展会工作流程或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制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点。

(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目前多数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连接校企双方的只是一纸校企合作协议或实习基地协议,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谈及不到企业人力资源、实习实训条件的投入。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展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扎实的会展基础知识和会展调研、策划、营销、管理等职业能力,面向会展业,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项目经理助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会调研、通策划、擅营销、能管理、文笔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群出发,达到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明确课程体系的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不同的学习情境来进行,明确职业行动领域工作任务,理清知识构成体系,实现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进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建,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3.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领域过程(见表2)

表2 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领域过程

(三)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会展策划与管理是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源于校企合作。会展行业专家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从最初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方案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学业评价体系等。可以通过学生到会展企业参观、参与企业办展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感受职场氛围,提升实践操作技能。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自2006年招生开始,每一年都带学生参与各种展会,从首届全国糖果展到著名的哈洽会、种业博览会、哈尔滨春(秋)季国际车展、亚太美容美发博览会等。

2.巧用校园展会平台

高职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承与挖掘,而高职教育更侧重于展会运营管理等实践操作经验的培养[2]。课程设置紧扣展会工作项目,学生在学校经过四学期专业课程学习,基本熟知展会运作的各个环节,对展会主题选取、方案策划、招商招展、展会现场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有较为清晰明了的认知。我院会展专业从开办之初到现在,每年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校园展会。校园展会主题更贴近于大学生活,举办形式更为灵活,学生自筹自支经费,热情空前高涨。通过校园展会平台,不仅提升了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行动能力,还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会展的魅力,提升其自信心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一)完善产教融合的管理与沟通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是沟通的过程,完善沟通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明确院属部门、系部职责,并明确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评价,对工作效果进行约束与激励,通过制度保障与合作的会展企业构建利益共享关系。

(二)完善产教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完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专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充实模块内容,力争做到学习内容与未来的展会实际工作任务无缝对接。

(三)建立产教融合的教师管理机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建立专业教师培养选拔、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轮流到会展企业锻炼,参与展会项目开发、策划与运营,使其通过教学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项目开发等成为懂展会、能开发、善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学生约束与激励机制,出台《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办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的选拔,在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与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

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会展专业教育改革中,必将使职教改革迈上新的台阶、职业教育结出硕果。为会展行业输送更多优质的技能型人才,助推会展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会展产教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