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侠类动画片的角色嬗变

2020-04-17孙立刘鑫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角色武侠动画

孙立 刘鑫

【摘 要】近年来武侠类动画片创造了很多个性鲜明、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本文结合动画创作特点、播出媒介的变化、受众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将近年来武侠类动画片的角色变化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探讨。武侠类动画片能够连续不断地创造“明星角色”,而且并未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其核心正是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现代性的表达方式,不断求新、求变。这对塑造动画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动画创作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武侠;动画;角色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64-04

一、武侠类动画片中的“明星”

武侠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已深埋于国人心中, 正如郝建所说:“武侠是民间的中国梦,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是中国现代文明的转型完成之前的封建时代沉积下来的中国梦。”[1]同时,侠义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国人的一种普世价值观,进而融合进中华民族性格的元素中。武侠类动画片正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经过动画人的不懈努力,逐步成为比较成熟的动画类型之一。

文化传统和类型特征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使得武侠类动画片成为创造“明星角色”和“超级英雄”的良好土壤。当原本抽象的武侠文化与侠义精神具象化为观众眼前鲜活生动的角色时,他们的忠肝义胆、侠骨柔情极易引起观者的共情。近年来武侠类动画片创造了很多个性鲜明、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例如2006年开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以下简称《虹七》)中的虹猫和蓝兔成为80、90后的集体回忆,这部剧集豆瓣评分至今仍保持在9.5分,有37万人参与打分;网络热播动画系列剧《画江湖》于2014年首播,剧中的主角之一张子凡是新世纪动漫族群热门的cosplay原型,甚至带动他的道具扇子在淘宝上热卖;201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兔侠传奇》中主角兔二的雕像竖立在北京电影学院校园中,成为北电十大景点之一。这些角色都是我国动画创作的亮点,为弘扬民族动画贡献了力量。

分析这些成功的武侠动画角色可以发现,从早期的《虹七》到最近正在热播的《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武侠类动画片中的角色创作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之相反,这些角色从其内在核心动力的设定到外在造型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武侠类动画片能够连续不断地创造“明星角色”而且并未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其核心也正是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现代性的表达方式,不断求新、求变。

当然,促成这些变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其看作孤立存在的电影类型化创作精进的问题,而是要结合动画艺术自身独特的创作理念,并且将其放到整个动漫市场甚至整个二次元文化的范畴,使之与不同时代的文本来源、观众群体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才能将个案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规律,对我国动画片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创新带来启示意义。

本文将结合动画创作特点、播出媒介的变化、受众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将近年来武侠类动画片的角色变化分为三个阶段探讨。

二、武侠动画角色“少年化”时期

2000年左右,我国开始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动画剧集的产量急剧增加。这一阶段动画片的传播渠道以电视台少儿频道及少儿节目时段为主,其受众也因此局限于少年儿童。动画片在当时承载着“寓教于乐”的使命,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批评都将重点放在“乐”与“教”的协调与兼顾上。如这一时期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大耳朵图图》《天眼》等动画,多围绕儿童日常生活进行间接教育指导。相比较而言,武侠类动画片较少使用生硬的说教,其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快节奏的武打动作能够表现出极强的故事张力,这些特点使得武侠类动画片在少年儿童中大受欢迎。

这个时期武侠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大都倾向于卡通化或者拟人化,但是他们往往拥有超越年龄的“功夫”和侠义品格,能依靠自己和小伙伴们强大的行动力有效解决冲突,最终赢得成人社会的认可。比如2005年上映的動画电影《勇闯天下》中,小黄飞鸿的武功比影片中绝大多数成年人都要高强,最终打败了邪恶的蚩尤;2007年开播的电视动画连续剧《中华小子》中,唐小龙、陈小虎和花小兰各怀绝技,一次次和黑狐王战斗,阻止了黑狐王毁灭家园;《虹七》中以虹猫为首的七剑传人最终合力战胜了魔教教主等。剧中的少年儿童不再是听命于权威的被动角色,其行为设定也颠覆了“犯错误-成年人予以挽救和指导-改正错误-成为好孩子”的教育片模式,转变为“发现危险-尝试解决-正邪对决-获得成功”的英雄片模式。再加上武侠类特有的武术动作在动画片中可以发挥得极为流畅潇洒,这种“世界由我们主宰”的少年英雄的价值感满足了青少年观众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可的潜在愿望,武侠动画角色自然极易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与偶像。

动画艺术“拟人化”的创作手段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拟人化”的创作手法使得武侠动画片中角色的设定从传统小说与影视剧中“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这个固定模式中脱离出来,将角色的定义范畴扩展为“万物皆可成侠”。“拟人化”不是动物(当然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形象)和人物行为的简单相加,角色本体的特点和将其拟人化后被赋予的特征相结合,常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物种”,一种强烈的新鲜感,这是动画角色创作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和优势。以《虹七》为例,该剧中所有的角色都采用拟人化的设定,漂亮的蓝兔、侠气的虹猫等。即便是已经娶妻生子的竹林居士达达,也凭借拟人化的创作手段在整体上极好地平衡了角色的年龄感,和儿童观众拉近了距离。与此同时,《虹七》利用拟人化作为艺术创作手段,塑造了很多性格特色鲜明的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反派角色“猪无戒”。猪的动物性格特征行动迟缓、又憨又笨、好吃懒做等成为角色的性格底色,拟人化后的“猪无戒”是典型的反面角色,作为恶势力黑心虎的帮凶,总是企图迫害虹猫,还对漂亮的蓝兔垂涎三尺。双重因素叠加起来,塑造出一个笨笨的、具有喜剧滑稽色彩的“笨蛋+坏蛋”形象。由此,“猪无戒”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既能带来戏剧冲突,又可以制造轻松的笑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许是因为“少年英雄”形象在我们的文化中难以找到合理的现实成长轨迹,这一时期的角色设定在其人物的根源性上往往语焉不详,对少年英雄的形成和来历给予虚化和神话的处理,让角色难以契合现实世界道德上和情感上的真实历史人物,但影片将其在剧中的身份设定为千年以前黄帝留给人间的五件宝物之一。抛开将黄飞鸿这一真实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生硬的嫁接带来的违和感,仅就这一角色设定本身而言,将其英雄的品格和行为解释为某种命中注定的“神谕”,在这个秘密揭示后,整个故事似乎是一场“神的代言人”的演出。尽管制作精良、构思精巧,但角色塑造上失去了前半部分小英雄黄飞鸿成长、选择、奋斗、坚守的实际意义。

三、武侠动画角色“全龄化”发展时期

2000年之后動画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三维动画技术逐渐成为动画制作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视频网站的全面爆发使得动画片的观众群体从以青少年为主扩展为全年龄段观众。2007年开始播出的《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成为这一时期第一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典型作品。2008年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上映,将武侠动画片的格局瞬间提升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题材,武侠类动画片的角色创作进入“全龄化”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顾名思义,“全龄化”指影片观众年龄层的全面覆盖。这一时期的动画中不仅有性格更加多维立体的少年英雄,对剧中成人角色的刻画也更加饱满细腻。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动画片中的人物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展现更加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为角色创作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以《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为例,剧中活泼开朗、仗义豪爽的少年天明,武艺高强、信守承诺的剑圣盖聂,依然是在武侠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出现了赤练这样性格层次丰富的角色。人物初次以“蛇蝎美人”的形象登场,着装性感举止妖娆,是一位精通毒术、幻术,拥有御蛇之力的冷血杀手,她曾说“流沙不需要借口,借口是留给那些需要逃避的人”。随着人物前史的展开,观众进一步了解到赤练少女时期作为韩国红莲公主的高贵优雅、天真烂漫,以及为心爱之人等待三年痴情专一的一面。而后韩王将她当作奖品赏赐给将军姬无夜时,新婚之夜她选择刺杀姬无夜并追随卫庄走上杀手之路,始终追求独立的自由意志和自我价值,真正从人物思想行为、内心独白、言语台词中展示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敢爱敢恨的鲜明性格及对悲惨命运的坚决反抗,使其极富女性主义色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从人物的设定来看她并不具备“侠”的典型特点,但是从武侠作品的文学艺术角度来看,塑造侠者形象常用的“传奇感”及“故事性”在她的身上得以重现。这一时期武侠动画角色身上所映射的由早期的“善恶”不两立到如今的各种情感问题、个人偏见、阶级矛盾等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角色注重展现性格发展、变化、成长的过程以及人物弧光的转变,角色塑造更加多维立体,呈现复杂的多侧面特征。可见动画角色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社会化、现代化的嬗变过程,这是动画创作走向成熟的一大进步。

即便在“全龄化”发展时期,“拟人化”仍然是武侠类动画片中重要的创作手段。如2011年上映的国产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中,虽然同《虹七》一样构建了一个由动物组成的武侠世界,但《兔侠传奇》为观众架构的是一个更具生活气息、更贴近真实生活的江湖。相较于《虹七》中诸如“玉蟾宫宫主”“魔教护法”“百草谷谷主”等特殊时空下角色特殊身份的设定,《兔侠传奇》中的人物性格除了叠加角色和动物的双重特性外,还有对更为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职业、身份、经济情况等因素的考虑。如《兔侠传奇》中的主角兔二本是靠制作和贩卖炸糕为生的平凡厨师,在兔二履行老馆主临终前的委托前往京城将令牌交给牡丹期间,通过生活中做饭、砍柴、擦地等一系列日常行为的训练取得功力上的提升,这就给角色行为合理性的构建带来更丰富的元素,使得角色更为真实生动,同时也为角色后期的成长和蜕变带来更大的反差和戏剧性,原本憨厚老实的炸糕厨师最终成为战胜恶势力熊霸天的兔侠英雄,角色前后身份的转变既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使得角色能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四、武侠动画角色的“仙侠”潮

2010年后,武侠类动画片在创作手法成熟化、创作理念多样化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新的迭代趋势,这就是和网络文学、游戏中的仙侠题材相结合。相较于游戏,“正因为动漫这种对高度假定性的预设,传统文学的写实手法著作不容易被改编成动漫作品,而网络文学中的虚构类型小说,正以其高度的想象力和假定性,与动漫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2],这一时期涌现出更多改编自网络文学且深受观众喜爱的动画作品,以北京视美精典影业有限公司制作、改编自同名网络文学作品的仙侠动画《魔道祖师》为例,该动画曾凭借19.8亿的阅读量位列微博动漫超话榜第一,第一季在豆瓣电影上有超过8万人参与评价,评分高达8.9分。“每一次IP在新媒介的呈现都是又一次吸粉的机会;同时IP长时期运营也会伴随粉丝的成长过程,有粉丝会将自己融入IP,成为IP的一部分。”[3]《魔道祖师》小说连载期间,网友们主动根据书中角色进行丰富多样的二次创作,如今动画的播出更为网友们创作同人作品提供大量素材,进一步促进了观众向创作者身份的转变。《魔道祖师》动画同时还与和路雪可爱多冰淇淋品牌合作,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对应性格各异的动画角色,将动画角色商品化后实现了观众向消费者身份的转变,使得动画角色与观众的联系愈加紧密。

仙侠题材动画角色多身处“古代架空”世界,但角色的设定充满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解构特征。正如所有青年亚文化的样本,今天武侠类动画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网生代观众的宣言之一:“我们将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传统,这与你(老观众)无关。”由此,这一时期大部分角色身上一方面体现出对侠义精神的继承,一方面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映射与反讽,并借由角色戏谑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这一后现代解构的特征首先便体现在角色的台词、对白上。仙侠题材作品题材大量取自《山海经》《搜神记》等早期古典文学作品,但角色通过极具现代特色的对白及台词展现出其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有效打破动画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屏障,让观众产生代入感。2016年热播的武侠类动画网络系列片《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一季中,灵剑山五长老王舞指出当下“各大门派都在促进对外交流”这一与现实社会接轨的发展现状,并认为现在的修仙界最重要的不再是武功秘籍而是“情商”。类似于“YY”“您的好友已下线”等网络用语、游戏用语的使用更是层出不穷,角色间的台词设计及表达上的“吐槽”“卖萌”等习惯同现代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习惯十分接近。这一语言风格迅速拉近了英雄角色和现实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英雄”性格中“人间烟火”的侧面经常被刻意突出,持续吸引着青年观众的注意力。

原创武侠类动画片也受到这一风潮的影响,如从2012年始连载至今,融合了武侠与魔幻的《侠岚》系列影片及2018年上映的同属于一个世界观架构的动画电影《风语咒》。以《风语咒》为例,影片伊始便对“侠”的价值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不成为侠岚,你拼得过高富帅吗?你能得到真爱吗?”。影片中相依为命的郎明与母亲梅冉也一改传统观念中母慈子敬的相处模式,郎明不但直呼其母親为梅姐,母子二人更是联手在赌坊“作弊”赢钱。二人既是亲人也是朋友的关系更加接近现代青少年与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台词只是表现形式,其反映的内在核心还是对动画角色性格多元化的解读。正如《风雨咒》中的朗明,即便扬言“因为我是主角不会死”,他表面的惫懒、狂放、反叛这些元素还是和其内在核心秉承的侠义精神共同形成了更加鲜活生动的角色形象。所以当能力觉醒后的郎明勇敢迎战饕餮巨兽,拯救万民于水火,从一个混迹街头人们口中的“骗子”成为一名真正的侠岚时,观众才体会到真实的满足感,毕竟从凡人成长为英雄是每个人的梦想。

这一时期角色的表演风格发生极大变化。我国武侠类动画早期受迪斯尼的影响极大,角色的动作圆融流畅;《秦时明月》时期写实风格成为主流,角色的表演特别强调真实性,贴近真人演员,细节描写丰富。即便是《兔侠传奇》这样的动物拟人化影片,兔侠的整个肢体动作也力图模仿现实世界中“肥胖的厨师”这一真实形象,其风格自然生动且细节丰富。近期的一系列武侠类动画片角色通过戏剧化表演刻画人物性格,增强戏剧冲突,夸张的肢体动作取代了丰富细腻的自然表演。如在《剑网三:侠肝义胆沈剑心》中,沈剑心幻想自己成为大侠时站在舞台上比着胜利的“V”字形手势,台下闪烁着荧光棒的海洋,俨然是一场大型演唱会现场。同时,表演的节奏也发生了嬗变,传统的动画表演对情绪转换逻辑的要求是写实的,从一种情绪到另一种情绪的转换要求有充分的铺垫和过渡,要求演员解释情绪变化的动机或者原因。这一时期,对人物性格的多重侧面和情绪的刻画常常以极快的节奏进行切换,角色的表演不再需要“内在合理性的建立-表达-渲染”等一系列的过程。每一个角色都可成为被调侃与娱乐的对象,角色身上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反转与对传统形象及认知的颠覆,持续吸引着观众的兴趣与关注。

五、结语

不难发现,仙侠动画角色紧紧抓住当下青少年及成人观众的心理,在保留传统武侠动画角色优势的同时,对角色由内在性格到外在身份、造型的设定不断融入现代性的新尝试。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强互动性和广泛的传播性,不断增加动画角色的曝光率,吸引观众积极主动地实现从受众到创作者、消费者等身份的转变,让角色与观众的距离无限趋近。这一时期仙侠动画角色的创作理念对其他动画同样具有适用性,如当下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6分,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二名,剧中众多颠覆传统形象且极具现代性的角色让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无论是化着烟熏妆的“丑”哪吒、对孩子“比心”的殷夫人,还是忘记解锁密码后用指纹解锁的太乙真人……都打破了动画与观众之间的时空壁垒,与观众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从主角哪吒与敖丙身上不难窥见,当下留守儿童以及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的孩子们的身影。这些早已跳出荧幕活跃在观众身边,更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及情感共鸣。因此,角色现代性的考量与流行文化的选择性应用,对塑造动画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动画创作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8页.

[2]陈海燕.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4-65页.

[3]陈海燕.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96页.

猜你喜欢

角色武侠动画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