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兰朵公主的出嫁:异国主义之产物

2020-04-17梁心慧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图兰朵异国公主

梁心慧

【摘 要】自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东西贸易的往来,东方元素也为西方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新的灵感,带有異国情调的作品颇受青睐。追溯异国主义发展的脉络,从18世纪西方对东方的臆想偏见,到19世纪西方对东方的好奇与探索,“中国” 的地位在西方作品之中有了天翻地覆的转换。本文围绕《图兰朵》主题音乐作品,勾勒出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西欧作品中, 中国元素如何被诠释与理解的。

【摘 要】异国主义;图兰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36-03

一、欧亚的大门

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沟通欧亚文化的大门。中国文化的结晶——茶、丝绸、瓷器等为东洋文化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从此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然而这股“中国热”掀起的是一种物质追捧,是一种表面上的锦上添花,而非本质上改变西方对美的审视。这些对东方的臆测、不了解和想象是异国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格洛夫音乐辞典》中对异国主义的定义是“与当地(即西方)的生活态度、服装和价值观不同的异地、人文和社会情境的一种召唤。”有趣的是,学者Ralph P. Locke在其《音乐的异国主义-想象和反映》(Musical Exoticism-Images and Reflections)一书中认为异国主义有许多意义,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来自这里以外的东西”。另外,他的书中有两个十分有意思的比喻,其一为“异国主义或许可以理解为与原住民文化不同的、想象中的外星人文化”;其二为“异国主义下的产物是一个接近原物的‘拷贝,含有‘借用的概念”。这两个比喻对理解韦伯的剧乐《图兰朵》和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区别十分重要。

在西方掠夺文化的财富积累历史下,“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不仅对一些东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侵略,更在无意识或有意识下对以西方为中心以外的文化有一定的掌控与主导,从而形成一种异国主义的意识。

学者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一书中说:“东方学现象是整个西方的隐喻或缩影,实际上应该用来代表整个西方。既然如此,这种看法继续论说道,整个西方就是阿拉伯和伊斯兰或者伊朗、中国、印度和其他许多遭受西方殖民和偏见的非欧洲民族的敌人。”这意味着异国主义下的东方是西方人通过猜测和臆想重塑出来的,商人和传教士带来的物品与信息让西方的艺术创作者在追求新创作方式的思潮下对中国等东方国度进行了诠释。

二、早期意大利歌剧

虽然18世纪以后,西方人对“中国”感到新奇,真正在音乐上开始使用中国的旋律,但18世纪的大多西方歌剧下的异国主义仅涉及中国文化的表层,甚至只能说是中国“风味”而非中国文化。换句话说,此时此刻中国元素在西方音乐中的角色,在于其装饰性或表面上的新奇,西方音乐的传统美学与结构仍然维持不变,大多创作者并未真正抱有钻研的精神将中国文化的神髓融入西方作品中。在这种思考方式下的歌剧产物只是西方人对 “中国”的新奇使然,艺术作品中引入的仅是中国风味,而非中国的精神与文化。

学者罗基敏对18世纪早期的几部西方歌剧进行了分析,在文学层面上深层次分析了歌剧的剧本与一些歌词。梅塔斯塔齐奥(Pietro Metastasio)的《中国英雄》(L'eroe cinese,1752)和斯卡拉蒂(Giuseppe Scarlatti)的《荒岛》(又名《迷失的中国女子》,La cinese smarrita,1757)等都仅是以中国为主题,并未真正将中国元素融入音乐,在音乐上未起到对“中国”的支撑作用。如梅塔斯塔齐奥的《中国英雄》,其剧本源自元曲《赵氏孤儿》,但吸引其进行改编的元素是男主人公的身世反转(悬疑设计),这似乎符合当时西方戏剧对剧情有跌宕起伏的高潮和奇幻色彩的追求。而斯卡拉蒂的《荒岛》则讲述一名中国女子因追求爱情自由不从父亲的婚嫁安排而被流放荒岛的故事。女子因追求爱情而落到困窘境地的题材在西方屡见不鲜,古希腊神话《阿莉亚德内》(Ariadne)即是此类题材。由此可见,早期西方歌剧以异国主义下的“中国”为题材创作是 “换汤不换药”,通过将故事角色换成中国人、故事发生在中国某某地(不指明),以及对服装的改变和对舞台场景的布置,来体现中国风味。

三、故事源头

《图兰朵》的故事原型其实是波斯童话《一千零一日》中《王子卡拉夫与中国公主》的一段。那么,一个波斯童话故事为何涉及到中国元素呢?学者们通过文献资料的解读,得出如下结论。图兰朵的外文名Turandot由Turan和dot合成。其中Turan在波斯史诗及传说中表示土耳其和中国,而dot来自dukht,意指女儿,也含能干、力量等意思。所以Turandot在波斯文里指“中国公主”,整个《图兰朵》故事其实展现的是古老伊斯兰世界里的“中国风”。

童话故事原型中落魄的鞑靼王子卡洛夫逃亡到中国,对正在招驸马的图兰朵公主一见钟情。美丽又残酷的公主因为不愿下嫁,提出猜谜招亲的条件,答不出者将被处死。不论是垂涎公主美色的人前仆后继被行刑的现实,还是周围人的规劝,都没能阻止卡洛夫王子参与求爱猜谜的行动。聪明的王子相继答对三道谜题,然而娇蛮的公主仍不愿意屈服,她向父皇耍赖要求将招亲作废。卡洛夫以退为进,提出只要图兰朵能猜对他的真名便主动放弃离去。不择手段的图兰朵掳来卡洛夫的侍女柳儿并进行严刑逼供,但是忠心又对王子倾心的柳儿为了保护卡洛夫,到死也未将卡洛夫的真名说出。图兰朵被柳儿的真情所感动,最后在大殿内宣布,自己愿意嫁给卡洛夫并宣布他的名字为“爱”(Amora),以喜剧收场。

四、“古怪”的旋律:韦伯的剧乐《图兰朵》

18世纪勾齐的“剧场童话”颇受好评,当时就有以《图兰朵》为原型创作的剧场童话。不同于意大利其他城市,威尼斯因其水路和贸易的便利与发达,经常能看到许多异国主义文学作品的译本。这些译本中的异国风情常常被勾齐参考、采纳,为勾齐的话剧作品建立异国情调,这也是其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勾齐未曾想到,在意大利很快被遗忘的《图兰朵》在被他人翻译为德文后,竟获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界的赏识。《图兰朵》经“德国的莎士比亚”席勒的改写搬上舞台后,引起了当时音乐世界的关注,促成了多版本《图兰朵》歌剧的诞生。

猜你喜欢

图兰朵异国公主
论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创作的中国元素融入及启示
《辽史·公主表》补述
10个异国文化中难以翻译的词
《爱哭公主》
粉红兔公主镜
小公主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国家大剧院第一部自制歌剧《图兰朵》再度归来
异国的清汤面
异国生日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