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权视域下的《大卫·科波菲尔》新论

2020-04-17蒋小薇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帝国大卫

内容摘要: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完成于英国海权鼎盛的19世纪初期,其中不乏对海权的其中三个要素航运、海军、殖民地的描写。本文从海权论角度分析该部小说并指出:首先,英国的天然良港促进了造船厂和航运业的发展;掠夺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的商船是“帝国航运”的代名词,而航运是海权的基础。其次,狄更斯褒奖了海权发展的核心——战功赫赫并护英国航海外贸易的皇家海军。最后,小说人物在殖民地澳大利亚收益颇丰;殖民地作为英国的贸易前哨、海军基地和就业市场实现了对其海权的巩固。

关键词:海权论 《大卫·科波菲尔》 帝国

一.引言

美国海军军官和历史学家马汉(Alfred Mahan)的“海权论”主要有两个概念:“第一,经由优势海军所获得的制海权;第二,生产、航运、殖民地的结合。前者属于“海洋控制”,其重心在一支强大海军的建构;后者为“海洋使用”,其要素有殖民地、航业及商业。前者保障后者之运行,而后者融合所产生的综合效力又反过来支持前者”[1]。国内外对英国19世纪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作品《大卫·科波菲尔》的研究主要围绕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方面。实际上这部完成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19世纪上半叶、包含许多关于海洋元素描写的小说真实展现了被马汉视为海权国家楷模的英国的海权的鼎盛,为我们研究19世纪大英帝国的海权发展提供了一手资料。本文将从马汉“海权论”视域出发,挖掘小说中对海权的其中三个要素——航运、海军、殖民地的描写,结合19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研究英国是如何通过控制和利用海洋来建构海上帝国的,即英国是如何发展海权的。

二.狄更斯笔下的帝国航运与海权

英国海岸线长、多良港,故造船厂和航运业得以蓬勃发展。往来于殖民地的英国商船以掠夺海外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为目的,主宰着去往东方的贸易,是“帝国航运”的代名词。而航运业助力海军和海外殖民地,是帝国海权的基础。

1.帝国航运

小说中的天然良港是帝国航运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马汉指出:“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有一条漫长的海岸线,但是没有一个港口,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海上贸易,也不可能有航运和海军”[2]34。不列颠岛构成英国领土的主体,环岛的海岸线近八千公里,几乎每31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就有1公里海岸线。由于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众多海湾、半岛和岬角,英国的国土上形成了不少良港,它们是发展造船厂和航运业的前提条件。《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有不少关于英国海港城市的描写:大雅茅斯位于英国英格兰东部诺福克郡,几百年来一直是英国主要的渔港。大卫居孀的母亲再嫁,为暂时避免拖油瓶儿子的尴尬,特将其送到保姆辟果提的家乡大雅茅斯的海边小住,大卫在此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多佛是英国东南部肯特郡的港口,一直是人们进出英国的主要港口。不足10岁的大卫厌倦了洗刷酒瓶的打工生活,一路流浪来到了多佛,为投奔世上唯一的亲属贝西姨婆。大卫的童年玩伴爱米丽被斯蒂夫诱骗并与其私奔却惨遭抛弃后,流落到法国,最终辗转回到英国,也是从多佛港上岸。普利茅斯是英国西南海岸沿岸最大的城市,该地的传统经济以海运经济为主,还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造船厂。大卫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太太本欲动用她定居普利茅斯的娘家人在当地的关系为米考伯先生在普利茅斯海关求得一官半职,却失望而归。南安普顿作为英国十大港口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繁忙的远洋海港、海军基地,也是英国最大的造船中心。在小说中,因犯罪而潜逃的李提莫就是在南安普顿被莫奇小姐抓住了。正如马汉所认为海权中的“海岸线——港口——海上贸易、航运和海军”的关系链,可见港口对英国发展成为海上帝国十分重要。

港口所衍生出的造船厂是是帝国航运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二。在英国,造船业曾是英国最老的工业部门之一,正如小说中的南安普顿与利物浦、格拉斯哥就被并列为英国三大商港之一。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离不开高超的造船技术:“19世纪后期起,虽然英国在冶金、机械制造、化学、电力等重要工业部门中相继被美国和德国所赶上,但在造船工业中英国仍遥遥领先”[3]。以小说中的港口小镇雅茅斯为例,它是英国以造船业著称的海港:“我们走过了一些煤气厂、制缆厂、造小船的作场、造大船的作场、拆旧船的作场、填嵌船缝的作场,装配索具的高棚、五金匠的锻冶场,以及杂然纷陈的许多这类场所…”[4]32英国造船工业所生产的主要是建造军舰、商船及与海上采油有关的设备。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船只经常停靠在雅茅斯附近,当时该镇是作为皇家海军的补给基地而存在的,小说里提及的船厂可能就曾为皇家海军提供过补给。

造船厂所造的英国商船在帝国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它们为代表的航运业是名副其实的“帝国航运”:“1850-1910年,商船队发展非常快,轮船越造越大……大的英国公司如大英轮船公司和英印轮船公司主宰着去往东方的贸易……的确,船运的发展以造船、港口建设、码头建设、采煤和运河的发展为前提……所有这些使得航运业成为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5]。“去东方的贸易”依赖于英国商船队,正如小说中,米尔斯先生携女儿朱丽亚前往殖民地印度做贸易正是乘坐商船:“米尔斯小姐已经出洋去了,度拉和我曾到停泊在格莱武城的一只东印度大商船上去给她送行”[4]687。以米尔斯小姐乘坐的商船为例,英国的商船队以扩大海外贸易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为目的,成为了大英帝国建立殖民地霸权的工具。

2.帝国海权发展的基础

马汉所说的海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海洋控制”即军事层面上的制海权和“海洋利用”即国家总体战略层面的海权。航运作为海权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航运业中的造船工业对海军的作用。大英帝国海权的发展史上,航运业的增长极速:“英国港口的船运总吨数从1774年的86.4万吨,到1785年的105.5万吨,再到1800年的192.4万吨;1773年商船队的总噸位是1702年25万吨的3倍。到了19世纪,英国的商船和舰队在世界船舶总吨位中占压倒优势”[6]。新造船厂、铸铁厂、兵工厂的数量激增,从事航运业和造船业的人员也呈增长趋势,这些都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扩大的重要资源。其二,英国航运业对殖民地的作用。造船业所生产的主要是军舰、商船及与海上采油有关的设备。到1860年,汽船已在商业运输中逐渐取代帆船。“工业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海运提出的巨大需求,使专业化的油轮得到发展,而技术进步巩固了英国海运业竞争力,使海运成为19世纪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庞大的船队支撑了其移民、殖民地对海运的需求”[7]。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内贸易只是英国的部分贸易,大量商品需要通过本国商船往返运送,实现海运贸易。英国商船对扩大殖民地市场、掠夺原料具有重要意义。在大英帝国的建立过程中,航运业正是通过对海军和海外殖民地的促进来发展海权,是帝国海权的基础。

三.狄更斯笔下的皇家海军与海权

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在小说中受到了褒奖,背后的原因包括:由皇家海军一方面扫清海上众多敌军并夺取了1815年拿破侖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为英国海外贸易提供护航,成功缔造了“海上帝国”,是英国海权发展的核心。

1.小说中的英国皇家海军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殖民地几乎遍及全球,这些国土几乎都是英国皇家海军所征服的。在小说中,狄更斯难掩对英国皇家海军的赞誉:大卫的童年偶像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大卫在继父家时经常受到责打,当其他孩子在玩耍时,大卫唯一的安慰是拼命地看书:“我记得我曾带着一块旧的鞋楦作为武器……尽情地扮演着‘英国皇家海军中的某某船长——他随时有被野蛮人围攻之虞,已决意以其生命来换取极大的光荣。这位船长绝没有因为曾被人家用拉丁文法书来打耳光而稍损其尊严。我曾经失去我的尊严,但这位船长却是一位“船长”和英雄,一点也不管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死的、活的语文的文法”[4]62。从上面的选段可以看出,在幼年大卫天真的幻想中,他把自己的房间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军舰,而自己就是海军舰长——勇猛无畏、大义凛然,不惧类似默德斯通姐弟这样的“野蛮人”的围攻。在大卫心里,不管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描述,海军舰长都是英雄。在继父莫德斯通家饱受欺凌的日子里,保家卫国、象征帝国荣耀的英国皇家海军慰藉了幼年大卫,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勇气,是其童年偶像。

2.帝国海权发展的核心

马汉曾这样点评英国皇家海军的影响力:“无人在海洋上与英国舰船相争。军舰和火炮能使敌军兵力分散,扼制住海上交通干线,使敌军舰队不能会合,大舰队无法出海;即便出海,也只能用未经考验的军官和船员,去对付那些历经风暴和战争试炼的英国老兵……”[2]303皇家海军海战经验丰富、战术高超;经过革新的英国军舰则轻便灵活、航速快,可远航并发射远程火炮,大大提升了皇家海军的实力。海军驾驶军舰击退敌军、扼制海上交通要道,无疑是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16世纪末以来,在长达几百年的海上霸主争夺战中,很多国家的海军如德国公海舰队、日本联合舰队都难以长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经受住了无数考验,不仅从不曾签订停战协议,还相继战胜了欧洲三大海上强国——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就此成为世界海上霸主——夺取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英国皇家海军不仅久经海战,更是英国自17世纪中叶起至二战结束的海外贸易的护航力量:“在英国海洋势力不断壮大的同时,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其生命线,保护商船免遭敌军和海盗的侵袭,则成为英国海军的重中之重”[8]。英国皇家海军对商船队的护航从17中叶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由于篇幅有限,本节只讨论从17世纪中叶至狄更斯所处的时代,即19世纪前期的皇家海军护航情况。首先,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后期,作战时皇家海军为商船提供的护航是强制性的;和平时期的护航对于商船来讲则不是:如果商船船长不愿跟随护航编队,他们将自己承担被劫掠的风险。为确保航行的安全,负责护航的海军将领往往将航行中可能使用的信号编成秘密条令,并在出航前发放到每一位商船船长手中。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随着法国加紧对英国商船的劫掠,和平时期的自愿护航也转变为强制性护航并于1792年出台了强制性海军护航法案。

马汉认为一定时期内的海权发展会受诸多方面影响:“不仅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任何一部分海洋的海上军事实力,还包括一支军事舰队源于和赖以存在的平时贸易和海运的发展”2[28]。英国在发展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基础上建设海军,达到对海洋的控制,即制海权;利用制海权保护国土、开拓殖民地、并得以进行海外贸易,同时为海外贸易提供护航,使海权的三大要素“生产”、“航运”、“殖民地”能够彼此促进,因此英国皇家海军是英国海权发展的核心,促使并保障其成为一个帝国。

四.狄更斯笔下的海外殖民地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殖民地澳大利亚有着密切关系。英国殖民地作为贸易前哨、海军基地和海外就业市场对海权起到了巩固作用。

1.小说中的海外殖民地

19世纪初期的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虽然是罪犯流放地,但针对英国公民的自由移民政策却十分吸引人:“1830年以后从英国移入的公民几乎全是由政府资助的。到澳大利亚后,殖民当局给予种籽、土地、工具和牲畜,无偿向他们提供流放犯充作劳动力”[9]。狄更斯笔下的英国公民辟果提和密考伯就因他们的移民身份而收益颇丰。小说中的辟果提原本是雅茅斯海边清苦的打鱼人,他的养女爱米丽曾被恶人诱拐并流浪,辟果提几经奔波终于找到了爱米丽,并带她前往澳大利亚重新展开新生活:“最初也许生活有一点艰难,可是我们一直很顺利。什么养羊啦,养牛啦,这件事啦,那件事啦,我们都十分顺利”[4]983。而密考伯先生在帮助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识破其敌人希普的阴谋后,得到了贝西小姐资助的去澳大利亚的创业资金,并最终在那里取得成功:“公宴我们的显著的殖民同志和同市人、‘中部湾港埠治安法官韦金斯密考勃老爷的盛会,昨日举行于拥挤得水泄不通的本埠‘大旅社内……应和这祝词的欢呼简直无法形容。”[4]986-987。可以看出,在狄更斯的笔下,移民到殖民地澳大利亚的英国公民总能获得成功。

2.海外殖民地对帝国海权的巩固

历史上的英国殖民地实际上是作为贸易前哨、海军基地和海外就业市场对海权进行巩固的。首先,海外殖民地是英国的海外贸易前哨。第一次工业革命,即18世纪60年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近一个世纪时间里,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宗主国就向其殖民地输出商品,获取高额利润。正如马汉所说:“国内贸易仅仅是沿海国家贸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大量商品需要通过本国或外籍商船往返运送,实现海运贸易”[10]。本质上殖民地都是为宗主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落脚点,为宗主国提供更丰富的物产并扩展其海外贸易。而这种掠夺式的海外贸易为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巨额资金,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18世纪后期,英国拥有最强大的商船队和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外贸易国。如小说中大卫的好友朱丽亚·米尔斯的父亲米尔斯先生就是一个热衷于开发印度殖民地市场的英国殖民者:他“完全做着印度生意——不管这是什么(我只渺茫地想到绣金披肩和象牙之类)”[4]665。

其次,海外殖民地为英国航运提供庇护、为皇家海军提供补给。马汉提出的海权的三大要素“生产、航运、殖民地”中,殖民地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的安全据点来保护航运”[2]28。正如小说中提到的澳大利亚殖民地:1859年到1913年,澳大利亚就一直是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基地,期间英国海军一支小型舰队驻扎在澳大利亚水域,是英国航运的安全据点。除了澳大利亚,英国还有包括直布罗陀、马耳他等在内的殖民地作为战略前哨。这些战略前哨具有极高的军事意义,如直布罗陀海峡就是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通道,被誉为西方的“生命线”。航海的距离越远也就越危险,因此,具有世界第一航运需求的英国,沿途需要密集分布的海上基地,而它们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作为安全据点来保护航运。除了对航运的保护,作为战略前哨的海外殖民地还可为皇家海军提供补给,正如马汉所说:“一个政府为自己提出发展国家海权的使命,首先要做的是,为战舰提供休息场所,在那里它们能够补充燃料和进行维修”[2]80。

最后,英国殖民地也是本国人民的海外就业市场。马汉认为,英国殖民地“使本国在外国的土地上获得一块立足之地……为本国人民谋求更多就业机会,使国家本身更加繁荣富强”[2]27。《大卫·科波菲尔》中到澳大利亚创业并最终成功的密考伯先生就是一个把握住殖民地就业机会的英国人,发迹后的他可以将赚取的财富进行再投资,使帝国的事业持续发展,如密考伯太太对所说的:“当我们的一族获得了名望和财产的时候,我承认我愿意这种财产流到不列颠的金库里去”[4]913。从殖民地的以上三个作用出发,可以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巩固了其海权,促进了帝国的发展。

五.结语

英国被马汉视为海权国家楷模,虽然狄更斯并非出于对海洋战略的研究而书写了《大卫·科波菲尔》,但这部完成于19世纪初的小说处处透露着海权鼎盛时英国的发展情况。在海权论的视域下,小说中所描写的英国的海军、殖民地和海外贸易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强大的海军开拓并维护了英国的殖民事业和海外贸易;殖民地作为散布全球的海军基地,补给英国海军舰队并促进海外贸易的繁荣;海外贸易既能为海军建设及拓展殖民地提供充裕资金,又能带动英国国内工业和帝国的整体发展。尽管带有帝国主义色彩,但英国凭借海权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毋庸置疑的。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应发展我国的海权,努力将中国建设成21世纪海洋强国、而非海洋帝国。

参考文献

[1]王建伟,胡志勇,郝雨凡.海洋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3

[2]阿爾弗雷德·马汉.海权论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M].冬初阳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4.

[3]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73

[4]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上下[M].许天虹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5]H.L.韦瑟林.欧洲殖民帝国[M].夏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4-25

[6]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48

[7]贾大山.英国殖民地扩张与海权控制模式[J].中国船检,2017,(10):27-31.

[8]张筱青.试论英国近代化中的海军发展[J].才智,2014,(36):343-344.

[9]徐继素,陈君慧.世界通史.第4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2025

[10]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M].丁峰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6

(作者介绍:蒋小薇,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猜你喜欢

帝国大卫
昨天的鸡蛋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大卫,不可以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找一只驯鹿过圣诞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起底华润系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