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巴里·林登》

2020-04-17韦希杰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巴里文本

内容摘要:《巴里·林登》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写的一部中篇小说,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解读这部小说,使读者对该小说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巴里·林登》 萨克雷 新历史主义 历史 文本

一.萨克雷和他的《巴里·林登》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与狄更斯齐名,他的成名作是《名利场》。《巴里·林登》是他在《名利场》之前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1844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杂志上。后者使萨克雷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而前者和他的其他杰作却并不广为人知。直至2015年,中国大陆才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里·林登》的第一版中译本,译者李晓燕。

《巴里·林登》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描写了爱尔兰青年巴里因父亲去世,不得已与母亲投靠舅舅。为了争夺表姐诺拉的芳心而与一名英国上尉决斗,以为自己杀死了上尉,为避风头离开家乡参军。后来巴里冒充军官企图逃回英格兰,但被普鲁士盟军部队的一个上尉识破,被迫加入普军。巴里凭着自己的勇猛刚毅和溜须拍马赢得了高级军官的赏识,之后他被派去监视一名爱尔兰骑士是否是间谍,却意外发现这名骑士是自己的叔叔。在叔叔的帮助下,巴里逃离普军并开始混迹上流社会。他费尽心机娶到了拥有巨额财产的林登夫人,自己改名为巴里·林登,获取爵位。之后他不僅肆意挥霍林登夫人的财产,还对她百般虐待。最后,巴里和林登夫人的所生的孩子意外死亡,林登夫人伙同他人设计摆脱巴里的控制,并和他离婚。巴里被投进监狱,直到终老。

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性格刻画细腻精彩,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细致地描绘了十八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风貌,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路易斯·蒙特罗斯、海登·怀特等。新历史主义反对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绝对真实客观的观点,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本,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的“互文性”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分别从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两方面,探讨《巴里·林登》这部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历史的文本性

所谓“历史的文本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文本,成为我们认识过去的一个窗口,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社会的真正的、完整的过去;二是指这些文本是历史学家撰写的,由于受教育程度、代表的阶级和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也不同,人的主观性会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文本之中。历史作为一个巨大的文本,每一个作家都是它的阅读者和阐释者,历史也因阐释者的不同而丰富多彩。实际上,文学文本是对历史的有差别记录。《巴里·林登》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情节发展都融入了萨克雷的主观看法,这就是历史的文本性。萨克雷在小说中使用第一人称,故事里充满了18世纪欧洲社会的事件、人物和材料,把真实的社会历史事件借以文学的形式展示给世人,这样就能帮助我们了解那段时期的历史。

1.建构的历史

七年战争是小说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七年战争是1756—1763年欧洲主要国家两大联盟之间的战争,一方是英国、普鲁士和汉诺威,另一方是法、俄、奥地利、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起因是英法争夺政治优势、商业和海外殖民地霸权,以及普奥争夺西里西亚。除欧洲战场外,英法两国战争主要在海上、北美和印度等地进行。这场战争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是战争的胜利者,它取代法国成为北美和印度殖民地的宗主国,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增强,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建立了世界殖民地霸权,而法国损失惨重,势力被赶出北美和印度,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小说第四章至第八章生动地描绘了七年战争中巴里在普鲁士军营的生活,如第六章提到在欧洲战场,普鲁士军队极少像英国军队一样改变驻地,因为他们害怕士兵逃跑,所以军队里每个士兵的脸都要被熟识。“向来以纪律严明和勇猛著称的普鲁士军队,指挥军官和下属军官都是普鲁士人,这是真的。但军队的大多数士兵都像我一样,被私佣或诱拐而来,而且来自几乎欧洲每个国家。士兵们的私逃数量极为惊人。”这些具体的描写为读者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一个窗口。

2.建构的典型人物形象

小说主人公巴里·林登的原型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名叫安德鲁·鲁滨孙·斯托尼(Andrew Robinson Stoney),后来又加了一个姓鲍斯(Bowes),林登伯爵夫人的原型为玛丽·埃莉诺·鲍斯(Mary Eleanor Bowes),她继承了亡夫的爵位,有众多的追求者。在1777年,破了产且薪金微薄的斯托尼为了她与别人决斗,从而赢得了玛丽的芳心。玛丽嫁给了他,而斯托尼则在名字中加上了她的姓氏。后来斯托尼成了国会议员,终日挥霍无度,且对妻子残忍粗暴。玛丽逃离他之后,他又想方设法将她诱拐回来。最终,在离婚之后,斯托尼因负债被投进监狱。

小说中的巴里为了获得林登夫人的芳心,不惜和对林登夫人献殷勤的乔治·珀伊宁勋爵决斗,把他刺伤。在娶到林登夫人后,巴里成为国会议员,又对自己的妻子厌恶疏远,在精神上对她百般折磨。因此,《巴里·林登》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创作而成,但不等于真实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和原本的历史吻合,有一定虚构的成分。萨克雷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虚构情节上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并以独特的视角完成这部作品。

四.文本的历史性

所谓“文本的历史性”,是指一切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文本的历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任何文本一经产生都是历史的,是某一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的产物,即文学文本不仅仅是一系列虚构的故事,也受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文本不仅仅是语言表述的载体,也参与了历史的构成,影响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即“文本的历史性”。

1.历史对文本的影响

1810年,安德鲁·鲁滨孙·斯托尼去世,一位名叫杰西福特(Jesse Foot)的医生,把他不幸的故事记录成书,书名叫《斯特拉斯摩尔女伯爵与安德鲁·鲁滨孙·斯托尼的生活》,封皮上同时写着:“书中所述全部来源于三十三年的亲身经历,和真实可靠的信件及文书”。萨克雷在创作《巴里·林登》之前,很有可能读过这本书,因为小说和这本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至于小说中第十章的故事,萨克雷记录,自己创作的灵感源自一本叫《帝国》的小册子。这些信息充分说明,文本不是凭空产生的,会受到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的产物。

2.文本对历史的影响

《巴里·林登》出版后,被众多的评论家称为萨克雷最优秀的作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和评论家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都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75年,美国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把这部小说拍成了电影。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好评,最后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最佳音乐4项奖,并获1975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奖,成为一部经典影片流传于世,这就说明了文本对社会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初步对《巴里·林登》进行了解读,使读者对该小说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历史的文本性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巴里·林登的故事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它是对历史有差别的记录,融入了作家的主观看法;从文本的历史性研究中,我们知晓作者的文本创作不僅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同时他的文本也参与了历史的构成,影响历史的发展。因此,这部小说就具有了历史的深度和经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鸿雁.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分析——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6-51.

[2](英)萨克雷著,李晓燕译.巴里·林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朱安博.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莎学研究的新历史主义视角[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39-43.

(作者介绍:韦希杰,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人文学部大学英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巴里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反目不成仇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