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案例探析

2020-04-16朱甜甜

公关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朱甜甜

摘要: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中的重要模块,在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学校越来越关注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具体资助育人工作案例为例,深入探索分析资助育人方式方法,对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助育人 案例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教育人口的增加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许多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问题而面临失学窘状。进而引发了高校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的一系列问题,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党和国家制定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为解决贫困生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政策支持。虽然在经济资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失学率大幅度降低,但并未彻底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贫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进一步涉及到他们心理、行为、思想等发展问题,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才情况也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校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只是强调了资助工作,而在育人方面的工作不够完善。

如何树立育人为本的资助理念加强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是目前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加深学生对诚信、自强、感恩理解,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1.案例概述

小Y同学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其初中时,父亲患血管瘤压迫神经,术后左肢瘫痪,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体弱多病,常年靠药物维持,劳动力弱,收入微薄。父亲手术花光家中积蓄且负有外债,该生为减轻家中负担,曾萌生辍学念头,在家人劝说下,选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继续完成学业,生活开支由亲戚筹借。该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性格比较内向,缺乏自信,不善与人沟通,因家中负债,觉得生活压力比较大,心理负担重。

2.案例分析与处理

大一军训时,小Y因为正步总是踢不好,被教官呵斥过几次,罚他在休息时给大家唱歌,小Y畏畏缩缩的,紧张的冒了一头汗说“对不起教官,我不会唱歌。”那天下午,他始终一副眉头紧锁,心情苦闷的样子,因此,我开始注意到他。之后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和他“套近乎”,慢慢的他开始对我产生信任。在与他交谈的初期,该生缺乏眼神交流,习惯性的摆弄手指,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多次与小Y的班长、室友以及他本人交谈后,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该生的情况,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帮扶,具体措施如下:

2.1宣传资助政策,解决实际困难。

入学不久,笔者为减轻其经济压力,向其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该生在大一时便被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同时纳入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中。在国家助学金评定中,综合考虑其家庭情况、在校表现、生活勤俭等各方面因素,每年均获得国家助学金。此外,该生还获得了“江苏爱心福彩”助学金,并且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兼职做家教,这些帮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该生在校学习生活所需的经济问题。

2.2树立信心,促进全面发展。

在看过小Y的高中档案后,笔者发现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却没有任何职务,于是鼓励他竞选学生干部,锻炼自己、服务他人,可是他却不想竞选。因为考虑到新生入学可能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便不再多说,而是默默观察他的动态。通过半学期的观察,小Y学习认真,勤奋努力,乐于助人,但是参与的集体活动不多,参加比赛项目也不够积极。于是笔者不断地鼓励他参加各项竞赛,使其通过竞赛产生获得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活动组织者的角色给他,让他能与同学们多接触、多交流,从而健康成长。

新学年开学后,小Y所在的班级开始干部换届,他告诉笔者打算竞选班长一职,想通过学生干部的平台为同学服务,锻炼自己的能力。笔者听后非常欣慰,并给予鼓励,最后,小Y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当选。自从当选了班长,他变得开朗许多,平时积极上课,课下做些兼职,也常和同学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上学期还拿到了奖学金,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2.3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激励顽强进取之心

笔者不断引导小Y在学有余力之时懂得饮水思源,回报学校和社会。首先,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服务,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行动赢得了带队老师和同伴的一致认可;其次,通过发挥奖学金、助学金的导向作用,树立优秀典型,用优秀学生先进的事迹去激励小Y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此外,笔者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来鼓励和引导小Y要勇于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不断地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3.案例思考与建议

通过小Y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贫困学生在经济上和心理上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家庭、经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要高于一般的学生,心理上比较脆弱,承受的挫败感更强,也就导致了贫困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消极心态以及焦虑情绪等负面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方法也需要得到不断提升。

3.1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心

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寻求我们的帮助。

3.2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贫困学生因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的特殊化,在心理上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压力。贫困学生由于经济上受限,使得他们可能存在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去表现自己。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从学生入学初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对于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特征的學生,辅导员、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深入他们内心,了解心理压力的具体原因,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同时,还要关心鼓励他们,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3.3开展励志教育。

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为了考大学,一直努力学习,虽然身心疲惫,但是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上了大学之后,生活环境和学习节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同学变得非常彷徨,失去了斗志和目标。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励志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极其有益。我们可以通过宣讲会、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倡导学生提高自我解困意识,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同时鼓励他利用假期、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和兼职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3.4树立优秀典型,体现育人功能。

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典型,完善受助学生的表彰奖励体系,强化激励功效。现在很多贫困生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贫困,更有精神上的贫困。因此,我们在扶贫的同时更要注重扶志。在我们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更要提供锻炼的平台,利用多种途径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获得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在他们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时,才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战胜困难。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同样的,高校育人资助工作应当基于经济扶持的基础上,完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淮海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号:DS201980)

参考文献:

[1] 余敏.由“经济资助”到“心理资助”的思考——基于助学金评定中典型问题的案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4).

[2] 韩燕燕.高等学校“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能力开发资助模式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2.6.

[3] 姜旭萍.关于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若干思考.孝感学院学报,2012.1.高教论坛.

[4] 李晓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育工作研究——以北京大学资助育人工作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3.4.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