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一个老女人》

2020-04-16余凤高

世界文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爵夫人伯爵玛格丽特

余凤高

昆丁·马西斯(Quentin Massys,约1466—1530)是弗兰德斯艺术家,安德卫普画派的第一位重要画家。他原在故乡卢万学习铁匠技艺,据说是与一位艺术家的女儿开始恋爱后,才转而学画的,因为他所爱的这个女子认为绘画才是一种更为浪漫的职业。1491年,马西斯从家乡去安德卫普,加入画家行会,一直待在安德卫普,直至去世。

马西斯一生创作颇丰,早期作品中有两幅描绘圣母和圣子的画,他最著名的油画是为卢万圣彼得教堂所作的《神圣亲眷》和《基督入殓》这两件大型三联祭坛画,其他名作还有《兑换钱币者和他的妻子》,宗教画《救世主基督》《祈祷的圣母》《圣母和圣子》等。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肖像画,其中包括他的朋友伊拉斯谟的画像。

在马西斯的作品中,有一幅《一个老女人》(An Old Woman),又名《丑陋的女伯爵》(The Ugly Duchess),现藏伦敦国家画廊,也是一幅名画。此画没有背景,纯粹是描绘一个人的肖像,穿戴的是如今看来有点怪异的当时的服饰,看不出是男性或是女性;特别是她可怕的面部特征,她肿泡的眼睛、粗糙的皮肤和奇特的颧骨,与正常女性的形象大相异趣,可算是这位艺术大师的一幅十分特别的画,令人惊异,也引起史家的广泛注意。法国研究弗兰德斯艺术的艺术史家皮埃尔·库蒂翁指出马西斯绘画的题材和风格的转变过程,说他在从事绘画之初,作品依然是哥特式的风格,但他“渐渐放弃了宗教题材或骑士题材”,“很快便转向文艺复兴。自1510年起,昆丁·马西斯开始为贵族、富人和人文主义者作画。他凭着特殊的感觉而转向自然。在他的艺术中,真实世界逐渐取代了宗教主题。”皮埃尔·库蒂翁在《佛兰德与荷兰绘画》(啸声译,第43—4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的这段评述有助于对此画的理解。

《一个老女人》作于1513年左右。此时,马西斯的画艺已经十分成熟,此画应该不是习作——依照像画面上这么一个丑陋的模特儿画出的习作。另外,观赏马西斯以往的人像画或肖像画,不论是政治人物或者是贵族,每一幅都完全合乎传统的美学原理,可见此画这种令人惊异的形象,也不会是由于画家风格的改变才画成这个样子。因此,最大的可能,它是一幅依照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主人公而画的肖像画,或者完全如实描绘,或者稍带漫画式的笔法创作出来的。事实确是如此:艺术史家和传记作家考证,相信画中的这个女人确是实有其人,是蒂罗尔女伯爵玛格丽特。

蒂罗尔女伯爵,或叫大嘴玛格丽特(Margaret Maultasch,1318—1369)是卡林西亚公国亨利公爵(也称蒂罗尔伯爵)和不伦瑞克公国的韦尔夫公爵亨利一世的第二任妻子阿德莱德的唯一幸存下来的女儿。1330年,她父亲因三次婚姻都未能生下一个男性继承人,便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路易四世达成协议,由大嘴玛格丽特继承他卡拉西亚和蒂罗尔的领地,条件是得把卡拉西亚州割让给哈布斯堡王朝。这年,路易四世的盟友,波西米亚的亨利的儿子约翰·亨利被派送到这里,经路易四世批准,与玛格丽特在因斯布鲁克举行了婚礼,成为卡拉西亚和蒂罗尔的统治者。

然而,这对少年夫妻,男的九岁,女的十二岁,一开始就彼此不喜欢。结婚十二年后,1342年,玛格丽特更发现约翰·亨利非常愚蠢,且又性无能,便将他逐出她所统治的领地。同年,玛格丽特与路易四世的大儿子勃兰登堡的马格雷夫·路易斯一世结婚。

玛格丽特在没有与约翰·亨利离婚的情况下第二次结婚,在欧洲成为一宗名副其实的丑闻,冒犯了蒂罗尔的贵族,并使新教皇克莱门特六世做出决定,将这对夫妇逐出教会。蒂罗尔的贵族们都支持教皇,谴责玛格丽特伯爵夫人,并反抗她的权威。但玛格丽特坚定地站在她的丈夫的一边。

1361年,玛格丽特的丈夫路易突然去世,她的独子迈因哈德三世接替父亲,称上巴伐利亚公爵和蒂罗尔伯爵。然而,迈因哈德也在1363年去世,离二十一岁还差一个月,没有继承人,于是蒂罗尔就归于哈布斯堡家族,玛格丽特退隐维也纳,最后于1369年10月3日去世。

《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書》称,传说大嘴玛格丽特是一个“拥有极大权力的恶魔”,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她在统治蒂罗尔时周旋于诸公国之间,同时还因为她的丑陋的面容。马西斯画作上的她这丑陋的面容,大概便是这位女伯爵的真实的容貌。2008年,伦敦大学学院外科学荣退教授迈克尔·鲍姆和他学生克里斯托弗·库克提出,认为这个丑陋的女人是因为患了进行性“骨的佩吉特氏病”(Pagets bone disease)。

“骨的佩吉特氏病”又称“变形性骨炎”,是英国外科医生詹姆斯·佩吉特爵士(Sir James Paget,1814—1899)发现、并于1877年首次描述的一种病患。这是一种慢性病,最常发生于长骨、椎骨、盆骨、颅骨,其特征是局部的破骨过程和成骨过程紊乱,引起畸形、骨折及钙代谢失调且易恶变。玛格丽特伯爵夫人的情况正是如此,特别在颅骨和椎骨上出现的病变,使她成为如此一个“丑陋的女人”。

但一个如此丑陋的形象,却也成为文艺创作的模特,因为文艺创作需要虚构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世界最杰出的研究刘易斯·卡罗尔的专家之一,马丁·加德纳在他为卡罗尔的《爱丽丝奇境历险记》150周年而编著的豪华版《注释本“爱丽丝”》中写道:

直到第九章,当爱丽丝和公爵夫人再次相遇时,我们被告知,爱丽丝要跟公爵夫人保持距离,因为她“非常丑”,而且公爵夫人要把她的“下巴颏儿”搁在她的肩膀上。在本章里还两次提到这尖尖的下巴颏儿。这位公爵,如果还活着,她的行踪也留下一个谜。

(为《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创作插图的约翰·)坦尼尔(画出)的公爵夫人,下巴颏儿很小,或者很尖,但她一定很丑。他好像是模仿16世纪弗兰德斯艺术家昆丁·马西斯(他的名字有各种拼法)的一幅画作。这幅肖像画一般都认为是14世纪的卡拉西亚和蒂罗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的一幅画像。她以历史上最丑陋的女人而闻名。(她的外号Maultasche意思是 “大嘴”)(德国)莱昂·福伊希特万格(Lion Feuchtwanger)的小说《丑陋的公爵夫人》(The Ugly Duchess)即是关于她糟糕一生的。也见W.A.贝利—格罗赫曼(W.A.Baillie-Grohman)在《伯灵顿杂志》(1921年4月号)上的《史上最丑陋的公主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Ugliest Princess in History)。

在《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吴钧陶译文)的第九章,刘易斯·卡罗尔描写伯爵夫人这个丑女人见到爱丽丝时,便“亲亲热热地把手臂挽着爱丽丝的手臂”。但“爱丽丝可不喜欢她如此近地靠拢自己,首先是因为这位公爵夫人模样非常丑;其次,因为她的个子不高不矮只好把她的下巴颏儿搁在爱丽丝的肩膀上,而那个下巴颏儿尖得叫人不舒服。”后来她还有两次“把她的小小的下巴颏儿戳进爱丽丝的肩膀”,使爱丽丝感到“不耐烦”。

另外,《注释本“爱丽丝”》接着写道:

另一方面,还有许多版画和素描,几乎都跟马西斯的画作完全一样,包括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学生法兰西斯科·梅尔奇的一幅素描。在白金汉宫的皇家收藏馆,据说有一幅是达·芬奇的失传的原作!由于这些画的迷惑不清的故事,或许和玛格丽特公爵夫人没有任何联系,参见迈克尔·汉彻尔的《坦尼尔为两册“爱丽丝”的插图》。

是的,艺术就是可以让丑的事物也能经过作者的描绘,提升到审美的层次,使受众的心灵获得宣泄。

猜你喜欢

公爵夫人伯爵玛格丽特
逃家小兔
A “lifeline” to families 家庭的“生命线”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论乔叟“借用”的历史成因——从《公爵夫人之书》的开篇谈起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论《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艺术
《马尔菲公爵夫人》中马尔菲公爵夫人的人文精神
伯爵山药
借我一年青春,以后还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