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两国离宫景观布局的比较探究

2020-04-16赵春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摘要】避暑山庄和昌德宫是中韩两国造园巅峰时期的皇家典型离宫园林。本文以皇家离宫园林布局为切入点,从离宫选址、山水骨架、建筑、园路、植物五个方面对比中韩两国之间的造园异同,探讨两国离宫景观布局发展源流,推动中韩园林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以及世界园林艺术文化交融研究。

【关键词】中韩比较研究;离宫;造景布局

【中图分类号】K31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文化传承视阈下中韩皇家园林离宫景观布局比较研究——以避暑山庄和昌德宫为例(课题编号:2019031305009)。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韩国的园林文化很多是以中国流传为蓝本,其发展与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皇家園林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和造园技术的最高呈现,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离宫布局是皇家园林中具有典型特色的园林布局形式,与深宫大内的一般朝寝布局不同,多是依靠真山真水的形势布局。本文通过中韩两国在离宫景观布局方面的比较挖掘两国园林布局和配置方面的异同,寻找两国园林文化同源的数据实证。中国清朝晚期是皇家园林建造发展的鼎盛时期,而韩国的朝鲜王朝时期也是历史上皇家园林建造发展的黄金阶段,避暑山庄与昌德宫分别是两国同时期面积最大的离宫园林,两座园林的布局比较能够充分说明两国的园林文化同源属性。

一、避暑山庄与昌德宫历史环境比较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又被称为“热河行宫”,占地面积约为56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离宫。该园林因循山势,充分利用了原始自然山水景观,吸取了前朝造园的优秀传统,取之自然与真山真水和谐统一。避暑山庄的建造经历了三朝皇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挖湖、筑岛,至五十二年大致完成主体工程;第二阶段从康熙五十二年到乾隆年间对园林景观细节的完善,工程宏大壮阔。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平原区、湖区以及山岳区四个部分。

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后,太祖李成桂掌握政权,于1394年开始建立新的宫阙景福宫,而昌德宫当时则作为帝族的离宫于1405年创建,至1592年时遭壬辰倭乱大火烧尽,之后1610年又重新复建主要殿阁。昌德宫总面积为40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前宫区和后苑区两大部分。前宫区相对面积较小,后苑区面积较大,占据了近30万平方米的空间,是环山绕水的明堂胜地。

二、避暑山庄与昌德宫的相地选址比较

园林的建立首先要考虑选址与立基。离宫大多选择在自然山水地形优秀的山林地。《园冶·相地篇》描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造园家计成认为,造园选址以山林地为最佳,即使不介入人工修建,高低错落的自然佳景也会美不胜收。计成还提到:“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石。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1]”意思是造园选址要借助地势。

避暑山庄的选址,一方面是源于离宫的避暑、狩猎功能,因此,选择了南面是燕山山脉北面是坝上草原,周围有武烈河和滦河两条大型河流的造园胜地。山庄内部山岳区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因山林与平原、湖沼之间的高低差,为山庄造就了许多美景;避暑山庄选址于承德的另一原因是清帝政治上的需求,山庄的建设是清朝多民族政策的实施体现,这里承担了会见民族首领、维和民族关系的功能,因此选择了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交汇区。

韩国宫阙选址时,注重采用自然地形,重视风水思想,讲究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这是朝鲜时代较为主流的自然主义造园方式,这些思想在昌德宫后苑依山而建的楼、亭、莲池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功能上看,昌德宫是作为离宫而建造的,它是皇族游玩之处,是为了能够使帝王在这里享受自然静谧、自我修身养性的地方。在这里既能看到帝王体验民间生活的乡间农田,也能看到赏景做诗所需的亭、阁、斋。

对比两座离宫的相地立意,都具有依自然环境而建的特点,利用山势与平原的高低差异形成美丽的园林景观,同时也具有帝王巡幸、礼乐之事所需的基本功能。避暑山庄选择了各民族居住交汇的地理位置更多是一种政治联盟历史需求,而朝鲜时代的韩国则受阴阳五行哲学、天人合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居多。

三、避暑山庄与昌德宫的布局比较

(一)宫苑建制

礼制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中国皇家离宫起源于狩猎和农业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集哲学、政治、宗教、艺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载体。离宫有别于正宫的庄严肃穆,常具有礼、乐的双重功能,其最大特点是兼具有“苑”和“宫”的双重性质。所谓“苑”是指苑林、苑囿,是古代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地方。《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自秦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2]帝王巡幸期间同时要处理朝政、接见大臣,因此,离宫也必需具备正宫大殿的基本功能,基于此就出现了前宫后苑的建制。

避暑山庄全园分为四大区域,治理朝政的宫殿位于东南部,包含湖区、平原区、山岳区的苑林位于北部(如图1)。宫殿区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包括九进院落,前朝后寝。主殿澹泊敬诚殿为金丝楠木、不施彩画,其后有四知书屋,以十九间照房为界,南为前朝,北为后寝,后寝主要有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如图3)。山庄宫殿区的布局是清代离宫的典型形制,大宫门、二宫门、大殿、东西两院,素朴淡雅无装饰[3]。宫殿区以外的苑林区形制较宫殿区相对自由。

朝鲜时代韩国离宫的宫苑建制与中国清朝离宫的宫苑建制基本相同,也采用了前宫后苑的布局形制,是“宫”与“苑”的结合(如图2)。但前宫的布局与避暑山庄却大有不同。虽为离宫,避暑山庄依然遵循了规整的中轴对称,而昌德宫则更多地体现了风水地理说中的自然主义思想,遵从与自然和谐统一。即使在治理朝事的宫殿也不是南北轴向,而是在东西方向上依次布置了正殿“仁政殿”,便殿“宣政殿”及寝殿“大造殿”,宫门也没有与各宫殿在同一条轴线上。敦化门面向南方,进入宫门后是宫内各司,向东通过锦川桥之后是大宫门“进善门”、二宫门为仁政门,主殿为仁政殿,便殿是帝王日常处理政事的宣政堂,依次再向东还有熙政堂、大造殿,最东方向是昌德宫中唯一一个不施彩画的院落——乐善斋。前宫区呈“M”型自由布局(如图4),后苑的布局也是依山就势分布了各类亭、阁、池等建筑。

(二)山水骨架

避暑山庄的地形是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降低的。《周易》中讲:“大自然的基本都成是山与水,山属阴,水属阳。”万物负阴而抱阳、背山面水。避暑山庄北边有座金山,金山的余脉狮子岭和雾灵山则为山庄的背靠主山,东侧有磬锤峰、武烈岭、罗汉山,西侧有骆驼锋、磨盘山,三面围合、环抱山庄、峰岭连续,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守卫屏障;从山庄所处的位置来看,其西北部常有大风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入侵,绵延的山岭体积巨大,有利于阻挡冷空气;山庄周围虽山峰层叠,但每个山峰的形成原因各异导致了丰富多样的外观造型,有的是被风化后形成物象造型,有的则是地壳运动后断层形成的悬崖状,这些自然力量形成的地貌被借景入园,成为园林的景观之一。山庄造园者着眼大局,安排山水骨架、扩大视觉跨度,以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自然。山水环绕是园林创建时的主要布局依据。避暑山庄的水来源于狮子沟、武烈河的引入及热河泉水的喷涌。尊重水脉的走势,合理加入人工控制,巧妙营造水景是避暑山庄的特色。园林造景中讲究水要有源、水为活水,山庄引武烈河水入园,并借助山势汇入峡谷形成了松云峡、梨树峪、榛子峪三条峡谷水系,期间遇热河泉水后,经人工开凿洲、岛、堤分割形成水面,水面聚散之间布置亭、榭、阁等建筑(如图5)。

昌德宫依靠山势与整个首尔城是紧密相连的。首尔市北部主要山脉为北汉山,往东南方向延伸产生余脉普贤峰,普贤峰向三清洞方向延伸的北岳山是景福宫背靠的主脉,而普贤峰向东侧延伸的余脉鹰峰、玄武峰则是昌德宫的主要依靠山脉。玄武峰向东延伸的骆驼山为韩国造园思想中的青龙,玄武峰向西的余脉被看作是白虎,最终形成了昌德宫三面环山,背靠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五行地势[4]。

首尔的水系流向是以清溪川水道为中心由城市的西边发源向东流向东大门和光熙门,最终汇入汉江。昌德宫的地势也是西北高、东南低,水源来自于北边的北营川,主水系从玄武峰西侧经过锦川桥汇入城市中心水道清溪川。玄武峰东侧水流较小,以涓涓细流顺山而下,形成了几处小的莲池,并未出现人工介入的水景(如图6)。

比较两国离宫的山水骨架,都是选择真山真水为园林骨架,山水环绕处的明堂胜地为造园选址。避暑山庄介入了人工控制水势造瀑布、水榭之景,昌德宫更多是以自然水势溪流为主,造静态水景方池圆岛,呈现道家人文思想。

(三)建筑布局

作为离宫而建造的两座园林,从建筑布局方面虽不如正宫配置讲究三纲五常,但依然能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

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布局庄严肃穆,有明确的中轴对称,采用“前朝后寝”的形制,松鹤斋位于东部是皇太后的寝宫;湖泊区的建筑分布于湖中的岛屿之上,以楼、阁、亭等观景建筑形制居多,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平原区为广阔的草原,建筑形制以蒙古风格的蒙古包为主;西部的山区分布了多个寺庙,气宇非凡,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特色,也偶有楼、亭点缀其中。全园建筑共计一百余处,既表现了中国北方民族的华丽粗犷,也表现了南方的秀丽婉约,山水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建筑精华的集中展示。

昌德宫前宫主要是治理朝政的各类大殿及办公所用的堂、殿,而后苑多分布赏景所用的楼、亭、堂、阁及为造景所建的岛,其中以亭为最多。后苑的建筑共有35栋左右,亭子就占17个,亭子的形式多样,有六角、八角、多角、花型等各种形式,均施以丹青,华丽多彩。这些建筑与自然相融,幽静地坐落在山水之中。

从两座离宫的建筑布局来看,均依地势、环境而建,地势较高处多设亭,可远眺风景。避暑山庄相比昌德宫多了调控水域的榭、堤,宗教建筑庙、塔,以及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建筑形制蒙古包(如表1)。由此可以看出,昌德宫建筑依照自然地势布局,避暑山庄则加入了更多的民族性和人为能动性。

(四)园路布局

离宫是多空间、广范围连续变化的集合体,而园路是连接其中各空间的中间媒介,是引导观览者游览园林的重要媒介,蜿蜒起伏的曲线及丰富的变化是园林布局美的重要体现。

避暑山莊中的园路给人一种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感觉,其设计的宗旨是将最佳的欣赏路线呈现给观览者,在园路铺地的材料、图案选择方面也精心构思,着力经营。山庄中的廊、墙、树木、山石等都成为园路显而不露、隔而不断、含蓄婉约表达的手段。正殿的连廊作为建筑之间的连接,既具有功能之美也能呈现连而不断的外观美,就算是偶遇雨雪天气依然可以坐在这里观景赏花;湖区多处设有的桥梁也是一种园路,木桥、石桥等近二十座桥梁将湖区的8个岛屿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可观的水系网络;平原与山岳区的园路范围广看似无章可循,但处处停下是美景,园路的连接引发了空间的丰富变化。山庄的园路主要以趟为单位呈基数分布,有御道、散水、海曼等形式,材质多选用当地石材花岗岩、青石、青砖[5],铺地的色彩也较为朴素淡雅,与建筑相互呼应,表现离宫特色。

昌德宫前殿园路也有御道与普通的园路,但并没有散水与海曼这样的装饰,而是在御道之外的园路中利用白而细小的砂砾石铺地,月台与御道的铺装就地取材,选择花岗岩、青砖。后苑园路依山势而开,溪边多设有石桥,阶梯也多为石制,如演庆堂、尊德亭前均设置了简单朴素的石桥,其下有溪水流过。根据风水思想,如果门前有溪水流过,这便是明堂水,能阻挡不好的气运,前宫的锦川桥也是寓有此意。而其他园路并无特殊的装饰,为土质裸地,更加自然。时至今日,为防止雨天泥泞路滑,仅简单地添加了麻铺,呈现朴实素雅之风。

避暑山庄更讲究曲径幽美,铺装材质多样、图案丰富、寓意文化,而昌德宫则更加自然,讲究纯朴的质感与天然的野趣。

(五)植物布局

离宫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布局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并能将植物的配置与文化、诗情画意相结合,体现思想内涵。

避暑山庄由于地势形成了西北部森林茂密,中东部草原平坦,东南部荷花盛开一派水乡风光的植物布局形式。康熙七十二景中有四分之一的景名是以植物命名的,例如,万树园、曲水荷香、梨花伴月等,康熙帝在《御制避暑山庄记》中写到:“地辟荒野,存心岂误万几。因而度高平近远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山庄植物的配置处处反映了自然野趣,以原有松林的肃穆古朴之感,点缀花草。山庄植物种类共有36科71属141种木本植物[6],随建筑及地势而变,突出景物主体,精巧布局,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如松鹤斋就是乾隆皇帝母亲的居所,因此种油松,寓意松鹤延年。

昌德宫敦化门入口处有五棵槐树,槐树被称为学者树,在帝王的办公厅堂及书屋前均有此树种植,这是帝王身份的象征。关于昌德宫的植物布局分为两个时间范围:首先是东阙图中所表现的原始状态,以松树居多,占植物总数的20%以上,后苑芙蓉池、映花堂、尊德亭周围大部分都种有松树,全园共计2994课树木;[7]第二个时间范围是日本占领后,大火将大部分植物烧毁,修复时多种阔叶树,如橡树。现存后苑的植物全部为修复后的人工栽植,多为观赏类树种,总计16708课,除橡树外还有山樱树、松树、榉树等。[8]在昌德宫的前宫部分有一种以植物为基础的韩国特色造景形式——花阶,牡丹等观赏类植物配合大型台阶,在盛开的季节层层升高,依靠地势高低变化形成丰富的色彩。

两国离宫的植物布局方面,多分布松树,松树易成活,生命力持久,且有正人君子的文化寓意;其次是大型的阔叶树,橡树、榉树等。避暑山庄大多是自然风貌,而昌德宫由于人为破坏后的修复,主要考虑园林的观赏性,因此配置了很多外来观赏类树种。

四、结语

本文从选址、山水、建筑、园路、植物五个方面对比中韩两国离宫的布局,可以发现中韩两国布局的相似性,其都是依靠真山真水,顺势布局。探究其中的原因,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同源,中国园林文化是东方园林文化的起源,韩国园林文化及思想多师从于中国,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风水五行思想的影响;其次避暑山庄与昌德宫地处相似的纬度,气候变化相似,植物配置也基本相同。

昌德宫由于地域面积较小,在园林布局尺度上相对较小,没有大川大河及大片草原与山林;因其曾被烧毁的历史背景,复建中夹杂的外来西方思想介入,为园林增强了更多观赏意味。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6-58.

[2]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苑囿.

[3]许莹.观风问俗式旧典湖光风色资新探——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1:83.

[4]金铉埈.首尔:韩中日宫阙造景的原形解释——以昌德宫、紫禁城、京都御所为中心[D].韩国高丽大学,2008:24-25.

[5]潘紫娟.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铺地艺术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22-25.

[6]徐兴志.避暑山庄的生态环境与树种规划[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3(3):128

[7]金铉埈.昌德宫后苑树木现状及管理方案研究[D].韩国高丽大学硕士论文,2015:8-10.

[8]韩国文化财厅2012年数据昌德宫、宗庙材料,http://www.cha. go.kr.

作者简介:赵春燕(1984-),女,河北邯郸人,韩国又石大学,造景学院博士在读,邯郸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韩环境造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