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地区“最后的晚餐”背后的“故事”

2020-04-16吉蕊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内涵技法

【摘要】本文将以文艺复习时期佛罗伦萨地区四位重要艺术家的壁画作品为例,剖析画作的背景、画面处理手法、绘画技法和内涵,探索如何对这一主题进行鉴赏分析。

【关键词】画作背景;画面处理;技法;人文内涵;文艺复兴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最后的晚餐”用来泛指墙壁上绘有这一主题的房间。人们大多只对达芬奇此主题的名作趋之若鹜,其实,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及其周边,精彩的“最后的晚餐”就有超过三十幅。欣赏这一主题画作,不是仅仅知道耶稣的事迹就足够了,还需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

第一幅要分析的作品是佛罗伦萨画家安德莱(1421—1457年),他绘制的“最后的晚餐”被存放在市中心的大学食堂。建筑的前身是1339年建造的圣阿波罗尼亚修道院。意大利统一后,这些修士们因为种种原因遗弃了这里。1890 年,政府将这里规划成一个小博物馆,人们终于开始仔细欣赏并研究这些精美的画作。

博物馆的核心是一幅长约十米的湿壁画。“最后的晚餐”经常以组合绘画的形式展示。画家安德莱大约1447年在此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一主题经典的组合样式:位于底部的《最后的晚餐》及位于顶部的《复活》《耶稣受难图》和《将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

这幅画作有很多特别之处:首先,作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幅“最后的晚餐”,它的画面处理手法是独树一帜的。更早期的时候,佛罗伦萨这一题材的传统的湿壁画通常是将“最后的晚餐”和“耶稣受难图”相结合,前者绘制于底部,后者绘制于顶部。而安德莱在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加上了“复活”和“将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并且巧妙地运用右边窗户里透过的光线,传达着基督教中的救赎思想,预示着重生和希望。

在处理顶部三个主题时,画家用原有的窗户框架做了隔离,并用风景画将几个画作的底部相连,在最顶部整齐地描绘了六个天使,如此,底部和顶部的三个题材既彼此独立 又相互统一。

在整体的色彩运用上,从下到上色彩依次减弱,唯有最前面的两个主角:耶稣和犹大,是色彩对比最鲜明的,如此一来,不但主题鲜明而且很有层次。画家的巧思在图像学上对这一主题意义很大。

在绘画技法上,安德莱也有自己的贡献。他运用了透视法, 六个天使面部的朝向和主体人物的安排都将观众引入一个视觉焦点。他还不满足于传统的湿壁画起稿材料,当时画家起稿的必备工具是一种名为“Sinopia”的红赭石颜料。而安德莱的做法在当时更为先进,他运用卡纸和褐色粉末在墙上起稿,对今天人们的作画方式影响很大。

安德莱为文艺复兴式“最后的晚餐”奠定了基础,之后的艺术家们在绘制这一主题时,总是沿用他的经典的布局和技法,同时也在努力创新,丰富该类型作品的内涵。

接下来要谈论的是米开朗基罗的老师吉兰答约(1449-1494 年)。他在三个修道院留下的三幅“最后的晚餐”全部保存良好。

第一张作品绘制于1476—1477年,地点在佛罗伦萨城“Badia a Passignano”的教堂。从绘画技法的构图透视安排,延续了上文中提到的安德莱的传统。

在绘画处理方法上,他所绘制的主题样式比安德莱有所不同。食物数量稍稍增加了。他不再沿用之前的耶稣、十字架这样的传统命题,背景的两面壁画是由佛罗伦萨画家罗塞里尼的经典图示——《亚当夏娃逃出伊甸园》和《“Abele”之死》。前者叙说着人类的原罪,烘托出耶稣的救世主形象;后者则暗示着犹大的罪恶。

画家的第二张和第三张作品相似度极高,可以一起分析。1477-1480年,吉兰达约绘制了他的第二张作品,陈列在著名的圣马可修道院,他的画在今天是镇馆之宝之一。1480年,吉兰达约开始画第三张作品, 安放在当时欧洲的贸易繁荣的地带——“Ognissanti”教堂。绘画技法上并没有独特之处。

在绘画处理方法上,后期的作品,人物更加鲜明活泼,更富有节奏感和戏剧性。耶稣旁边的小约翰不是完全睡着的,他起了起身,有一种半睡半醒的神态,每个门徒的神情也更加丰富。

桌子上的食物和背景的植物和动物的安排比较特别。他们的涵义体现了画家的巧思,如第二张作品中,桌子上除了清酒清水配面包外,洒满了樱桃。画家把樱桃比作了耶稣的血液。背景中出现的树和鸟也是有意义的。柏树象征着死亡,棕榈树象征牺牲,柠檬树象征信任,橙子树象征着纯洁,也预示着耶稣将会被拯救、将会复活。鸭子、鹌鹑、野鸡是寓意好的鸟类,象征着胜利、顽强和重生,金翅雀在宗教中象征着耶稣受难。两张画中在窗边都站立着一只显眼的大孔雀,它是不忠诚和虚伪的象征。再比如第二张作品中有一只猫,它就蹲在犹大旁边,意为狡猾。在最后一张作品中,人们吃了点生菜,这意味着忏悔。

总体来说,米吉兰达约在学习安德莱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前辈大师们已经制定了程序化的构图样式,吉兰达约探索用动物、植物在绘画中做了很多的比拟。

接下来要提到的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1445-1523 年)绘制的“最后的晚餐”。这座博物馆位于火车站附近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门面很不起眼。1419年,这里曾经是教堂和修道院,名为圣奥瑙弗里奥。后来被两位伯爵夫人买下,修道院因此改名为伯爵夫人的圣奥瑙弗里奥。从1419-1490年, 經过艺术家们近一个世纪的辛勤工作,这里成为了今天以“最后的晚餐”为主题的博物馆。但在修道院废除之初,竟然被当作过马厩,多亏了美第奇家族的大公爵买下此地,一跃变成了画家们争相学习的地方。正是整个城市对艺术的推崇,使僧侣们不满意比奇工作室最初在这里绘制的“最后的晚餐”和“耶稣在果园祈祷”的画作。1490年,佩鲁吉诺和他的“最后的晚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这幅画作的创新之处就更多了。最特别之处在于延续下来的经典十二门徒的样式,整幅画作位于食堂尽头最显眼的交叉穹隆上,并且被包围在一个灰色的手绘画框里,四周有六个圆形的圣人装饰图案。这种方式让绘画显得十分精致,也弥补了湿壁画无法加设外框的遗憾。

在“最后的晚餐”上方,是一张根据透视法绘制的宫殿柱廊, 透过柱廊看到的风景画是当年比奇绘制过的题材——耶稣在果园祈祷。比起之前的“最后的晚餐”,安德莱的天使、吉兰达约有寓意的动植物装饰,这样的风景将耶稣带到了托斯卡纳的田园风光,带到了人们的身边,带入到日常的生活。画中的圣人们闲散安逸,就像我们对意大利人在托斯卡纳生活的想象一样。

如果说安德莱确立了文艺复兴的“最后的晚餐”的样式,吉兰达约从内容上进行了传承和创新, 而佩鲁吉诺是从精神上做了一次突破,因为他开始体会到了文艺复兴精神中的核心价值——“人”的意义。

精神上更深入的探究者是我要分析的最后一位画家——佛罗伦萨画家安德莱·德·萨铎(1486-1530年)。他的画作坐落在圣米凯尔教堂,这幅曾被十六世纪的佛罗伦萨人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画作”。

画作的第一个特别之处和上文中提及的佩鲁吉诺十分相似,可以看出他学习前辈的过程,他们都追求画框的精致性。萨铎的巧思体现在对“拱”的妙用。画作是被半圆的拱形凹面包裹着,就像装了个精致的“画框”。“画框”上绘制着精致的白金相间的装饰纹样,精细又不会太过繁琐,流畅的线条被画家巧妙地安排在几何形中。而被这些纹样包裹的是五幅神像画,他们是守护这片神圣之地的圣灵。

画作的另一伟大之处在于和戏剧的结合。彼时的意大利,戏剧文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萨铎追求的正是将戏剧和绘画相结合,拱形凹面上的精细纹样和单一的色彩衬托出戏剧性的场景。观者仿佛被置身于绘画中,一天傍晚,耶稣和十二门徒如同往日一样正在用晚餐, 耶稣平静地说:“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门徒们每个人面容形态各异,或惊讶,或激动,或焦虑。画家对每一个形体的刻画都优雅而完美。

画面背景的阳台上,一对年轻人却丝毫没有被这么紧张的一幕所影响。女仆端着饭菜,一旁的男子正动情地望着夕阳映着的女人的脸庞。如果只端详画面中的这一个场景,完全是一幅独立的浪漫动人的画作。一幅画却诞生了两个戏剧性的场景,景中有景,一张一弛。

这些同样主题的画作诞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富盛名的佛罗伦萨的修道院和教堂里,有着相似的画面处理和绘画技法,但是每个人都在前輩的基础上探寻自己的表达方式,从经典图样到内涵到精神,一步步地探究文艺复兴精神,值得今天的观者深思。

作者简介:吉蕊(1989-),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视觉艺术和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人文内涵技法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浅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浅谈大学校园雕塑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
台湾青春电影的审美品质与人文内涵
AR技术在传统民间家具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