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花鸟小品临摹教学的思考

2020-04-16张丽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摘要】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以花、虫、鸟为描绘对象,通过“工笔”“写意”“兼工”三种画法来展示花卉鱼虫的姿态和意境。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临摹宋代花鸟小品是学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范本的挑选,要引导学生工写结合,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画效果。

【关键词】宋代画作;工笔花鸟;花鸟小品;临摹教学;工笔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8年10月主持研究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美术教育中宋画临摹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YCSZ201801)。

引言

宋代花鸟小品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从技巧方面来看,都是我国花鸟画发展史的巅峰阶段,这一阶段的花鸟小品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几近完美。尤其是在北宋,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分为宗徐熙、黄筌二体,其中黄体“钩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风格更为世人所崇尚;北宋后期的花鸟小品主要以院体为主流,其原因在于宋徽宗大力倡导绘画,花鸟画在这一时期逐步向写实方向发展,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水准。这种风格不是风靡一时,而是流传至南宋宫廷,在流传过程中,花鸟画的创作经久不衰且日益多元化,除了工写结合,还有墨彩兼施、花鸟与树石山水相配合的画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花鸟小品,不仅推出了册页小幅,还出现了长篇巨制。其间,北宋徽宗到南宋宁宗、理宗这一时期的作品最为丰富。严谨精细、工细见长的风格成为了花鸟小品的主流风尚,在画面之中花卉虫鸟生机盎然、意趣无穷、小中见大,意境别具一格。在临摹宋代花鸟小品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理解花鸟的姿态、美感,从中获取点睛之笔,为工笔提供精细的亮点,促进画面整体观感的呈现;要做到色彩的浓淡相宜,同时也要突出花卉与虫鸟之间的特色,推动画作意境层次的升华。本文围绕宋代花鸟小品临摹教学的思考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一、从读画入手,完善临摹前的准备

读画是临摹的前提,缺乏“读”的过程,就不可能有“临摹”的完美呈现,故此,读画是临摹教学的首要前提。在开展临摹教学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读画,且从画中读出应当读出的特点,并做好十足的临摹准备,确保临摹细节的完整和精确。所谓读画,首先要分析画面的结构、物象的关联以及自然形态之间的构造;其次,分析画面中的用线、染色等特点;最后,“读”出结论。就当前的宋代花鸟小品临摹教学而言,所有的临摹范本均为印刷品,范本难免会有偏色等缺陷,为了更好地临摹,在作画之前,学生要仔细读画,研究花鸟小品中的精品,了解其题材和技法,解析其造型和构图,品味其设色,进而作画。在临摹范本时,最好借助放大镜看清印刷品笔法的问题,选择好的狼毫勾线笔进行勾线这一重要步骤,选择好的羊毫笔送色,选择中白云和大白云加以润色,处理好花鸟小品画中需要润然的小面积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大小的笔来处理不同的结构问题;其次,要选择质地较好的熟宣纸或熟丝绢,促进画面的薄中见厚。在宋代花鸟小品画中,底色淡而清晰,要想画出这一效果,就必须选择不会漏矾透水的纸张。

做足了临摹前的准备,临摹教学才能够按步骤完成,花鸟小品画的特色才有可能被凸显出来,因此,这是临摹教学中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步。

二、重视线的勾勒

在读完画且做好临摹准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宋代花鸟小品画的用线进行分析。用线是花鸟小品画的重中之重,点线成面,线条是画作的基础,了解了花鸟小品的线式才能更好地临摹,才能临摹出其中的风格特色。在宋代小品画中,《白头丛竹图》《竹雀图》等用线十分明显,墨线较重;《出水芙蓉图》《枇杷绣羽图》等用线不太明显,墨线较细。根据对线式的选择,在临摹之初应当落墨线稿,观察仔细后再落稿,不能急功近利,要及时纠正不准确的落稿。在勾勒线条时,可以将线稿放至透明纸绢下,根据透出来的线条直接进行勾勒,也就是临摹中的“描红”,但在勾勒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防止纸绢与底稿的错动,避免线条距离结构产生过大的误差。勾线前要根据从画中读出的用笔特点和技法来完成起笔收笔、墨色深浅、粗细浓淡等过程,尽量使起承转合达到完美状态,处理好物象和画面之间的层次感;在勾线时,要注意线条的适当勾勒,不能过细或过粗,过细会导致形弱,整幅作品显得没有力量和韧性;过粗会导致画面结构不够精致和精细,物象形态不够准确。除外,还要注意线条的墨色不宜过浓或过淡,过于浓重会导致画面色彩不协调,重者会直接破坏色彩的整体效果;过淡会导致物象看起来轻飘而缺乏实感,物象线条轮廓会被颜色吃掉,导致画面缺乏精神和层次感。因此,线条的勾勒要格外重视,要经过反复的勾勒,不断完成勾出、复勾等程序,促进每一遍线条功能作用的体现。

三、重视染色的整体性

宋代花鸟小品画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中国画中的传统画科。花鸟画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之间的审美关系,既抒情写意又反映社会生活现状,既体现出了时代精神又展现了艺术的不同表现境界。要想临摹好宋代花鸟小品画,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花鸟小品画的魅力之所在,认识并掌握作画的技法,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两大步骤,染色也是临摹宋代花鸟小品的一个关键环节。以水墨色彩的差异作为分界线,花鸟画可以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及没骨花鸟画。当勾完一幅花鸟小品画的线条后,紧接着的步骤便是染色,色彩对于花鸟小品画而言就如同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不可或缺。宋代花鸟小品画几乎都是在绢上完成,熟绢透明挺括,适于正反面的染色,用绢染色是工笔花鸟画的必备程序。在染色时,学生尽量采用淡淡渲染的方式,在仔细读画之后还要仔细分析纸绢的纹理。一般来说,纸的纹理较浅,绢的纹理较深,而染色时色彩水分就是沿着这些纹理蔓延。相较于绢,纸张更利于染匀颜色,因为绢的纹理较深,颜色容易附着在绢丝之中,还未等散开就渗透进去,颜色难以渐次消失至无。在临摹教学中,初学者可以先选用纸张进行作画,在熟练之后再选用绢,采用精益求精的方法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地染色,少量多次、保持足够的耐心将颜色染匀净。在花鸟小品画的染色中通常是分染遍数多、罩染遍数少,但无论是分染还是罩染,最重要的是每一遍的色彩都要淡,且要等干了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染色,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臨摹花鸟小品画时,切记不能心急,要不厌其烦,要三矾九染,直到画作呈现其最完美的墨色状态。

染色对于整幅花鸟小品画作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临摹教学虽是临摹,但也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要尊重每一次染色,重视每一次染色,让每一次染色都能够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四、重视技法的选用和应用

花鸟画自秦晋时期萌芽,到了宋代基本成熟且达到巅峰,很长一段时间花鸟画都占据了宋代画作的主流地位。在临摹宋代花鸟小品画作时,教师要重视技法的选用和应用,在众多技法中,最为常用的是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早在唐代已独立成科,经历代大师之手,传承了千余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画作样式,且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面貌。宋代花鸟小品画很大部分也采用了工笔技法,又由于其是花鸟小品画发展的巅峰时期,故总是被作为花鸟画临摹的入门首选。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纸绢上进行严谨的刻画,将花卉虫鸟的形体结构、意象美感、空间造型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进行临摹时,必须严格按照工笔的技巧对物象进行刻画和描绘,下笔的轻重、描绘的粗细、墨色的浓淡都要精确到每一条纹理之中,都要凸显出每一个细节,以促进画面整体的呈现;工笔花鸟画多以中锋用笔的铁线描、高古游丝描进行结构塑造,表现方法工整细致,先勾后染,设色艳丽,富有装饰性。在对花鸟描绘的过程中,要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绘对象,才能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中国工笔画鸟画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其不仅是“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选好技法并运用好技法是升华临摹画作的主要路径,临摹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作画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深化學生的作画功底,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提升。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临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宋代花鸟小品画,从读画入手,解析画作的造型结构和意象形体,尽可能地勾勒出完美的线条,进一步完成色彩的晕染。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笔技法,注重基础训练,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确保每一次落笔都能够为画作增添一分美感和实感,让学生通过临摹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宋代花鸟小品画,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中国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付万全.从临摹宋画入手学习工笔花鸟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116-117.

[2]王晓东.宋代工笔花鸟画临摹技法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7):50-51.

[3]周阔.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画对当代工笔画创作的影响[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张丽红(1966-),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与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