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迤山水亦入画—云南山水画发展探析

2020-04-16王云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山水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地域;云南;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作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三迤山水亦入画—云南山水画创作及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K2019024)。

中国古代绘画,山水居首。中华民族的精神形之于绘画,也体现在山水画上最为清晰。山水画,主要是以自然之景为创作对象的中国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中承载着文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及感延续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为当代中国艺术精神中不能缺少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现代化艺术格局下,云南山水画也呈现了和中国山水画发展相一致多元繁荣的局面。云南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系统中的重要一帜,也在进行着自身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一、云南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从地理位置上看,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同时,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融合逐渐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人文地理环境的丰富独特性给山水画的艺术创作了提供了更多样的文化资源。近些年来,云南美术创作群体日益增大,版画创作、油画创作、花鸟画创作等画种都在全国成绩斐然。在与地域文化相关联的情境中,云南绘画生态凸显了其地域文化的内涵及民族性的艺术精神。但是云南山水画的底蕴则略显不足,也尚未形成较有影响力的流派或群体,作品中也少有体现中国画作品的山水精神及地域文化内涵。

就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体系而言,中国山水画在技法、构图、笔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表现手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在技法上善用皴法及墨法,从李思训所创的“斧劈皴”到董源开创“披麻皴”、郭熙的“卷云皴”等多种皴法的运用,都是用来描绘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山石树木,张彦远总结的“墨分五色”中不同墨色变化则用来表现作品的形神意蕴,以及关于郭熙所提出的“三远法”等布局章法,共同构成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技法。传统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描绘都基于特定的笔墨技法,直到今天这些技法仍是我们学习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借鉴,但是因为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主流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对边陲之地的影响甚微。在古代,交通的闭塞使得云南远离主流文化,导致云南山水画的发展缺少一种传统文化的依附,加之地理环境的多样与复杂,传统山水画杰作之中云南景色少见,笔墨技法在传统山水画样式中缺乏参照与考究。云南虽然有着丰富的地理人文资源,但是云南本土缺少一种文化传统的积淀,云南不少山水画实践者难以在传统中国画的系统之中找到可借鉴的图式,传统的笔墨无法得到延续,所以其山水画的发展创新之路举步艰难。

二、云南山水画创作的实践历史

云南山水画家在山水画的实践中,没有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体系中找到相对应的笔墨技法,因此,不少的山水画实践者也放弃传统,试图另辟蹊径,试图放弃旧的形式语言,而又没有寻求到新的语言体系的支撑,难以在传统造诣与当代诉求中找到平衡,难以肩负起表现具有时代精神中国山水画的重任,这是云南山水画家所面临的挑战。但由于云南边陲的历史因素和文化特征,使云南远离主流的政治经济形态,保留了更多文化原始的朴色,显现其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使云南的艺术家不受外界太多因素的侵扰,潜心创作。应时代艺术的发展要求,云南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也在不断地寻求自身的艺术定位,云南的艺术家也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研习传统,弥补其技法上的不足,作品也不仅停留在地域的浅表层次,而是不断深化其人文精神内涵,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追求生命哲学及审美的价值体现。

在云南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中,也曾出现过山水画的大家,明清时期的担当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有其一席之地,他的构图、笔法曾师从董其昌、倪瓒等传统山水画大家,他的创作以山水为主,学习了米点法,在笔墨上追求简洁,以少胜多,喜用淡墨、寥寥几笔勾勒出其轮廓,生动微妙地把云南特殊地形地貌的特点表现出来。笔墨借鉴前人传统也开创了自己意趣萧疏、冷寂的风格特征,在艺术精神的表现上追求“禅意”的精神境界。可以看出担当的山水画也没有脱离主流传统山水画的影响,而是在延续中有所创新;近代山水画家闫甫填补了近代云南山水画历史的空白,他开创的闫派山水自成一派,继承了宋元山水的严谨画风与笔墨技法,以中西结合的方式重创了具有地域特色青绿山水的新画风;闫甫的山水画源自然之道,延续传统的笔墨技法与笔墨精神,书寫了云南山川四时不同的景色及不同地貌的韵律美,追求作品之中内在的平淡神逸。在画法上,运用传统中不同的皴法、墨法等,同时兼容西方的艺术形式,挖掘了中西艺术的共性和审美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他的学生吴学文深得闫甫真传,继承并推动“闫派青绿山水”继续向前发展;杰出的少数民族画家周霖,是早期云南进京办展的第一人,其作品画面空灵清新,笔墨意蕴深厚,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充分践行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风尚。

十九世纪末以来,中国的艺术出现了新的转向,不少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和转向新的艺术形式之间探索。中国画家王晋元以花鸟画为主,兼画山水,在对云南山水画进行四十年的绘画历程中,开辟了花鸟与山水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的新画风,在云南山水创作的历史上成为一个可借鉴的对象。其山水画作品《边塞之景》表现了云南鲜明的地域风情;画家卢继波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也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程式,在笔墨中融入乡土风情,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云南画派”在地域的基础上,以其个性和创新性成为国际上“形式美”的突出案例。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云南的艺术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关注个体生命意识的西南艺术家群体的崛起使云南备受关注,开放包容的环境催生出了“现代水墨”等新艺术形式的发生发展,究其深层原因,则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关照和对个体生命意识的深层挖掘。

云南本土中国画家彭放选择了中国画传统诗画相结合的道路,其山水画笔墨精到,意境深邃,诗书画一体的融合使作品有诗一般的韵味及清新的画面意趣。刘汝漳则以云南山水为创作题材,研习传统,以古为师,以中国的山水精神为追求,从古代文人画的表现转向对生命精神的表达,云南的一草一木在他笔下都尽显厚重、古朴之美;云南画家钟开天的山水画植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土壤,其作品注重墨与色的融合、有着气势恢宏、色彩鲜明的风格特点,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及对社会变革的思考,其山水画作品《壮丽中华》《七彩云南》等作品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时代风尚。此外,还有王瑞章、李佳葆、丁培仁、彭耕等其他在山水画领域不断耕耘的艺术家。

三、当代云南山水画的突破创新

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各项展览日趋成熟,美术创作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随着文化交流的便捷性与信息时效性的增强,一些云南画家到全国各院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多,不断有山水画家入选国展,部分画家在山水画的创作之中也寻求到自己的一片天地。云南的山水画受时代和地域性文化的涵养,他们在立足于传统技法和地域性特色的尝试中,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活跃的山水画创作群体。如肖凡、李平、杨正国、杨恩泉、张平、马祥和等主攻山水画群体,和张志平、杨卫民、满江红等兼画山水的画家们,他们都为促进云南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山水画家杨恩泉,探索出自己独有的山水画风格,他的创作来源于对自然山水的朴素感受。古人言:“师造化”,山水画的创作要以大自然为师,要深入地去挖掘自然的精粹,杨恩泉在与自然为师的基础之上,获得对自然山水新的感悟与诠释。近些年,画家长期深入自然,无垠的大山高原、质朴的民族风情,都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所在。他的作品《雨过山寨气清新》《雨过乌蒙山》《秋至石头寨》等就绘出了云南自然山水的地貌与形态,平实之中又不乏生动,朴素中又带有诗意,可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生动与鲜活。云南的山水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始终离不开其地域性的浸染,艺术家在作品里所凸现的地域文化精神,是根植于地域之中的一种文化自觉。

肖凡也是云南现代山水画的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传统积淀深厚,其创作强调精神性的意趣表达,艺术家在创作时强调对传统山水画要有深刻理解,对景写生时要有内心关照,笔墨语言应不脱离传统精神又应兼具时代特色。他的山水画多画云南之景,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幅幅鲜活的山水画文本。《沪西城子之二》《梅里雨晴图纸本水墨》等作品都在云南的自然之景探寻其山水画新的意境表达,在体现传统笔墨的同时也阐发了现代性的艺术精神,对生命精神的表达成为肖凡山水画艺术审美的内核。

李平作为云南山水画创作的代表人物,曾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二十多个,这也从侧面说明云南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画坛中得到了认可。李平多画云南的地域之景,他的绘画与他生活的这片土地建立了情感关联,是一种立足本土化的实践探索,对地域性的审美有其独特的意义。他的《红土地》系列,是地域性风格的鲜明代表,云南特有的红土地在李平笔下表现为一种升腾鲜活的图景,从画面構成来看,李平色彩和线条极富现代感,在画面上营造了一种肌理感,可以看出西方造型绘画对他的影响;同时,他脱离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山水画的图式中带有一种工笔重彩的色彩感和版画语言的形式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审美转换。

山水画家杨正国,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他注重写生,笔耕不辍,云南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在写生之中找到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其对传统笔墨的研习较为深入,深得传统文人画的精髓,他的山水画笔墨淋漓,气韵自现,作品《大坝上的风景》《寒雪》《秋塘捕鱼图》等都描绘了云南山川的峥嵘之景,颇有笔墨的超凡脱俗之韵;《加油站》《过境线》等作品则加入了现代性的建筑,表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入挖掘。杨正国在其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之上探索出山水画新的艺术形式,在自然中领悟到其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同时将自我精神的情感融入笔墨造型之中,绘出了带有精神意蕴的山水图景。

整体而言,云南山水画虽然薄弱,但是经过云南山水画家不断的实践探索,在创作中找到了脱离中国传统山水画语言范式的方式。画家们开始重视艺术语言的锤炼、重视自我情感的表达,不再局限于浅表的地域层面,而是深入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当代人在地域文化情境中的精神体验,同时赋予云南山水画新的审美价值理念,给云南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使山水画的发展呈现新了的发展面貌。

四、云南山水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云南山水画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在不断地面对一些问题。在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全球化与地域性等各种思潮的冲击中,云南山水画家更应该立足本土,放眼全国,继续寻求突破与创新。笔者认为山水画的问题可以就三个途径为基本点,作为云南山水画问题的总结。

(1)就山水画创作理念:山水画创作理念多维又与生命意识相关联。中国山水画创作要保留民族文化精神,同时要结合时代精神及个体生命意识。所以,云南山水画创作要深入挖掘山水画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地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和时代精神体现;(2)就山水画的创作本身而言,其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山水意”,二是“笔墨度”。山水画是从实体的“象”到“意”的一种契合和升华。而笔墨则是“山水意”形成的基础及呈现的方式,也是其山水画的核心所在。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都在不断的完善笔墨系统。云南山水画家也应深入研究其笔墨语言,增强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度”是山水画传统的厚度与创新的高度。在山水意的营造中,延续传统,求新求变,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永恒主题。云南山水画的创作要回归到山水画本身的笔墨精神中,充分利用地域的空间纬度,提炼出创造性的语言和符号,创作出具有云南精神的“山水意”作品;(3)就其实践者而言:山水画创作则要求实践者有综合的文化素养。除了形式技巧,作品的内涵更在于画外之功,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体悟生活,从个体生命意识中不断挖掘、探索。云南山水画家更要在此基础中提高自身,身体力行,在自己的探索领域中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使具有地域精神的云南美术能够大放异彩。

五、总结

云南山水画的发展生态,是在其特殊地域情境下所形成的特殊形态,保留其地域文化的个性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包容性的体现。在其中国文化的发展倡导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中,云南的山水画更要呈现“异域”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云南山水画的创作应充分利用其地域性的优势与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人文环境,保留其特殊的文化基因,同时以传统文化精髓的研习为出发点,从中借鉴并发扬其山水画的精华;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浪潮中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形式的突破与创新,云南山水画的发展更要立足本土,指向未来,指向新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云南省美术作品展作品集编委员会编.云南美术理论文集[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王云(1994-),女,汉族,河南新乡,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批评。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山水
空蒙山水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