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疆走廊”视野中的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研究

2020-04-16周庆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

【摘要】“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苗疆走廊”;苗族文化;绘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3.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贵州生态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B207)。

引言

贵州可以被认为是民族文化的熔炉,世居少数民族就有17个,在人类发展史上,各民族文化在此地域不断地碰撞和融合,给这片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尤其是苗族,不仅拥有着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而且通过长期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彰显着别具一格的魅力。例如,单在在分析油画作品时,就有专家写道:“以贵州苗族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民族特色,深受美术界和广大观众的深切追捧和热烈欢迎[1]。”

当前,我们已经拥有一些较为优秀的以贵州苗族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但从整体研究情况来看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充足的发展,这些艺术作品多以突出民族特色和民族间差异较为常见 [2]。“苗疆走廊”也称“古苗疆走廊”,是在国家军事政治场域下形成的“官道”,在研究视野和方法上比较重视民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所以,本文以“苗疆走廊”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来分析和研究贵州苗族题材绘画创作。

一、“苗疆走廊”和贵州苗族文化特征

(一)苗疆走廊的概念、起源以及对艺术创作的重大意义

从地域空间上来界定“苗疆走廊”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明代以后正式开放的所谓入滇“东路”或“一线路”,从湖南辰州(沅陵)、沅州(芷江)向东、西穿过贵州中线,沿这条古老的驿道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地带,长度超过1000公里,外围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3]。在今天提出的关于“苗疆走廊”的概念,若以其作为世界上存在的一种文化遗产来看,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也可以看作是新时期“文化线路”的重新构建,对提升贵州及其相邻的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苗疆”是在明清时代逐渐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概念。当时,汉民族大多用“苗”来称呼在南方的非汉族的族群,这一称呼也是过去“蛮”的替代用词。“苗”的这一称呼最初很有可能是出现在辰沅至普安段“一线路”附近的一些地方,据有关记载这是这一称谓最为广泛出现的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南方的非汉族群的范围都出现了“苗”这一称呼。对于“苗”存在和居住的地区,常用“苗界”或“苗疆”等词汇来称呼和界定。至清代以后,“苗疆”涉及的范围包括贵州全省和附近省份一些比较相临近的地带。正是因为上述湖广入滇的这条驿道和“苗”这一称呼的相辅相成,才促成了“苗疆”这一称谓。

“走廊”是指一个狭长的地带,是用来连接两个区域的线性通道,通常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概念。但是本文所提出的“苗疆走廊”不是单由地理学概念指出的。简单来说,“苗疆走廊”刚开始的时候是国家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强行和生硬界入下得以形成的。它的中心是交通线,将很多地理上界定的不同地域联系起来。又因为受地域政治、经济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其地域下族群形成的文化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界定也具有地域共性,在这条沿线上呈带状相连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的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4]。

当今研究中对于“苗疆走廊”的特点也有一些看法,但最值得提出的是贵州因为“苗疆走廊”而建省,这一举措对促进贵州省在内的整个西南地区的“国家化”或“内地化”进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说,“苗疆走廊”是维系中原与西南边陲两者之间的重要通道,此外“苗疆”地域的社会变迁及“国家化”进程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苗疆走廊”同时也是以“移民文化”为其特征的一种文化走廊,它跨越包括非汉族文化在内的许多民族群体,“苗疆走廊”至今仍然是汉族与非汉族群在文化上频繁相遇、文化中相互影响的区域。数百年不同的历史文化,不仅沿着这条走廊留下了深厚的积淀,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象。受主流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非汉族不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各民族都把自己的文化特征潜移默化地整合到这个民族的圈子里。“苗疆走廊”上民族文化互相作用,表现出了多元的文化,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持续的灵感,形成了一种地域化下的整体象征。

(二)苗族文化特征

在“苗疆走廊”的范围内分布着很多苗族人,此处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条件极其复杂。在这条走廊区域内,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也不太安定,为了找到更适合居住和生存的地方,苗族人民不得不多次迁移,他们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各种特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使这片艰难生存空间中的苗族文化呈现出文化多样性、兼容性的特点。

从湖南沅陵起,由东向西横穿整个贵州,止于云南昆明的“苗疆走廊”,所涉及的地理区域也较为广阔。散落于走廊周边的苗族支系非常多,各个支系有所相同,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說其表现出了苗族文化的多样性。

“苗疆走廊”沿线除苗族外,还包括彝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和苗族进行着长期的、周而复始的接触,通过集市、节庆、通婚等传播方式进行着族际间的跨文化传播。长期的相互影响导致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乃至语言服饰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这种跨越民族的文化交流,并不是有意地去进行的,其可以解释为是少数民族的居民本来就需要的“自觉”,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这种交流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通过上述可以看出,贵州各少数民族在跨越不同族际间的文化传播活动中,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多彩纷呈。

(三)苗族题材在创作中产生的原因分析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他们大部分都聚集于地域偏远村落,居住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而且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相隔比较近,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目前还有很多苗族聚居的古村落保留完好。另外,苗族在历史长河的变化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民族服装、图腾禁忌、神话传说、民族节庆、民间礼仪等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使这一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加之原生态民族风情及秀丽多彩的喀斯特自然风貌,这一切都自然而然激起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二、贵州苗族题材美术的创作现状及特点

(一)贵州苗族题材美术的创作现状

因历史原因,目前可考证贵州的早期存世美术作品稀少。而从贵州地理界定来看,考证从明始,但就目前来看,据传王守仁等都曾以贵州为题材作画,可因无实物考证。清代有如邹一桂(清)的《山水观我》画册等影响较大,其基本描绘的是当时湘黔景色:“丙辰春抵湖南,泛舟沅江,花柳争媚,沿流峭壁颇觉动人,乃稿而笥之,俟暇,嗣粤游之册,既然入黔,则万册穿云,岩壑崖洞称胜者,不一而足顾,发许巡试匆匆未暇及,作楚黔十二景一册……”画册中十二景有《辰溪》《天柱县》《玉屏山》《石阡》《关索岭》《黔灵山》等沿途贵州风景且线路完全符合当前的“苗疆走廊”;桂馥(清)所作《百苗图》,更是以各族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让世人对贵州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以至后人多作百苗图,真迹为哪一本至今尚还在求证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庞薰琹曾深入贵阳、花溪、龙里、贵定、安顺等八十多个村寨调查研究,创作了《贵州山民图》20多幅以及《苗人畅饮图》《双人吹笙图》《笙舞》等苗族题材作品近百幅。

当前,贵州省当地的画家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济济,随着贵州美术家协会、画院等学术团体的成立,各高校美术专业的开设,贵州美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有不少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在全国美术大展展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贵州美术现象”,整体上来说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好,并且由贵州本省的画家创作的很多作品在国内相继获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而对于来自省外美术家来说,贵州独特的人文和生态环境给了其相应的创作灵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的艺术家都被贵州的悠久历史、文化风俗、生态环境所吸引,相继来到这里,留下了他们广泛的足迹、丰富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贵州省及社会各界重视和精心组织下,许多国内的非贵州省本土出生的美术名家相继到贵州写生和体验生活,创作了不少有着描写地区特色和贵州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在内的优秀艺术作品。其中一些美术作品有着特别的切入视点,不仅为本土画家创作贵州地域民族题材绘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贵州的文化和艺术起到了宣传和促进的作用。

(二)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实践以及其特点

现如今,贵州油画在表现苗族题材的创作上,主要从三个方向开始创作:首先,以人物肖像为创作方向,主要是描绘贵州苗族年轻的少女,其容貌、精神气质、银饰服装等都是画家创作源泉。陈晓光是贵州乡土油画最具影响力的畫家之一,其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中的作品,名为《送情郎》,主要讲述的是四个打着雨伞的姑娘在依依不舍地和自己的爱人告别,四位姑娘背对着观众站在田埂上,眺望着远方,作品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李昂的《苗女》从唯美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苗族青春少女的美好形象;而《一辈子》则是以贵州西部苗族农村老夫妇为原型,他们并排端坐着,男主人公探出一只手去拉女主人公的手,而女主人公则将拉着的手往自己那边缩,那一点点老夫老妻的有点害羞感跃然画面,与其说是一幅画,不如说是心理活动的写照,老夫妻的爱情故事热烈而又浓郁,一辈子这个名字更是让人思维情绪不断向四周漫延。

其次,以苗族生活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为创作方向的代表画家有孔阳、陈红旗、李慧勇等。孔阳,贵州民族大学的美术学院教授,他对贵州民族地域风景的勾勒尤其擅长,代表作品多数以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题,代表作之一《山坳里的那片向日葵》主要表现了一片宁静而深邃的山洼里种满了向日葵,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画家在画面中通过画笔的裂痕和特殊的肌理效果,生动地描绘了贵州山石的特色特征;李慧勇的作品《春染苗寨》构图新颖,画面以远眺苗寨为视角体现出了特有的地域特点。

再次,以苗族生活及风俗节日为创作题材的画家有王建山、孔阳、宋次伟、赵嘉陵、赵竹、陈红旗等。赵嘉陵受传统写实主义绘画影响比较大,他善于以严谨而朴素的方式描绘原始生态民族的朴实形象。他的作品《野生岜沙》以岜沙狂欢节为主题,描绘了岜沙苗族庆祝节日的狂欢场面,彪悍的岜沙汉子喝着酒,吹着芦笙,伴着芦笙跳舞、摔跤;陈红旗的作品内容涵盖的比较多,其中还有涉及到苗族地区的婚丧习俗,其代表作有《洞房花烛夜》《葬礼》《滚老亮迎亲》等。作品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让观者感受到岜沙苗寨的神秘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王建山的《璀灿的阳光》以一幅静穆的节日画面取得了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孔阳的《大山的节日》《大山之祭》等以苗族节日为创作源泉,前者在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后者在第六届西部大地情全国作品展览中获金奖。

最近,贵州省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作品和“大山的节日”等以贵州地域性、民族性为主要创作主旨作品的全国巡展的展开,不少以苗族题材为题创作的作品对这一主题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综上所述,以贵州苗族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表现了出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艺术作品即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苗疆走廊”概念的提出,让我们用地理空间的区域性、民族统一性、生态独特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视野来看待苗族文化的产生,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上述艺术作品,我们也相应可以感受到苗疆美术背后的深刻蕴意。

三、现当代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一)苗族题材美术创作存在的问题

总结和反思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到目前为止虽然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对贵州苗族题材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尽管大多数以苗族题材创作的作品在内容上涉猎面广、积极向上,也反映了苗族的历史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个人情感,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化[5],但即使这样苗族题材的美术作品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使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苗族主题更加完善,我们必须首先深入生活中去寻找主题和灵感,体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贵州苗族题材绘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并在特定生活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国民文化。目前,有些绘画作品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值得继续挖掘内容内涵,风俗化现象较为突出的。深入考虑的欠缺,对主题的本质的深入探究创作的创作者较少,特别是美术创作者缺少对少数民族的精神形态进行深入研究。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看到什么画什么,直接拿来或者只是想在互联网上接触的图片进行创作,没有真正地旅行,沒有融入到生活中,创作出的作品缺少真正的民族文化与灵魂。这种肤浅的创作观念使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不能完全具体地进入他们的创作观念,无法真正体验文化中隐藏的艺术内涵。

(二)多元化发展苗族题材的美术创作

“苗疆走廊”的提出,在以苗族题材进行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们应该多深入苗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体会“苗疆走廊”民族地区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变“他者”为“本我”,真正从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区域特征、民族文化、精神内核上进行思考总结,进而展现在作品上。同时,也要学会吸收“苗疆走廊”中其他民族题材艺术作品中的积极元素,强化苗族题材创作的艺术特色,丰富其艺术兴趣和艺术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精神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形成整体下的“苗疆美术”。

四、结语

通过全文论述性的分析“苗疆走廊”中区域空间的概念以及在此理论下贵州苗族文化所表现的特征,可知美术作品与所处地域以及人文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我们需要放弃以前固有的“族界化”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将贵州民族美术创作纳入区域空间与历史的互动中,深入了解“走廊学”视域下的美术创作的概念,这已成为当前苗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龙志国.浅谈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魅力[J].美术界, 2016.

[2]郝斌.《中国民族美术》杂志创刊发布会暨第四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研班开学典礼在京举行[J].中国美术,2015.

[3]杨志强.“国家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地域与民族社会———以“古苗疆走廊”为中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郝静.“古苗疆走廊”对汉族移民文化的影响[J].文化,2015(7).

[5]龙志国.浅谈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魅力[J].美术界,2016.

作者简介:周庆伟(1980-),男,汉族,江西修水人,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
浅谈视角与绘画创作的关系
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内美”观研究
再识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从写生到工笔、写意的创作演进
浅析构图程式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孤独对画家创作的影响
豪气吞山河 风骚独自领——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探析
关于个性图式语言与绘画创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