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2020-04-16邢祥邢军

新闻爱好者 2020年3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路径创新新时代

邢祥 邢军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以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为切入点,从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现实制约和路径创新三方面探讨新时代如何“讲好黄河文化,传播好黄河声音”。

【关键词】新时代;黄河文化;现代转化;路径创新

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國传统文化。尽管学术界指出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问题,但是这种多元化发展是不均衡的,“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及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到有史可稽的夏、商、周,其活动区域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1],黄河流域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中心。中国文化的曙光,实际是从黄河流域的地方开始辉煌,所以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摇篮。[2]正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3]因此,新时代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必然绕不开探讨黄河文化的传播。如何“讲好黄河文化,传播好黄河声音”成为新时代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4]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规范,在新时代仍然体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文化产生最早、发展最快。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罢黜百家独尊儒学;从黄老之学兴起,到“天人感应”和谶纬之学;还有佛教的传入,道教的盛行,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冲击和融合等。[5]这些都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想风貌、道德规范等,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此,才能被普遍理解与接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助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6]。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就是日益走近全球符号市场的中央,就是日益走近文化软实力和价值观竞争的中央。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起直追,中国的发展成功打破了西方发展模式主导世界的格局,丰富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向世界凸显了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理念是共享共通,世界需要文明互鉴。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讲求对外交流,在历史上多次开展中外交往,进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以著名的四大发明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在元朝辗转西传,西方的阿拉伯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因此,黄河文化在世界传播格局中应当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不仅有助于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体现文化道路自信,还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国家治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这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8],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必然选择。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9]新时代传播黄河文化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黄河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智慧结晶,如儒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又如黄河的防洪、灌溉、航运等经验都可以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

目前,黄河文化的传播已经逐步开展,如建立黄河游览区、黄河博物馆,主流媒体对黄河文化进行宣传报道等。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我国媒介生态格局的转变。技术虽然不能决定社会,但是技术是“一种革命的动因”[10],为黄河文化传播带来了机遇。但是在具体的媒介实践过程中,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主要与所存在的理念缺失、运作偏差等制约因素有关。

(一)理念的缺失导致对黄河文化认知不清和认识不足

黄河文化的传播长期受到错误观念等方面的干扰和影响,在传播理念上一直存在诸多偏差甚至是误区,导致对黄河文化的认知不清和认识不足。

首先,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对黄河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我国在强化主导文化的同时,也提倡文化生产和发展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加之西方文化的强力渗透,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动摇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主流文化的权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助长了个人主义,消解了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其次,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主流文化推崇的价值体系”[11]。黄河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备受冲击。而且对这种冲击不容小觑,使得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呈现边缘化的态势。这都使得公众对黄河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其次,错误观念导致对黄河文化的非理性认知。在黄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同受众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异,甚至有些人存在误解和错误认识。目前关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观念主要包括“复古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经院主义”[12]等。这些认知都是非理性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黄河文化的传播。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黄河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黄河流域乃至中华民族全体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继续传承与发扬。

(二)运作偏差导致黄河文化现代阐释不足

黄河文化的传播虽然已经开展起来,但是缺乏应有的传播效果,还停留在自说自话层面,这与实际运作出现偏差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照搬”模式导致现代阐释和转化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应当不断与现实对话,不断发展转化和改造创新的。黄河文化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目前黄河文化的传播主要还是将其具体内容照搬到各种传播媒介上,虽然传播渠道呈现多样化态势,但是缺乏对现实的观照,没有过多进行现代阐释和现代转化。而且这种照搬更多的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没有考量传播介质的适用性和传播力。

其次,碎片化的解读导致黄河文化传播的片面性。黄河文化是一脉相承、复杂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新媒体语境下,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传播模式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这种碎片化体现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注意力等方面。当黄河文化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时,虽然具有一定的活力和表现力,同时也使黄河文化被碎片化解读。这种碎片化的解读导致黄河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缺乏对其系统阐释和深度解读,长此以往会导致受众难以把握黄河文化的整体脉络。同时,碎片化的解读还容易导致黄河文化传播的浅层化,存在断章取义的解读和误读。

三、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创新

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仅取决于它自身彰显的魅力,还取决于它如何被传播与被接受。继承是基础,创新是方法。尤其是在新的媒介生态格局下,如何准确把握和认识、继承和发扬黄河文化,成为“讲好黄河文化,传播好黄河声音”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地相结合,建立文化传播保障体系

首先,弘扬和传播黄河文化,使之实现时代价值,需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这有助于协调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促进黄河文化的现代阐释和现代转化,从制度层面保障黄河文化的传播环境,建立黄河文化传播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出台了不少相关制度,以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在落地方面,应当以顶层设计为纲要和原则,结合具体实际开展黄河文化传播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黄河文化传播氛围,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其次,加强黄河文化传播的专业队伍建设。在进行黄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误读、片面等问题,这就需要从事黄河文化传播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具备一定的黄河文化传播素养,既包括黄河文化知识储备,也包括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的分析能力,还包括将黄河文化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相观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黄河文化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实现现代转化效果最大化

黄河文化是有着漫长演进历史的复杂综合体,涉及哲学、宗教、科技、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如何发挥黄河文化的现实价值,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从现实入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新时代语境进行合理阐释与转化。

首先,优化传播内容,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在新时代要理性对待黄河文化,不能一味肯定或者批评,而是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依据进行扬弃。尤其是新的媒介生态格局下,并非所有的黄河文化内容都会被一一涉及,进行文化传播之前应当鉴别好精华与糟粕,鉴别好适合新时代传播与表达的文化内容,将现代文化与优秀的黄河文化相互融合,真正做到传播内容的最优化。

其次,实现黄河文化的分层传播,满足受众的多层次需求。黄河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发展性,涉及诸多方面。因此,分层传播是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之一,所谓分层传播,就是将受众视为具有共性的多层次群体的有机组合体,只有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的精准传播才能有效提升传播的有效性。目前黄河文化的传播多停留在知识传播和商业价值传播方面,对其价值引导等方面的挖掘还有所欠缺。而精神文化和價值引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黄河文化精神在黄河文化中起主导作用。这就需要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将黄河文化进行系统挖掘,将具体内容进行划分和分类,同时确立文化核心,系统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和传播,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三)依托全媒体传播平台,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内容正确不等于效果就好。[13]黄河文化传播要讲究技巧,注重艺术,要明确受众感兴趣的传播内容、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语方式。这就要求黄河文化在实际传播中,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目标,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传播方式,让世界和中国知道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已经做出了什么贡献,正在做出什么贡献,还要做出什么贡献。

首先,依托全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多样态进行文化传播。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4]这种挑战,同样是黄河文化传播的新挑战。尤其是5G技术的推广与运用,为黄河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黄河文化传播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借助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浪潮,“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15],还要综合运用全媒体的表现形式,以多样态、多介质进行黄河文化的报道和内容推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16]。

其次,还应重视黄河文化传播的文风、话风建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新时代如何讲好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如何打造易于国内外舆论界所理解和接受的理念、范畴、表述,探索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话语表达方式,考验着黄河文化传播工作者的传播能力。在具体传播实践中,应当将黄河文化的话语表达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应当把握好黄河文化传播的节奏,根据不同传播平台和不同传播形式采用不同的话语文风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工作都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检验标准,结合当下社会的关注点,拉近受众与黄河文化的距离,让黄河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植根于人类交往的精神世界。

(本文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科研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德久,张安塞.文苑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31.

[2]陈鹤琴,陈选善,主编;顾缉明,卢冠六,吴揖尘,编辑.黄河文化[M].世界书局,民国30.01:3.

[3]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9/19/content_5431299.htm.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5]刘德久,张安塞.文苑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2/c_118113455.htm.

[8]习近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17/c1024-24384975.html.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10]李清霞.沉溺与超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32.

[11]戴元光.社会转型与传播理论创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2]董成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解读和传承建构[D].华侨大学,2016.

[13]学习领会习近平批示精神 把握对外传播时代要求[EB/OL].http://www.scio.gov.cn/m/zxbd/wz/Document/1439594/1439594.htm.

[14]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

5/c_1124044208.htm.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4-85.

[16]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238.

(邢祥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邢军为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记者)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路径创新新时代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