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黄曲霉病的预防措施

2020-04-14王卫琴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荚果黄曲霉侵染

王卫琴

花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人或动物得肝癌甚至死亡。在花生生长后期,如遭遇干旱天气、土壤缺水,会导致花生荚果含水量降低,自身代谢能力减弱,易感染黄曲霉菌,收获时引起的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导致花生荚果破裂均可增加侵染几率。花生在收获季节遇高温多雨、晾晒不及时或通风不畅,也易被黄曲霉菌侵染。针对花生黄曲霉菌污染的途径和风险,笔者在生产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有效预防花生黄曲霉病的发生。

一、合理选择种植地块

种植花生宜选择中上等肥力、排灌方便、通透性强的轻壤或沙壤地块。

二、选用抗病花生品种

选用抗黄曲霉病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生产实际选用抗病性强、抗逆性强、优质丰产、适应性广的花生品种。民权县主要选用豫花9719、豫花9414、豫花9326、商研9807等品种。选择的种子要籽粒饱满、完整无破损、无霉变。播种前,要带壳晒种,用杀虫杀菌复合种衣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以降低花生种苗期的发病率,同时,可有效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民权县地膜花生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麦套花生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夏直播花生一般在6月上旬播种。地膜春播花生适宜密度为每667 m2播种0.9万~1万穴,麦套花生适宜密度为每667 m2播种1万~1.2万穴,夏直播花生适宜密度为每667 m2播种1.2万穴左右,每穴2粒种子。

四、加强花生田间管理

(一)清棵蹲苗,培育壮苗

第1对侧枝在花生出苗后3~5 d开始生长,出苗后要及时将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子叶和叶腋侧芽露出地面,促使侧枝生长和花芽分化。同时,清除护根草,减少蚜虫危害,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清棵深度以露出2片子叶为标准。結合清棵进行蹲苗。

(二)科学施肥

花生田可施用有机肥、复合肥、菌肥,不施或少施尿素。每隔3年补施1次铁肥、钙肥、硫肥等微肥。每667 m2施石膏粉20 kg、硫酸亚铁15 kg,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地下害虫蛴螬的产生和危害,确保花生荚果完整,有效减轻黄曲霉菌的侵染风险。春播花生施肥在冬耕或早春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 kg、复合肥30 kg。麦套花生和铁茬直播花生在花生齐苗后,结合中耕灭茬、浇水,及早追施提苗肥,以起到苗肥花用的作用,为花生中后期的生长奠定基础。

(三)中耕灭茬除草,适时培土

麦收后要及时进行中耕灭茬、锄草保墒,以调节土壤中水、气、热的状况,促进根系发育。适时深中耕培土,扶垄迎针,以利高节位果针入土结果。在花生盛花期,中耕除草、培土应做到不损伤幼小荚果,以免感染黄曲霉菌,尽量避免在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进行中耕除草。

(四)合理排灌,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

如花生生育后期天气干旱,花生在收获前30~50 d荚果则处于干旱缺水状态,土壤平均温度在29~31 ℃时,黄曲霉毒素污染几率增大。因此,在干旱情况下,田间含水量<40%时进行灌溉,一般可在收获前21~35 d灌水,增加水分供应,降低土壤温度,调节田间小气候。花生荚果发育期间保障水分的供应可有效防治黄曲霉菌感染。民权县花生主产区属沙壤土,一般采取小水勤灌的办法。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黄曲霉菌的侵染途径

采用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的方法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等病害,把病虫害对荚果的损伤降到最低。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用43%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叶斑病、网斑病;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喷洒防治蚜虫、叶螨、棉铃虫。生物防治可用白僵菌拌种或撒播地面,通过防治地下害虫达到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效果。如有田鼠危害可以用毒饵或捕鼠夹进行防治。

五、适时收获及储藏

当大部分荚果果壳硬化,网络清晰,外表呈现铁青色,内壁发生青褐色斑片,应及时收获,切勿过熟。一般掌握在适宜成熟期的5天左右收获。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在收获时应避免对花生荚果剧烈摔打、挤压,防止荚果受损或破裂。刚收获的花生鲜果避免堆放,应迅速摊开、晒干,并将荚果含水量降至安全储藏值(8%以下)。待荚果含水量降低,可以储存时,存放在单独房间,保持通风干燥,确保不发生霉捂,并按绿色食品要求妥善保管。花生储藏、运输、加工所用场地、设备必须安全卫生、无污染。避免在雨天收获,如遇阴雨天气,要采用人工干燥设备。

猜你喜欢

荚果黄曲霉侵染
我国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及检测方法研究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开启金砖人生
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花生荚果烘干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远离黄曲霉毒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