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风婚宴》

2020-04-14张芮嘉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风情婚宴印度

【摘 要】《季风婚宴》由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执导,这部采用手提摄影机拍摄的低成本影片荣获了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金狮奖。本文将影片中的民族风情和人物刻画作为核心,结合影片的声画色彩,从笔者的个人视角进行了相应的评析,并通过对整部影片的阐述,探索影片所要反映的印度文化。

【关键词】婚宴,印度,民族风情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64-03

一、影片档案

2001年,印度电影《季风婚宴》在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大爆冷门,荣获了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导演米拉·奈尔因此也成为印度首位登上这一领奖台的女性。这部影片的拍摄成本仅为150万美元,最终在全球获得超过3000万美元的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坛黑马。

米拉·奈尔,印度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少女时代的她是印度激进实验剧场及街头剧场的演员,18岁时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积极参与大学剧团的活动。当她发现大学的剧团太过传统和保守时,她开始拍摄电影。米拉·奈尔是拍纪录片成名的,她认为纪录片是“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剧场与生活的婚姻。”1988年她拍摄了第一部剧情片《孟买,你好》,该片获得当年戛纳“金摄影机奖”等25个国际影展奖项,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随后她拍摄了《密西西比马萨拉》《爱经》等影片。2001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她用手提摄影机拍摄的低成本影片《季风婚礼》以压倒性优势夺得了金狮大奖,随后在美国获得超过1300万美元的票房。这部影片树立了米拉·奈尔作为印度最有声望的国际级导演的地位。

二、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新德里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拉力特和妻子皮米正在为女儿阿迪特的婚姻大事忙碌着。他们想为自己的独生女举办一个盛大而豪华的婚礼,但又苦于资金问题,只能精打细算。父亲拉力特要应付的不仅是资金问题,还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员都为了这次婚礼千里迢迢赶回家乡,短短几天里他忙得焦头烂额。而女儿阿迪特即将嫁给在休斯顿工作的电脑工程师海蒙特,在这场指定的婚姻中,他俩在订婚仪式上才首次相见,但阿迪特仍然陷在与脱口秀主持人的婚外恋中无法自拔,尽管她知道这场爱情不会有任何结果。婚礼策划人杜比一边忙着与想省钱的拉力特周旋,一边又与女仆爱丽丝堕入爱河。侄女丽尔一直渴望去美国开始新生活,而在她的心底一直有一个秘密:拉力特的好友、富有的泰加曾将这个家庭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出来,是这个家庭的恩人,但他有着不为人知的猥亵孩童的癖好,丽尔还是个孩童的时候曾经遭受过泰加的性骚扰,多年来这一秘密如同一道阴影笼罩在她的生命中。随着婚礼将近,阿迪特打算向她的未婚夫道出自己与脱口秀主持人的婚外情,尽管她知道这可能会让这场婚宴泡汤,但她还是选择诚实。当阿迪特向未婚夫道出实情并道歉后,这位有风度的男人最终选择了原谅,并且很感谢阿迪特对他的坦诚,这时的他们才真正开始欣赏并且爱上了对方。而另一边的拉力特,最终也在婚礼开始前赶走了曾经猥亵过自己侄女的泰加,展现了亲情的伟大。杜比在夜晚向爱丽丝求婚,在主人的婚礼热闹举行时,杜比和爱丽丝也在几个民工的欢庆下,举行了小型的结婚仪式。影片继承了印度宝莱坞电影的幽默元素,而在这幽默之上,在团圆的结局中,感动与爱在温情脉脉的氛围中缓缓展开,引人深思。

三、影片艺术分析

作为印度宝莱坞电影的成功之作,《季风婚宴》用镜头语言展现了一场盛大婚宴背后的众生相——忠诚与背叛、精神追求与物质需要、压抑的感情与真挚的表白,妙趣横生的内容和寓意丰富的内涵通过流畅的视听语言在观众心里留下悠长的回响。

(一)声画盛宴中的民族风情

影片一开始,镜头将观众带入了一片散落着橘黄色万寿菊花瓣的绿色草坪中,紧接着镜头转向屋里的女人们,她们每个都穿着鲜艳美丽的衣服。影片中明丽和饱满的亮色几乎由始至终:婚礼中五颜六色的布料和花朵、彩色的帐篷和母亲为女儿精心挑选的各色沙丽、家中的女人们出门选购婚礼布料时身着色彩浓郁的长裙,这些都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印度。

整部影片中的色彩大多都是亮丽浓郁的,只有两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处是夜晚降临,拉力特和妻子来到女儿床前感叹时间飞逝,孩子已经长大。这时的灯光变得柔和而温暖,与白天的欢快喜庆氛围形成对比,展现了父亲对即将远嫁的女儿不舍和依恋之情,第二处是遭到爱丽丝冷落的杜比失落地回到家中,镜头跟着他穿过脏乱的街道,家里昏暗的灯光,最后杜比在天台上发着呆看着远方,体现出他内心的落寞与焦灼。

影片中对声音的处理也恰到好处。整部影片声音都是响亮而多变的,在家人们欢聚一堂纵情歌舞时,音乐节奏非常快,而画面转到爱丽丝和杜比这里,声音便开始变得缓慢、柔和,让观众也感受到爱丽丝的温柔害羞和杜比对爱情的渴望。紧接着婚礼前夕,人们在唱歌跳舞时,所展现的音乐非常愉悦,当杜比来找爱丽丝道歉时,音乐节奏忽然慢了下来,缓和的乐曲声中带着一丝忧伤,与前面热闹欢快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影片的结尾处,主人婚礼上的音乐奔放热烈,而爱丽丝和杜比也在人们的祝福中举行了婚礼,属于他们的音乐恬静美好,让人陶醉,象征着杜比和爱丽丝终于收获了美好爱情。

影片既展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表现了印度人民对传统习俗的遵循和眷恋。影片的每一个镜头和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二)丰满立体的人物刻画

《季风婚宴》之所以能在国际影坛上脱颖而出,民族风情只是吸引观众的外在原因。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影片对复杂人性的细腻刻画和真实呈现——善与恶、美与丑、真诚与虚伪、脆弱与勇敢……

影片中人物繁多,但都丰满生动,每一对人物关系,每个人物的境遇,都刻畫得恰到好处。

影片的女主人公阿迪特,因为父母的包办婚姻,马上就要和海蒙特结为夫妻,而她爱的是个有妇之夫。通过影片的刻画,这位准新娘子的形象鲜活饱满又充满魅力。她虽然深陷一段婚外情,但对待爱情坦荡真诚。在即将出嫁的雨夜她想尽办法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而当她看到自己所钟情的人遇到麻烦只顾自己,看清了他薄情自私的面目后,她便毅然选择离开,结束了这段荒唐的感情。尽管她知道,如果让新郎知晓自己的过往,也许这场盛大的婚礼会立马化作泡影,自己的名声也会扫地,但她不想欺骗他人的感情,她选择了坦诚面对。阿迪特虽然爱上有妇之夫,但她对待感情是真诚坦荡的,正是这种不完美使阿迪特的人物角色饱满而富有个性,充满了魅力。

阿迪特的未婚夫海蒙特,也展现出了他的包容和人格魅力。他与阿迪特在咖啡店约会时,他说:“有时我担心你去了美国不知怎么办,你可能会觉得很孤单。”展现了他体贴细心的性格特点。在他得知阿迪特与别人有私情时,先是加速开着汽车大发脾气,当阿迪特下车离开后,他迅速平复自己的情绪追上去道歉,并且真挚地说:“我很感谢你对我说了实情,你无须这样做,这诚实对我很重要。我相信我们会合得来,会快乐。”这番话打动了阿迪特也打动了观众,海蒙特的大度包容和绅士风度让他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婚礼策划人杜比和女仆爱丽丝。在整部影片中,往往有杜比出现的地方就有万寿菊。第一处是在影片开始,杜比喜欢把原本用来装饰用的万寿菊放在嘴里咀嚼,似乎万寿菊很合他的口味,第二处是杜比在帐篷下思考人生时,他的手里也是拿着几朵万寿菊把玩,第三处是与爱丽丝在楼梯偶遇时,地面上散落着万寿菊,第四处是在婚礼前夜,杜比鼓足勇气向爱丽丝求婚时,在万寿菊花丛中点燃蜡烛单膝跪地,手里捧着的是用万寿菊制作的心形花束,而第五處,也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是在主人举行婚礼的夜晚,杜比和爱丽丝站在小桥上,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在幸福的雨季里,在万寿菊制成的雨伞下举行了他们的婚礼仪式。

万寿菊在印度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其花语包含了“爱情”“勇气”和“忠诚”。而杜比和爱丽丝在整部影片里代表着印度较低阶层的人们,他们虽然为生计而劳碌,但是他们对爱情仍然充满了渴望。杜比无意中吃着代表爱情的万寿菊,爱丽丝将墙上的万寿菊摆好,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杜比对爱丽丝动心后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心声:“我要结束我那孤独流浪的生活,我想找个思想单纯的好女人,开始做个住家男人,但愿杜比下次撑起的帐篷,会是杜比自己作新郎走进去。”作为女仆的爱丽丝在镜子面前忍不住戴上主人的珠宝,摆出各种漂亮的动作想象着自己是新娘时的样子,也表现出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杜比和爱丽丝代表着印度绝大多数普通的青年男女,他们以万寿菊为媒结下姻缘,也在万寿菊的庇护和保佑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中塑造得最丰满的人物是父亲拉力特。影片一开始,这位急躁紧张的爸爸并不太招人喜欢,不近人情之处倒是很抢眼:对侄子多次毫不留情地责怪,对妻子的示爱置之不理,强势地呵斥贪玩的小儿子。但紧接着,我们就看到了他作为父亲的柔软和温情:夜里他来到熟睡的两个孩子身边,感叹他们成长得太快,就要离开自己。当他知道泰加曾经对侄女丽尔有不轨行为时,震惊之余也深受困扰,在情义和亲情之间左右为难,但最终还是勇敢地鼓起勇气,赶走了泰加,保护了侄女。

婚礼当日,大雨如期而至,回想拉力特当时手头紧缺宁可向别人借钱也执意要杜比换上防水篷布的坚持,不禁感叹这位父亲的英明和贴心。在他有时严厉或唠叨的表象下,其实藏着一颗深爱着家人的心。他就是生活中那些真实的父亲,也许不完美,也许有失误,但深藏的浓浓的父爱会在每个不经意处让人泪湿眼眶。

(三)文化多棱镜

除了瑰丽迷人的异域风情和深入细腻的人性刻画外,《季风婚宴》也像多棱镜一般,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印度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社会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影片中处处体现着印度特有的习俗和文化。在婚礼前,要为即将出嫁的女孩涂上专属的新娘指甲,而随处可见的万寿菊象征着印度人对爱情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茶余饭后的音乐和舞蹈也代表着印度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印度人非常重视结婚嫁娶,很多家庭宁愿欠债也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而亲朋好友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人的祝福。在印度人眼里,这是一种甜蜜的幸福。《季风婚宴》不仅向观众展现了充满印度风情的婚礼全过程,更是对印度文化的一种展现和传播。

影片塑造了几位很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阿迪特的母亲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夫唱妇随,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努力扮演着沟通者和矛盾缓和者的角色。阿迪特的堂姐丽尔是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她小时被长辈泰加猥亵,但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别人,只是独自吞咽内心的苦痛。直到婚礼前夕,当她看到泰加又把魔爪伸向家里的孩子时,她才鼓起勇气,冒着被家人另眼相看的危险挺身而出,揭露了泰加的真面目。觉醒的丽尔象征着印度社会中那些曾经饱受屈辱但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的勇敢女性,她们让人同情,更令人尊敬。女主角阿迪特时髦漂亮,她是现代印度女性的代表。她敢爱敢恨,对爱情的追求执着坚定,可以深陷情网不能自拔,也可以在幻灭之后挥剑斩情丝,重新开始。她选择向未婚夫坦白,这种看似疯狂的行为也是因为她对真爱的渴望——她不愿意生活在一个用谎言构建起来的家庭里,即使有可能万箭穿心,她也要坦诚做人。阿迪特的选择象征着现代印度女性的选择——虽然她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接受父母为自己选定的结婚对象,但她们会努力在种种束缚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实现对梦想的追求。

四、影片知识链接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一部分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电影技术归来的印度青年人,给印度电影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气息。1998年,以纳格什·库库诺尔的《海德拉巴的忧郁》和卡萨德·古德塔德的《孟买男孩》两部电影为标志,印度新电影潮流以群体姿态隆重登场。《季风婚宴》等一系列新电影作品突破老电影中孤儿、失业者、情侣的题材范畴,将镜头直接对准色彩斑斓的现代都市,并将全球化境遇下受西化教育的青年人与传统保守的父辈之间、印度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冲突推向前方,真实挖掘现代印度社会的本质问题,从而开辟了一条以低成本赢得高票房,迥异于传统的独立制片创作道路,不仅在印度本土收效甚好,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影片在美国一路大卖的佳绩。

在2001年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44岁的女导演米拉·奈尔凭借影片《季风婚宴》突出重围,一举夺得金狮奖,第一次真正将现代印度电影推上西方电影节的神坛,第一次向西方国家隆重推出历史悠久的印度电影,对印度电影而言,起着跨时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燕.新宝莱坞旗手人物/旗帜作品[J].电影新作,2004,(4):37-40.

[2]胡智锋.影视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作者简介:张芮嘉(1995-),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在读,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民族风情婚宴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拿命赌来婚宴大餐
婚宴爽约,宾客被索赔
约你去星级酒店办婚宴
民族风情二题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