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2020-04-13保存秀

商情 2020年9期
关键词:乡土课本教材

保存秀

我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社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固定的土地上生产劳作,聚群而居,相互帮助,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乡土社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它与城市的商业化、流动性显然具有巨大的区别。城乡一体化教育不是要乡村照搬城市的办学模式,它明确提出乡村应该积极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在教育中充分展现当地的乡土文化。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展开讨论,语文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还是从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上来看,在乡土文化教学方面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优势。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性、工具性的目的以外,还应该包括对思想道德的塑造、人文素养的培育等方面。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当地的文化环境中浸染形成的,乡村社会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构成了乡村社会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小学语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肥沃的土壤。

一、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与问题

在乡土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对乡土教育展开探讨,还有些学者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乡土文化教育展开研究,比如陈琨的《中国乡村教育战略》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展开,袁方城、汪志强的《当前乡村教育的财政困境与对策选择——来自中部地区的调查和思考》是从经济的角度展开论述。虽然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乡土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认知与行为上出现矛盾。孙慧慧在《农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某农村小学为个案》一文中,有过调查研究,基本上所有的受访老师都认为在乡村小学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乡土文化的内容,与乡土文化结合紧密的语文教学尚且如此,跟别提其它学科了。虽然在认知上觉得有必要,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却无法把乡土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去。

(2)未能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融合、流于形式。乡村小学一般没有专门的关于乡土文化的教材,即便有,也多是本校的语文老师编写。在乡土文化教育的实施上,也只是偶发性行为,或者为了迎合上级的考察,或者是为了某一活动而临时组织。这样的乡土文化教育没有持系统性,也没有持续性。学生们也只是被动地参与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中来,虽然在某项评比上由于表现优秀而获奖,但是他们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真正内涵缺少领悟。由于没有与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乡土文化教育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3)缺少乡土文化教材。小学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专注于对字、词、句、语法、阅读等专项技能的训练上,很少顾及乡土文化方面的内容。由于学校不够重视,乡土文化教材也严重缺失。即便有些学校偶尔开设乡土文化课,但是没有相关教材,乡土文化课无论是从授课计划还是授课内容上来看,都具有随意性。并且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上,从内容上來看,也是向城市文明倾斜的。关于乡村特色的课文所占比重很少。城市文明反映的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的意识形态,它与乡村文明有着显著的区别。小学语文教材中城市文明的强势挤压着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乡土文化只是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点缀而存在。并且由于很多地方都是应用全国统一的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乡土题材作品对于当地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因而失去了乡土文化的亲切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4)缺少关于乡土文化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乡村教育是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的,从教材的选编到授课模式,到考评机制,都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的。但是国家的教育考核标准是以城市教育为基础的。乡村教育只能努力向城市标准看齐。从制度层面,乡土文化教育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不可能有相关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在乡土文化教学中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的对策

(1)给教师更多自主权,探索教育主体多元化。乡土文化教学离不开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乡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乡土文化教育更多地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自发自觉的行为,但是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插入,更多地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存在的。学校应该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权,除了方法论意义上的乡土文化教学,更应该鼓励老师更多地注重文化内涵上的熏陶。在课程制定、教材选择、授课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乡土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能受自身文化结构的限制,欠缺乡土文化方面的素养,因此学校还应该积极探索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师毫无疑问是乡土文化教育主体,另外还应该积极把民间艺人、当地的相关文化专家、学者纳入到乡土文化教育的主体之中。家长、学生也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乡土文化的实践中来。

(2)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特色,探讨乡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元化。首先要培育乡土文化教育浓厚的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动地渗入乡土文化方面的内容,不要拘泥于课本的限制,课本中的一切事物,大多都可以在身边找到它的原型。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用身边活生生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人物和事物。就像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村口的一棵柳树要比课本里的那棵柳树更鲜活,身边的先烈要比课本中的五壮士更有血有肉。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把学生领到户外田野,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这不但不妨碍课本知识的传授,相反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美丽的蝴蝶、鲜艳的花朵、清澈的小溪,学生们走进田野,实际观察,然后美丽、鲜艳、清澈便不再是单纯的表意形容词,它们会鲜活起来,从而具有了生命形态。通过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山水,形成旅游笔记,不仅使学生受到当地乡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对策,比如乡土文化教材的编写、乡土文化考评制度的建立、乡土文化资金方面的投入等等,这是更宏观层面的制度设定,本文就不再做出讨论。

三、结语

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这构成了独特于城市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为乡村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把乡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中来,才能更好地践行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乡土课本教材
教材精读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乡土分外妖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