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必然趋势

2020-04-12石天喜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指标工程

■ 石天喜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现状

1.1 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化需求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将一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低于400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为零,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没有内部化优势,也不能利用外国的区位优势;

(2)第二阶段, 400~2000美元之间人均GDP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流入外国投资,会有少数国家来做少量投资,目的是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该国市场的权力,这时净外国投资额会逐渐增长;

(3)第三阶段,人均国名生产总值GDP处于2000~4750美元之间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会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外资输入的规模也同时加大,对外投资和外国投资两方面都在增长,外国的净投资额逐渐开始下降;

(4)第四阶段,人均GDP相对较高的国家,数值超过4750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这个阶段会明显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较大的正值,并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个阶段是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

1.2 从投资周期论角度

某种程度上能看出国际投资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经济实力雄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是资本输出较多、对外直接投资活跃的国家。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资本输出需求巨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也从纯粹的EPC总包向小投资带动、投资拉动、合资驱动等方向发展,赋予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蓬勃商机。

2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阶段和趋势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承包市场从计划走向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1978年至今,可以把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个月的1978年11月,外联部和基建委的《关于拟开展对外承包建筑工程的报告》,提出尽快组织我国建筑力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国成立了最早的一批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以援外工程为主开始发展,从覆盖中东地区和部分非洲国家,逐渐向更多非洲国家以及南亚和东南亚转进;同时开始探索了拉丁美洲市场和南太平洋市场。1985年以前中国对外承包市场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不到50个,到1989年拓展到了约100个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阶段: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海湾战争、某些国家的政体变革、亚洲经济危机等。即便是这样,中国国际工程承包额在这近10年当中依然达到了年均增幅超过15%的速度,并在1999年创造出了10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一时期《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议标)许可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室)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管理的规定》两个指导文件和中国政府于1992年开始办理中长期保险业务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4年成立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两个机构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支持和发展推动是至关重要的。

③第三阶段:转型。2000年开始,中国国际工程市场化程度顺应世界潮流深入发展,援外工程板块的市场化,给中国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带来了百家争鸣的新发展机遇。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在对外出口加对内投资的拉动下强劲增长,也带动了对资源的巨量需求。中国国内的强劲需求和美元贬值利好,以石油和矿产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催生出了国际工程承包的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聚宝盆式的国别市场,诞生以工程换资源的安哥拉模式,刚果金模式等国际工程承包模式。2002到2012的十年间,中国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完成额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百分比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④第四阶段:创新。2013年是“一带一路”元年,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开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征程,国际工程承包被赋予了更多的外交、经济内涵,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与“一带一路”,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走进了的新模式、新格局、新发展理念的创新时代。

(2)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变化,一些中国国际工程公司遇到持续增长的瓶颈,靠信息不对称带来业务机会的发展优势已失去竞争力,承包商之间从拼速度、拼胆量开始到拼体量、拼质量,拼成本。海外大部分国别市场被杀成一片红海,依然靠援助项目或主权担保下的信贷资金驱动性模式的竞争力已经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更加国际化的商业模式、经营思路、投融资模式下,一批新模式驱动的工程公司脱颖而出,国际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3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是一种必然

(1)“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由中国政府提出,发起成立丝路基金、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全球市场发展角度布局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制订亚洲互联互通建设发展规划,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潜力巨大,国务院专业研究机构和经合组织测算结果,未来五年的时间,预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将达到10.6万亿美元以上规模,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规模将扩大到55万亿美元之多。这些需求,必将推动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更深层次的扩大开放、寻求国际合作,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3)国际化是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动因。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即当国内市场需求和规模难以满足企业扩张和发展时,企业通过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来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这个动因正好印证了经济学家的投资周期理论。二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的去产能,国内由于较长时间的粗放式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过度竞争、产能过剩,造成导致资源浪费,中国工程企业在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方面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国内工程市场惨烈竞争的现状迫使企业想办法走出去。国际化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再就是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力度,促进工程承包企业经营国际化,拓宽工程承包企业生存空间。四是驱动企业发展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进行整合,获取更大发展最求更大效益,是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们的必然选择。五是规避风险,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壁垒、产业调整等,需要工程公司运用国际化经营模式寻找新的避险方式和方法,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4 企业国际化的量化指标

4.1 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有单维度指标和多维度两种

第一种是单维度衡量指标,常用的有FRTR指标(企业在国外的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FSTS指标(企业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FATA指标(企业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FETE指标(海外雇员占雇员总人数的比重)、OSTS指标(海外子公司数量占全部子公司数量的比重)、NOS指标(海外子公司数量)和 NCOS指标(海外子公司分布国数量)等。

第二种是多维度衡量指标,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情况下,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大家开始研究用多维度指标来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目前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多维度衡量指标有:Sullivan(1994)的五因素模型和《2000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中的跨国指数以及Welch & Luostrinen (1988)的六要素模型。而目前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多维度衡量指标有鲁桐国际蛛网模型(2000)、沈娜和赵国杰构建的多维度衡量体系(2001)。虽然大家认为多维度衡量指标能更全面地衡量一个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但相关数据获取的难度还是比较大,在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时候大多数学者还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采用FSTS、FATA等单一指标来衡量。

4.2 《中国企业家》杂志2011年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排行榜的量化指标维度(见表1)

表1

5 国际化是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5.1 国际化发展的几种模式

5.1.1 市场国际化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满足所在国和当地政府关于承揽工程的法律法规需求,工程承包企业在目标市场设立代表处和办事处、分子公司、项目部的机构。设立境外机构能够合理利用项目所在地市场规则,规避和突破各种技术和贸易、法律壁垒;能够更接近当地市场、利用当地资源。于此同时,企业要熟悉当地的公司法、劳动法、税法等各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5.1.2 技术国际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市场化比较早的国家在大多数产业领域掌握着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和高端机具、材料和产品专利,技术领先,但相关制造中国有优势,把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中国的制造优势结合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提升也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之一。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合资、联盟等方式与海外企业合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先进技术,提升能力和产品水平。通过海外资产配置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5.1.3 资源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中合理配置当地资源,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获得技术、品牌、渠道、人力资源等,通过全球资源整合,开拓全球市场。公司通过经营战略转型需要的业务重组,为企业跨国并购和市场开拓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5.2 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路径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化战略落地方面配合企业发展目标有以下几个路径选择:

(1)从专项工程承包到EPC总承包,专业工程公司在专业化工程机会之外可以寻求通过工程局部到工程全部承包的工程总承包角色拓展实现国际化业务的持续。

(2)从EPC+融资到投资+EPC项目模式,到有退出机制的BOT、PPP模式,商务模式创新是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方向,模式创新是企业做强做大和从地区到国别到区域再到全球化的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3)行业上下游资源并购整合,做全产业链,提供一揽子、一站式服务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市场发展格局变化的需要。

(4)扎根主业,跨行业发展,建立区域优势的情况下,跨行业、跨主业发展是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6 结 语

(1)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市场发展策略设计和目标设定,企业战略目标量化到经营指标等是需要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2)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设定要结合企业战略的短期、中长期发展目标,下达能匹配和符合公司资源和能力的任务目标,目标要保持既先进又合理,既能激发团队战斗力又能保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具体的实施策略保证公司各项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公司国际化。

猜你喜欢

国际化指标工程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子午工程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工程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