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舌象仪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2020-04-12关媛媛庄淑涵田春颖田之魁王泓午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舌象载文期刊

关媛媛,庄淑涵,田春颖,孙 璇,田之魁,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1617)

舌诊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舌诊的记载,后世医家不断将舌诊运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中,通过舌象来察辨疾病的病邪性质、病位深浅、气血盛衰等,逐渐成为中医诊断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随着中医临床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观依赖性强,缺乏客观化、定量化依据的现状[2]对舌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舌诊原理,促进其科学化、客观化、具体化,推广和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是舌诊研究的必然趋势[3]。本文通过对舌象仪临床应用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了解目前舌象仪临床应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为今后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数据来源及检索方式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及 PumMed、Medline 五大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或舌诊仪或舌象分析仪或舌象采集或舌象分析或舌诊客观化”并且“临床研究”“tongue diagnosis instrument or tongue image analysis”And“clinical research”,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

1.2 文献纳入标准

研究舌象仪临床应用的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若其内容雷同或经判断为同一研究者,选择文献资料较完整和全面的文献。

1.3 文献排除标准

综述类文献、非医疗卫生研究类文献,如文摘、科普类等;主要研究非舌象仪临床应用者。

1.4 数据整理分析

应用Note Express 3.1 软件进行文献检索,根据“题录类型”“作者”“年份”“标题”字段进行系统筛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人工查阅进行筛选。其中普赖斯定律[4]定义为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的最低载文或发文量为其中nmax指最多载文或发文量,所有期刊或作者所刊载或发表的文献数量达到m 及以上,并且总和应占全部纳入文献总量的一半。应用Note Express 3.1 和Bicomb 2.0 软件提取全部文献关键词,对相同或相似的词语词义进行整合、清洗,选取适当频次的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进行共词聚类分析[5]。运用SPSS 19.0 软件对文献的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文献类型、作者情况、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进行分析。

2 结果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664 篇,维普数据库415 篇,万方数据库535 篇。PubMed 数据库检索文献12 篇,Medline 数据库检索文献2 篇,将五个数据库文献进行合并,按照本文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数据重复文献1059 篇,查重后余567 篇,剔除非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文献449 篇、文摘类3 篇,其中最终有效文献91 篇,其中期刊文章62(68.13%)篇,学位论文23(25.27%)篇,会议论文6(6.59%)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1 文献年发文量情况

最早研究舌象仪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发表于2000 年,以2010 年为节点,在此之前发文量呈波动中平稳上升态势,在此之后每年发文量增长较为迅速,到2016 年达到峰值发文量共16 篇,2017 年发文量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仍是上升趋势。舌象仪仍广泛在临床疾病中应用,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舌象仪临床应用发文量见图2。

2.2 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图2 舌象仪临床应用发文量时间分布

表1 载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情况

62 篇期刊论文发布在41 种期刊,《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是最早刊载相关文献的杂志,其中《中华中医药杂志》载文量6篇最多,其次为《辽宁中医杂志》载文5 篇。剩余部分(32种)期刊仅载文1 篇,4种期刊载文2 篇,2 种期刊载文3 篇,载文5 篇及以上的期刊共计3种。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刊物”最低文献量m =1.83,取其整数为2篇,载文量为2篇及以上的期刊共9种,这些期刊共载文30 篇,占文献总量的48.38% <50%,不符合普赖斯定律的要求,舌象仪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尚未形成。载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见表1。

2.3 文献作者分析

纳入本研究的91篇文献中,参与发表的作者共有54 位。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王忆勤是发表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相关文章共13 篇,占本次研究纳入文献总数的14.28%。根据普赖斯定律,本研究核心作者最低文献量m=2.7,取整为3,发文量为3 篇及3 篇以上的作者共6 人,占全部作者的1.11%,这些作者共发表文献35 篇,占文献总量的38.46% <50%,不符合普赖斯定律的要求,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尚未形成。发表文献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见表2。

2.4 文献研究资料来源

本研究纳入的91 篇文献,共有73 篇文献研究资料来源于三级医院,占本次研究纳入文献总数的80.21%。作为医疗系统的一线医疗机构,舌象仪得到了广泛的临床研究认可,同时也反映出舌象仪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程度不够。具体研究资料来源分类见表3。

2.5 文献研究疾病分类

纳入的91 篇文献共涉及疾病63 种,根据疾病系统分类,共分为13 类,其中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文献17篇,占本次研究纳入文献总数的18.68%,消化系统疾病是目前舌象仪临床疾病研究热点方向。具体见表4。

表2 发表文献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分布

表3 研究资料来源分类情况

表4 文献疾病分布表

2.6 文献研究涉及舌象仪型号

纳入文献中应用舌诊仪种类共13个,应用频次最多的舌诊仪型号为ZBOX-I 型中医舌诊仪,其研发机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亚太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纳入文献中的应用频次20 次(21.97%),截取使用频次2次及以上的舌诊仪,分布见表5。

2.7 舌象仪的临床应用类型

纳入文献中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分为4 类,舌象仪在临床研究中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指标的文献有38篇,作为客观化观察指标的文献22篇,疾病转归预后指标的文献16 篇,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的文献有15 篇,舌象仪临床应用及研究类型情况见表6。

表5 使用频次2次及以上的舌诊仪分布情况

表6 舌象仪临床应用情况

2.8 高频关键词分析

2.8.1 关键词频次分布

纳入的91 篇文献共提取222 个关键词,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舌象”,共计32次。出现频次居于前50位的关键词见表7。

2.8.2 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

将提取到的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从而分析舌象仪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方向及关注焦点。将全部关键词进行同义词合并、清洗,如将“辨证”“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合并为“中医辨证论治”。在本研究中截取频次3 次及以上为高频关键词,截取累计频率达41.74%的所有关键词共计18 个。共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3。

3 讨论

中医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在中医学中认为舌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历代医家在不断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指导着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6]。但传统的中医舌诊受到观察者与操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其鉴别诊断结果得不到广泛认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的发展。舌诊仪的出现是中医舌诊现代化与客观化结合的产物,开辟了临床诊疗新途径[7]。舌诊仪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具有标准、客观、定量的优势。近年来,随着舌诊仪及相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进步,很多学者将舌诊仪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舌诊客观化研究中[8]。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发表情况进一步探讨舌象仪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对舌象仪临床应用的研究规律进行挖掘,为舌象仪的进一步普及应用及舌象仪应用前沿提供思考方向。

3.1 纳入文献基础信息分析

文献计量学最早在1964 年出现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中[9],它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对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规律和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科学技术的某些规律、特征和结构的一门科学[10]。因此,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舌象仪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汇总。本研究主要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mMed、Medline 五大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 年12 月进行文献检索,纳入有效文献91篇,通过年发文量的趋势曲线可以看出总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目前文献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舌象仪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舌诊客观化研究不够广泛,其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同时根据普赖斯定律要求,纳入文献期刊尚未形成“核心期刊”,发文量前三位的期刊分别为《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都为中医学类杂志,说明舌象仪更多的应用于中医诊断疾病临床研究中。根据普赖斯定律,本研究纳入文献的作者尚没有形成“核心作者”,但从发文量可以看出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度及权威性。

表7 文献高频关键词频率分布

图3 共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3.2 纳入文献高频关键词分析

本文共提取222 个关键词,其中“舌象”作为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共计32 次,说明在临床疾病研究中舌象是重要的临床观察指标。截取高频关键词(累计频率41.74%以上)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高频关键词,大致分成2类:①舌象,②舌诊客观化、舌诊、中医辨证论治、相关性、舌诊仪、数字化舌象、舌象特征、儿童、2型糖尿病、舌苔、舌色、中医体质、慢性肾衰、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评价。根据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现临床疾病的研究注重应用舌象来探究人体脏腑功能变化、气血阴阳的盛衰和运行。异常的舌象改变,可以从机体阴阳气血的异常来探讨其根本原因,舌的形态改变更多是其外在表现[11]。纳入文献的临床研究将舌诊客观化应用于中医辨证论治中,探讨舌象和临床疾病相关性,目前舌诊客观化主要从舌象特征的采集如舌苔、舌色及数字化舌象进行分析[12]。中医对儿科辨证论治经验丰富。儿科又称之为哑科,小儿诊法四诊合参,尤重包括舌诊在内的望诊。舌诊在儿童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地位[13]。舌象仪多应用于2 型糖尿病、慢性肾衰、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中医体质的分类辨识。

3.3 纳入文献中舌象仪临床应用分析

研究纳入文献中共有73 篇文献研究资料来源于三级医院,作为医疗系统的一线医疗机构,临床数据来源可靠,舌象仪临床应用疾病范围广泛,充分引起临床工作人员对舌诊客观化的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中医学理论中舌象的变化常常可以体现出人体五脏六腑的病理状态,如机体的正邪盛衰、寒热虚实、病邪深浅和疾病的转归预后等。舌象与脏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黄帝内经》中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的表述,说明在舌与脏腑的关系中,以舌与脾胃的关系最为相关,这就可以为我们理解文献研究中舌象仪多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了有力支撑[14]。现代诸多学者在舌象仪的临床研究中,将舌象变化的客观依据作为疾病临床辨证论治和判断临床疗效[15-17]、客观化观察依据[18-19]和判断转归预后的重要标准[20,21],传承了舌诊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将舌诊的客观化用于疾病各个阶段,促进中医舌诊客观化技术的发展是便于其临床应用的客观体现,有助于中医先进诊疗技术的推广。

目前舌诊客观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纳入文献中应用舌诊仪种类繁多,ZBOX-I 型中医舌诊仪使用次数最多,临床应用较广泛,但目前研究舌象仪的单位中各自都有自己的使用和研发标准,各舌象仪的匹配和兼容性较差,对舌象仪技术交流、研发发展与广泛应用产生阻碍,在未来研究中共用的舌象仪研发平台是其发展趋势。在努力提升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科学基础和内涵,推进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的同时,如何保持和恪守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和特色是中医现代化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与课题。现阶段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多的是加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推广相关研究设备在临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22]。

猜你喜欢

舌象载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交通领域典型期刊载文知识图谱分析
坚持文化导向 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编辑学报》2008—2018年载文关键词分析
期刊审稿进度表
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治疗前后舌象改变的研究
期待您的加入
慢性乙型肝炎舌色与舌象其他特征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