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口腔正畸感染者病原学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12宋生璋程楚昕阎转君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染者医护人员口腔

宋生璋 程楚昕 阎转君

随着生物材料与口腔正畸技术的发展,口腔正畸就诊率显著上升;而口腔环境是微生物生存和定植的主要生态环境,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易导致菌群失衡,引发感染[1-2]。 老年病人自身免疫力低,病人唾液、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病原微生物,且部分病人可能携带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病毒[3-4],以上因素使得口腔科成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 而口腔正畸治疗时,因器材利用周转率快、价格高、特异性强等因素,无法做到一次性使用[5];此外,口腔正畸治疗对医疗器材精密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无法实施高温高压灭菌,增加了病人的感染风险[6-8]。 有研究表明,传染性疾病携带者在行口腔正畸治疗时,传染性疾病及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等同样增加了疾病感染风险[9-11]。 最近十几年来,抗菌药物的不科学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加,增加了感染控制难度。因此,对老年口腔正畸感染者实施病原学检测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口腔正畸临床指导和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实施治疗后发生感染者98 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90 例未感染病人作为对照组。 感染组中,男56 例,女42 例;年龄60 ~71 岁,平均(63.72±3.68)岁;平均BMI 为22.42±2.42;排列不齐72 例,牙齿缺失17 例,色泽形态异常9 例。 对照组中,男54例,女36 例;年龄60~72 岁,平均(63.53±3.54)岁;平均BMI 为22.66±2.34; 排列不齐68 例,牙齿缺失14例,色泽形态异常8 例。 2 组病人在性别、年龄、BMI以及症状等基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病人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无缺失;(3)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4)药敏试验、细菌培养试验资料齐全者;(5)无精神问题。

排除标准:(1)患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人;(2)在治疗前确定感染者;(3)并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的病人;(4)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5)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

1.3 病原菌检测 对感染组病人进行病原菌检测,其中,13 例病人存在脓性分泌物直接提取脓性分泌物实施细菌培养,其余85 例病人分别取血液和口腔分泌物实施细菌培养。 病原菌的鉴定根据第4 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细菌分离与培养,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大肠埃希菌(ATCC 2589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检验。

1.4 观察指标 统计病人是否并发DM。 由我院专业评估人员评估治疗过程中空气消毒、器械消毒、一次性设备使用、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情况。

1.5 血清学指标检测 采集病人静脉血3 mL,3500 r/min 条件下离心20 min 制备血清。 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桥蛋白和Fascin 蛋白水平,试剂盒购于美国Sigma Aldrich 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流程进行。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口腔正畸感染的影响因素。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者病原学分布 感染组共送检临床样本183 份,其中,13 份脓性分泌物检测结果均为阳性,85份血液样本中阳性样本65 份,85 份口腔分泌物样本中阳性样本62 份。 140 份阳性样本中,共检出22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3 株(73.09%),革兰阳性菌60 株(26.91%)。 主要分离菌株依次为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坦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黏性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见表1。

表1 感染者病原学分布(n=223)

2.2 口腔正畸感染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口腔正畸者感染发生与并发DM、空气消毒、器械消毒、一次性设备使用、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有关(P<0.05),见表2。

表2 口腔正畸感染单因素分析(n,%)

2.3 口腔正畸感染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病人并发DM、器械消毒差、未使用一次性设备、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与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均是引发口腔正畸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见表3。

表3 口腔正畸感染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2 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桥蛋白和Fascin 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4 2 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pg/mL)骨桥蛋白(ng/mL)Fascin 蛋白(pg/mL)对照组(n=90) 0.84±0.14 1.96±0.30 5.82±0.67感染组(n=98) 0.61±0.15* 1.30±0.35* 4.10±0.7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口腔正畸正逐渐成为常规治疗方法。 正畸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临床诊断、正畸治疗及预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14]。 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慢、免疫力差等因素,增加了正畸治疗时的感染风险,对手术及术后护理要求更加严格。 相关研究表明,病人正畸治疗后,口腔致病菌较为复杂,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老年病人耐药状况较为严峻,因此临床工作时要加强预防感染意识和重视对细菌的培养,降低感染发生风险[15-16]。 李艳萍等[12]对130 例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感染病人的致病菌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这与本研究分离的菌株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笔者分析原因可能与研究群体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有关。

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病人因素、防护因素和环境因素[13-14]。 病人可通过接触及血液途径传播致病病毒和病原微生物,若医生自我防护理念差、操作不当等均可增加病人感染风险;口腔科门诊因人员流动快、工作量大,会淡化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意识、消毒意识,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医疗器械、治疗台等器械中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对治疗卫生状况造成影响。 覃沅华[1]对口腔正畸治疗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年龄、性别对感染影响不显著,而环境污染、DM、操作规范性、一次性器械的使用均是交叉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他学者也得出类似的结论[1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合并DM、器械消毒差、未使用一次性设备、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及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均是引发口腔正畸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起到促进作用,并可提升牙周膜细胞整合素β3、aV 的表达,对牙周重建起到促进效果[17]。 骨桥蛋白是细胞功能维系和组织修复的主要蛋白,与病理进展过程密切相关,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新骨形成和牙周组织的改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牙根吸收和修复起到调节效果[18]。Fascin 蛋白为组织修复主要细胞因子[19]。 上述指标在感染者外周血中表达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这表明感染组病人牙周组织受到损伤,新骨形成能力较差,正畸疗效较差。 因此,降低正畸治疗感染发生风险,可有效地提升正畸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正畸治疗后,老年病人口腔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造成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做好消毒工作、提升预防意识,避免交叉感染,可提升口腔正畸治疗疗效。

猜你喜欢

感染者医护人员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