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四学”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2020-04-10叶芗

教师·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四学运算能力小学数学

叶芗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方法等。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笔者将从预学、研学、固学、延学这“四学”浅谈其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四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073-02

一、自主预学,任务驱动

何谓预学?简单地讲,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提前学习。学生通过预学,对所教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对数学学习有了信心,也会产生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和学情设计预学单,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预学呢?以笔者执教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例,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前测时,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分析学生的原认知和预定教学目标。①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48÷2 ;②你会用竖式计算48÷2吗?③关于除法的竖式计算,你有什么疑问?收集到的数据如下:

从以上的数据不难发现,学生们不曾掌握除法竖式的格式,出现了逐次运算的过程;不清晰除法竖式的结构,对为什么笔算除法要从高位算起没有引起认识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如下的预学单。

【我来研究】你会计算46÷2吗?想一想怎么让人看懂为什么这么计算的道理?

(1)你会用小棒分一分吗?(画一画)我的分法是:

(2)你会口算吗?(写一写)我的算法是:            ;

(3)你能试着用竖式算一算吗?

【我来挑战】 用竖式计算:  42÷3

46÷2和42÷3选择的这两题和教材的题目并不相同,将首位能整除和首位有余数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为什么这么设计呢?和笔者一起看看。

当遇到46÷ 2,学生学到的竖式应该是这样的(见生1),可是学生们用这样的竖式来书写(见生2) :

这样对吗?是的,这两种竖式都是对的,那为什么都是对的,可教的都是第二种呢?接着往下看,当遇到42÷3时,又该怎么列?学生们往往无从下手,因为此时4个十除以3得到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成12,再除以3,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用分层写的竖式。像这道题就能体现分层书写的必要性。所以,笔者把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放在一个课时来研究,去体现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探索研学,多维互动

通过“预学单”的设计、使用和完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困惑走进课堂,改变了数学课堂的格局,让数学教学从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的“乒乓式”走向“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的多维对话与深层建构的研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4人小组组内交流,交流“预学”时的知与惑,交流时要求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表达与倾听能力,而后进行集体建构。

问题一:你会计算46÷2吗?想一想怎么让人看懂为什么这么计算的道理?

学生的反馈如下:

生1:用“分小棒”的办法把46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2捆另加3根,也就是23根,所以46÷2=23。

生2:先把40分成2个20,再把6分成2个3,最后20加3就等于23了。

生3:40÷2=20 , 6÷2=3, 20+3=23。

通过这样“研学”,达到知识与能力的 “通融”,同时,也打通了“摆小棒、口算和笔算竖式”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有理、有法。

问题二:除法的竖式格式为什么要分层计算?

用竖式计算42÷3正如课前预设的一样,学生们出现了两种方法,引起学生的争辩。分层竖式好在哪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再请出了小棒来帮忙,结合竖式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后,剩下1捆和2根,合起来12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这样将小棒和竖式一一对应,学生就明白了分层计算的道理。算理和算法是运算能力的一体双翼,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遵循着算理,发现算法、驾驭算法。

三、灵动固学,思维拔节

学生完成新课的学习之后,需要在实践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回顾反思中内化拓展知识。固学的练习常有这样的三个特点:适当的练习——熟能生巧,太多的练习——熟能生厌,过度的练习——熟能生笨。因此,在固学这个环节,教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

本节课在“固学”这一环节,笔者设计这样一道题:8□2÷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1)余数可能是12;(2)商可能是两位数;(3)商可能是200。

商如果是200,□中可能填几?如果得數没有余数,□中可能填几?□中最小填几?

“固学”的形式很多,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在“固学”的环节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素材,把握好开放的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质的提升。

四、鼓励延学,知识联通

“延学”是指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延伸。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样,也要让他们带着“知识、能力、情感”等走出课堂,从而实现“前联后延”。这样的课堂才是丰厚的课堂。例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节课课尾,教师以“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一问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为什么除法的竖式计算与过去的“加、减、乘”的竖式不一样呢?其他运算都是从低位算起,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

教师通过微课播放“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这一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笔算除法规定“从高位算起”背后的道理。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明晰了算理,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从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除了以上“四学”,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始终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做起,达到算法入口、算理入心,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3(3):69.

[2]瞿晓炜.谈说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2000(12):20.

猜你喜欢

四学运算能力小学数学
中国长安:坚持“四学”联动 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陕西麟游:远程教育“四学”力促“两学一做”见实效
江西省直机关:以“四学”提高学习质量